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沟通常发生在社交情境中,是双方彼此传送和接收讯息的过程。语言是一种「用一系列有规则的符号沟通」的形式。
每个幼儿在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都会和父母经过一段使用非符号性沟通的历程,包括:眼神接触、表情、声音、手势、肢体动作。例如:幼儿大哭,可能表示肚子饿或不舒服;幼儿以手指物,可能表示对该物品有兴趣。如果幼儿有发展迟缓的情形,在早期沟通阶段可能就会遭遇一些问题,包括认知、语言、动作障碍,都会限制特殊幼儿沟通的机会与动机。说明如下。
‧认知能力不足:在注意、记忆、逻辑判断、理解等方面有困难。
‧语言发展迟缓:在语音、语意、语法、语形、语用上,明显比同龄者发展迟缓或不同,虽然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略有不同,但仍有一些参考指标,例如:到两岁仍无法说出任何语汇;三岁后仍无法说出任何句子,或构音不清楚,令人难以理解等。遇到这些状况时,父母就得寻求专业人员协助。
‧肢体动作受限:伴随肢体障碍的特殊幼儿如果坐姿摆位不当,操作沟通辅具时会受到阻碍,很难进一步引导他进入学习状态。
‧缺少环境刺激: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及多元环境刺激,会大大减少特殊幼儿练习沟通的机会。
沟通介入方案一般是整合最新、最佳的临床及教育证据,尊重主要照顾者及重要他人的想法,执行时依循实证本位实务原则(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
沟通介入的方式可使用强化自然能力、调整环境布置或整合辅助沟通系统的技术与策略,在目标订立上,可分「目前」与「未来」来做整体考量。「目前」的介入目标,原则是让特殊幼儿经少量练习后,就可以操作并用于沟通,以满足立即的需求,建立成功的沟通经验;「未来」的介入目标,原则是让特殊幼儿经成人协助,或和较有能力的同侪合作,将潜力逐渐转换成实际能力,并展现出来。
依据目前与未来的介入原则,大多数的沟通介入方案不会有终点,因为特殊幼儿学会的新技能,变成目前的技能,先前学会的技能就成为过去的技能,接下来又须规画未来的训练。
个案应用实例
小泽(化名)是一名五岁的脑性麻痹幼儿,被安置在家扶基金会台中发展学园,他的认知发展与同龄者差异不大,能理解日常用语,但能表达的语汇量较少,语音的清晰度不佳,影响口语表达;沟通时因缺乏自信,音量偏小,在团体中学习比较容易被忽略。教师问小泽开放性的问题时,他通常是简短的回应。小泽在动作控制上,经适当摆位后,可以用右手握笔,稳定的点击沟通版面格子内的符号。
介入策略
语言治疗师、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教保副组长、特教教师等团队成员评估小泽的情况后,决定「目前」的介入目标是「以常用句、核心语汇为现阶段学习的沟通符号」;「未来」的介入目标是「以注音符号为学习的沟通符号」。
具体作法说明如下:
‧以绘本设计主题式课程,从绘本提取主要句型,用语音沟通笔学习符号构句,反复练习,加强语法能力。
‧练习注音符号及声调,以声音游戏的方式,加强声韵觉识。
‧沟通版面的放置位置要尽量靠近小泽的身体,避免他前倾,增加操作辅具的困难。使用倾斜板,让沟通版面与桌面形成四十五度的夹角,方便小泽搜寻及握笔点击符号。
‧藉教师示范、完全肢体协助、部分肢体协助、口语提示等,让小泽在过程中体验成功经验及沟通乐趣。
实施效果
小泽经密集训练后,构句的完整度及流畅度均有显着提升,也能在语音沟通笔的声音提示下,支持他用口语表达更完整的句子。
为了让小泽有机会和不同的沟通伙伴练习沟通,因此请家长及同侪加入活动,让小泽练习与不同沟通伙伴对话。刚开始,小泽还有点害羞,不知道如何「破冰」,经过练习后,已经能够在沟通辅具的支持下,使用肯定、否定、疑问等句型和伙伴互动。
此外,还教导小泽在句子中加入「也」、「和」等连接词与副词,逐步扩展句子的复杂度。现在,语音沟通笔已是支持小泽口语表达的沟通伙伴,能配合他学习如何沟通的速度,并将意思表达得更完整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