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大部分的父母,在发现自己的孩子身心发展比一般孩子迟缓时,他们的心情多半是既焦急又无奈。
如果,能够有一些专业人员适时的介入,提供父母了解子女的发展状况,并能提供解决之道,至少让父母感受到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他是被支持的,他是被同理的;更甚而如果有人愿意告诉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有哪些机构可以提供必要的协助,哪些人可以让他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技巧,哪些东西、哪些资源是他可以运用的,如果,父母可以在最需要的时候被帮助、被教育,很多的状况是可以改善的。
在教养特殊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有效掌握孩子学习的关键期,并以适合孩子发展能力的方式,提供适当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生活教育,是学前特教班的教学重点,因为,当孩子的认知能力确实有严重的学习困难时,是不是还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去教孩子概念性的认知课程?
其实不然,生活自理能力才是必须跟着孩子一辈子的,如果从小即学会了操作、练习、类化、应用各种不同的生活技能,不但因此可满足其心理,二来透过操作,可熟练各种生活的技巧,更甚而因此情绪获得抒解。
就学习的角度而言。如果过度强调认知课程的重要,对孩子的学习历程太抽象,因此,孩子的学习较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子女或学生时,便容易因为效果不彰而显得沮丧与无力。然而,很多认知性的概念,可以透过生活教育与经验而建立。
当孩子透过实物的操作,透过视觉的线索,而能从中习得与生活中相关的概念,再透过一些活动的呈现与教具的选择,使概念与生活经验结合,并经过有趣的游戏学习的历程,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感受愉快,老师或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彼此都觉得有趣。
我实在不太赞成把学校整个模式设计的和家庭一般,也不赞成家庭的客厅变成所谓的体能教室或训练场,因为,每一个环境都有能够提供孩子进行学习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可以因时、因地而作适当的调整与运用。
甚至,社区中的设施也能成为我们可运用的资源,如此,技巧性的安排与应用,不但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浪费,更能与孩子的生活环境相结合,使他慢慢熟悉他生长的环境,并习得应用环境的能力与技巧。
环境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要我们能认清:每一个环境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未来必需投入生活的环境,就不会在乎目前的环境是否适合孩子,而是把握目前的环境,教育孩子有能力面对他未来可能的生活。
很多老师苦于不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妥切的设计有效的生活教育课程?
其实,只要能应用生活中现成的物品,也可以做有计划有效的学习内容。当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与示范下,懂得运用生活上的资源解决生活上面临的难题时,甚至能将技巧类化应用到不同的情境时,这样技巧的习得,就变成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
孩子虽然不会解数学题,但是,他知道自己手上的钱可以去换得食物,当拿到一个面包时,可以放进口中吃,好填饱自己的肚子,这样就不用事事都要仰赖大人的力量来完成。
我希望学龄前的特殊儿,自小即能接受各种不同内容的生活技能训练。也许孩子学了两年,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大小便,学了三年才会穿套头衣,但是,当这些技巧融入孩子的生命中,即表示其自我照顾的能力又更为增强,相对的,父母日后的负担就减轻一点点。
孩子的努力过程是很值得我们喝采的,老师要懂得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努力的成果,即便微不足道,也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