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是孩子们最常待的场所,也是他们在玩耍中获取各种动作经验与重复尝试不同动作能力的地方。如果家长能让各种有趣的大动作活动融入孩子日常的游戏与生活,便时时刻刻都能让孩子在自然的情境与环境里学会、练习不同的动作经验。
接下来将介绍在家玩物理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提供设计居家大动作游戏所需准备或注意的元素,并提供居家大动作活动的范例,让家长可以在家带着孩子一起开心玩物理治疗!
一、将大动作活动融入居家生活与游戏的重要性:
1. 延续效果:
若孩子有在医疗院所接受物理治疗疗育,大部份是每次30分钟、一周约1~3次的训练量,此训练频率与练习量对动作的学习而言并非有效而足够。家长可与治疗师讨论相关居家运动,将疗育课所需练习的动作融入居家生活,提高训练的频率。如此一来,在家的时间也能加强、并且延续疗育课的效果。
2. 融入生活:
家长有时会抱怨『孩子平常在家都在看电视,或是占据着平板、手机滑不停。而带到户外要运动时,都不太爱动,走没多久就喊累、喊着要回家。』这表示孩子因为习惯在家就是从事静态的游戏活动,而且体能下降便会更不想运动,只要回家就能继续玩平板游戏。家长若能慢慢将大动作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首先能让孩子学会『在家也会有动态活动』,能改变孩子固有的习惯与想法,并慢慢提升体能,就能提高孩子对运动的动机。
3.观察改变:
家长在家便能观察孩子的操作表现,并且比对在家中与在医疗院所的表现是否一致、有无需要相互调整的地方?家长就能更了解孩子的能力,并与孩子的治疗师做更深入的讨论或分享,找到孩子动作或学习中的优势与弱势,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使得治疗效果加乘。
二、设计居家大动作游戏所需准备或注意的元素:
1. 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
大动作活动的环境不一定要很大、很空旷,但此环境必须是明亮而安全的空间。明亮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观察整体动作以及及动作的细节,并可利用视觉回馈来调整身体、将动作控制得更好。因此最好是采光佳、或光源充足的环境。而另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安全性,比如在动作训练尚未熟练时难免会不稳或跌倒,此时就必须排除掉有尖锐物品、桌脚,或者地面容易滑倒、有易碎品的环境。
2.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
有时家长会觉得『要训练某些动作是否就必须买相对应的玩具或物品才行?』其实不然。家中有许多常见的物品或孩子的玩具都很适合拿来在游戏中进行训练,例如:巧拼可以拿来摆放成跳跳前进的目标、胶带能够在地面贴成直线或曲线拿来练习行走平衡、喝完的宝特瓶能够拿来当作保龄球瓶练习直球准确度、卫生纸可以用来吹高高训练肺活量……等。其实只要发挥创意,或与孩子一起讨论,常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点子。
3. 设计恰当的训练游戏:
在设计训练以前,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如何?哪些还需要加强?哪些是代偿的动作,需要额外帮忙调整?粗大动作的表现约能粗分为以下几类因素影响,并简单举例:
肌力:如无法做出仰卧起坐→腹肌肌力不足。
肌耐力:如爬楼梯时喊脚酸→下肢肌耐力不足。
心肺耐力:如跑步容易喘→心肺耐力不佳。
协调性:如丢接球失误率高→手眼协调不佳;踢球踢不准→脚眼协调不佳;跟着带动唱跳舞时肢体僵硬→肢体协调不佳。
平衡控制:如无法单脚站或者单脚站时身体扭来扭去→单脚平衡控制不佳。
了解以上内容,或者与孩子的治疗师讨论后,便能针对孩子不足的表现而加强练习所需的相对应能力。而训练的设计为从简单开始,待能力进步后才将难度逐渐提升。而训练内容以及难度必须对孩子的发展年龄是合理的设计,否则难度过高可能造成孩子挫折感过重而更加排斥此类活动。建议其中一种方式为将训练游戏设计成『闯关』模式,设定从简到难的不同关卡,让孩子有想要继续破关的动力、提升参与动机。
三、五个居家可行的大动作游戏范例:
1.仰卧起坐:
让孩子屈膝平躺于稳固平面,摆放玩具(如小球或车子)于孩子头附近,家长拿着一个容器面对着孩子,请孩子拿一颗球或车做出仰卧起坐把玩具成功投入家长手中容器里,看能连续放入几个玩具。
2.双脚跳:
于地面连续摆放数片巧拼,依孩子能力决定两两巧拼的间隔距离,让孩子双脚向前跳于巧拼上。若孩子容易双脚不同时跳起或落地,可让孩子于双脚间夹一小枕头或一包卫生纸,鼓励孩子过程中别让物品掉落。看看能连续跳几下成功。
3.肺活量:
请孩子拿一张卫生纸,脸面向天空,将卫生纸朝空中吹气飞走,看看能连续吹几次,或者能将卫生纸吹多高。
4.手眼协调:
以胶带在墙面贴出60公分x60公分的目标,让孩子拿球(或以报纸揉成网球大小后用胶带固定成球),对准目标丢掷,看能连续丢中几球。或者在孩子前方摆放一横排宝特瓶,看能打倒几个。
5.单脚平衡控制与脚眼协调:
将数个宝特瓶以孩子为中心向四周摆放,摆放距离约在孩子可踢倒的范围即可。让孩子单脚站,看能踢倒几个宝特瓶而不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