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什么是玩呢?孩子从刚出生喜欢玩声音、手脚等身体感觉动作玩法,之后开始玩假扮游戏,到学龄前期、学龄期开始玩有规则的游戏。孩子主动参与游戏,并从游戏中获得成就感、愉悦,学会解决问题、应对挫折、表达想法,建立自信及自我认同感。
当在游戏遇到挫折时,孩子一开始可能不太理解自己怎么了,或不懂如何表达自己受挫的情绪,而常会用哭闹、表情等方式表达。这时,环境的引导就很重要了! 我们能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情绪及解决问题等,如当孩子语言发展未全时,可帮助孩子讲出来,如「好难喔!我需要帮忙」让孩子学着讲。由此可见,「玩」就是个良好的情绪学习媒介。
一、我们该怎么与孩子一起玩呢?
让孩子当游戏的引导者,我们加入孩子的游戏,且看见孩子的主动性而非被逼着玩,我们在一旁观察游戏的进行,不过于插话或改变孩子的创意与想象,但要教界线与适当沟通。
►孩子从游戏中学习,而非练习,游戏过程是轻松愉快的,别像考试一样问过多问题。
►我们在一旁帮助孩子并为模仿的对象,而非指导者:当玩伴观察孩子表现并适时给予鼓励、支持,避免太早指导或指导过多,给予孩子思考机会。
►我们与孩子共同订定明确规则、让孩子注意游戏框架,让他学会大家的期待,但非过于限制。
二、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该怎么办呢?
►让孩子知道哪些情绪是不被接受,鼓励被接受的情绪反应,适时忽略无害而只是想引起注意的反应。
►让孩子察觉情绪反应造成的后果,可能不能玩、同学不找他一起玩或成品的质量不好。
三、当孩子太兴奋、跑来跑去、静不下心时
孩子太兴奋,往往是没察觉到自己太高兴了,或是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适切,直到酿出大祸或是我们很生气地怒吼才停,但若只是怒吼,孩子当下停了还是没学到原因,而会认为自己总是听到怒斥或是认为听到我们生气的声音后再停就好。这时,我们不仿先让孩子停下来,并告诉他「你太高兴啰!这样跑来跑去会受伤,如果你没办法好好玩并注意安全,我只好先让你坐下休息。」也需察觉孩子是否有尝试控制,并给予正向鼓励「你有静下来听妈妈说话,并会注意安全,所以今天让你多玩一会儿。」
四、当孩子过于在意输赢时
孩子一开始是不懂输赢的,在赢了被鼓励的经验下获得成就感,但若我们过度赞许赢的行为,可能孩子就因此认定「就是要赢」,也可能因太在意结果而忽略过程,得失心重,也无法从游戏中获得成就感。
五、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容易放弃时
孩子都是喜欢玩的,当孩子对玩具没兴趣时,我们可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或想想在过去经验中是否遇到什么难题,没被了解、没实时收到帮忙,或因不懂表达而没提出请求,因此在游戏过程有挫折经验,没办法解决就选择逃避。走过孩子的心路历程后,同理他的感受就很重要了,这会让孩子觉得我们与他站在同一阵线,并可理解他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了解的,而不致于需要用更激烈或消极的方式,如:大叫、逃避表达自己需要被关注,同理后再问是否需要协助,或引导他与我们沟通玩法的改变。
孩子的情绪表现与环境引导息息相关,我们可当在孩子身边情绪稳定的大人,让孩子看看如何是被鼓励、被期待的情绪表现,也让孩子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如何表现出适切情绪行为,察觉孩子自我控制的潜力,并鼓励进步所在,让孩子在玩中成长,并肯定自己。如果我们能善用游戏做为媒介,除了可以帮助孩子更会玩,也能从中引导表达想法、情绪察觉、调适及应对,让孩子能更加快乐成长。我们在与孩子一同游戏过程更加了解孩子,也能增进彼此的亲子关系,从游戏中教出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