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三年级下学期是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过渡的重要阶段。聋校语文教师应充分依托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教学,发展聋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聋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教材基本情况
(一)教材结构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三年级下册包含6个单元,其中5个课文单元(按照人文主题编排),1个识字单元(见表1)。
5个课文单元一共16篇课文,以故事为主,有来自现实的儿童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还有古代名人故事;小部分是写景散文,有写春天的,还有写祖国壮美河山的。第二单元是识字单元,编排了4节识字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集中识字和掌握形声字的识字规律。三年级下册除了6 个单元,还有6篇选读课文,识字表和词语表两个附表。
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每个单元包含三至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第一单元还编排有“快乐读书吧”。本册教科书的课文仍然是全文注音,在课后编排有4—6道练习题,从朗读与背诵、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课文的理解与拓展几个角度设置题目。“语文园地”是单元学习的巩固与提升,包含的栏目非常丰富,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语言交往”“写话”“我的发现”“展示台”“手语角”“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其中“字词句运用”和“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其他栏目穿插安排。
(二)选文情况
本册新教材选文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带给学生丰厚的精神养料。比如,有反映革命文化的《朱德的扁担》和《邓小平爷爷植树》,讴歌了两位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有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胸有成竹》《曹冲称象》《鲁班造锯》《借光读书》,带领学生认识古人的聪明才智;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棉鞋里的阳光》《夏夜多美》,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和谐;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黄山奇石》《日月潭》《画家乡》,描绘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启迪心智的《咕咚》《小蝌蚪找妈妈》《要下雨了》《企鹅寄冰》,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道理……
聋校语文新教材三年级下册从统编教材中选了较多适合聋生的文章,比如统编一年级下册的《怎么都快乐》《动物儿歌》《咕咚》《要下雨了》《夏夜多美》,统编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曹冲称象》《鲁班造锯》《黄山奇石》《日月潭》《画家乡》《朱德的扁担》《企鹅寄冰》,统编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邓小平爷爷植树》《一匹出色的马》。总体来看,统编二年级的文章更多一些,符合这一年龄段聋生的心智特点。但是,翻开20世纪90年代编写的聋校教材(以下简称“老版聋校教材”),会发现《要下雨了》在老版聋校教材第七册,《小蝌蚪找妈妈》在老版聋校教材第八册,《鲁班造锯》在老版聋校教材第九册。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新版聋校教材虽然相比于统编教材要简单许多,但是相对于老版聋校教材来说增加了一些难度。
二、编排特点分析
(一)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聋生尤其如此,所以新版聋校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而且这种培养是浸润式的,不是说教式的,而是通过故事和活动自然地进行引导。
故事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本册教材故事众多,而且每个故事都经过精心选择,不仅适合培养聋生的语文能力,还很适合培养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比如《怎么都快乐》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强调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乃至很多人玩都很快乐,相比很多小故事强调大家一起玩才快乐,更具包容性,更有积极意义。再比如,《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一文讲述了几个小学生抵制诱惑,在暑假里积极、主动、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故事。
除了通过课文讲故事,新教材在课后也设计了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比如,《棉鞋里的阳光》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峰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奶奶晒棉鞋的故事,教导学生要孝顺老人。课后设计了“你帮家人做过哪些事?和同学说一说”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观念,在家里进行实践,把“孝顺”落到实处。再比如,《夏夜多美》这篇课文的课后活动让学生说说曾经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二)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建构
聋生由于生理缺陷造成语言障碍,学习语文首先要过语言关。因此,新版聋校教材在编排上突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首先,按照语言习得的大致顺序,在课文单元精心选取每课重点学习的语言要点(见表 2)。聋校语文新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复句的学习,从最容易的并列复句开始。三年级上册在《司马光》一课学习了“有的……有的……”,三年级下册继续学习并列复句“一边……一边……”“有……还有……”。三年级下册还编排了两种复句,一个是顺承复句“先……再……然后……”,在《曹冲称象》中这几个连接词并不在一个句子中,所以下文表格中没有列出课文中的例句;还有一个是条件复句“一……就……”。
除了复句,三年级下册的语言学习要点还有两个难点:被字句和比喻句。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把字句”,“被字句”的学习可以借助“把字句”来进行。比喻句的学习安排在第15课《日月潭》,比较靠后,主要考虑到聋生的想象能力比较差。这一阶段聋生学习的是最简单的比喻句,也就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像”作为比喻词的句子,而且为了降低难度,课后列举的例句都是从形状的角度进行想象的句子,便教利学。
其次,教材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充分发挥背诵的作用,三年级下册6个单元中有11课安排了背诵任务。对于背诵任务较重的课次,教师教学时要注意分解任务,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段或分部分进行背诵。除了背诵,新教材在课后还设置了多种语言积累的练习,“听(看)词语,再打指语”提供的词语和句子都是由本课识字组成的,可以让学生积累下来,再打指语,注意这种类型的题目只要求学生认,不要求写;“读一读,写一写,再打指语”,提供的词语或者句子中包含本课写字,目的是引导学生巩固本课的写字,这种类型题目中的词语和句子都是要求学生会写的;“读一读,记一记”,是基于本课识字拓展的常用词语,少部分是本课有特色的语言现象,比如《找春天》课后拓展的是AABB式的词语,《一匹出色的马》课后拓展的是量词短语。虽然这几种题目都是积累语言,但是具体目的和要求不同,教学时应注意区分。
(三)体现由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过渡的特点
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的过渡,这册教材体现了过渡阶段的特点,有两个重要表现。
第一,课后问题的设计,思维含量逐渐加大。基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课后“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个题目在之前册次大部分编排的都是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类的问题,到了三年级下册除了这类问题外,还有意识地增加了分析、综合类的问题。比如,《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第二个问题“妹妹很累,却是第一个到家的,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整合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相关信息,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课后问题“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即可,接下来的问题“他们为什么把乌龟当妈妈?”,就需要学生把乌龟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特征进行比较,并且必须用自己的话才能回答。这种整合信息类的问题,一方面会给学生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第二,设计阅读短文,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三年级下册在“语文园地三”和“语文园地五”设计了两个“读短文,完成练习”的题目,提供相对完整的文段,其后设计了几个小问题,问题有的是关于词语的,有的是关于短文内容理解的。理解内容方面的题目,考虑到学生的表达水平,以勾画为主,自己组织语言为辅。这类题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很有益处。
随着聋生障碍程度和障碍类型越来越复杂,学生之间的个别化差异越来越大,给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选择教什么,决定怎么教。
(一)夯实基础,重视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材进行了精心的编排,每课设计了语言学习要点,提供了语言积累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充分利用。比如《咕咚》一课是民间故事,语言非常鲜活,里面的对话非常多,尤其适合聋生积累,所以要求学生背诵全文。教师进行背诵教学时,要利用好课后第二题,这道题目帮助学生梳理文中动物出场的顺序,可以指导学生借助这个顺序背诵课文。《咕咚》课后还有两道直接指向语言积累的题目,一道是“读一读,写一写,再打指语”,这道题目是对写字的巩固;另一道是“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让学生仿照例子用“一……就……”写句子,教材限于篇幅和媒介,无法提供更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写句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进行补充。补充情境时注意,“一……就……”是条件复句,包含着前后两个情境,所以最好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两张以上的照片,让学生体会前面的行为是后面行为的条件。如,第一张是爸爸推开家门的照片,第二张是爸爸在门口换鞋的照片;第一张是小朋友起床的照片,第二张是小朋友叠被子的照片。提供的情境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方便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目的是通过反复运用不断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灵活选材,重视整合
教材编排有各种板块,比如课文、生字条、课后题、语文园地、选读课文。板块虽然是分开的,但是教学时要注意整合。
1、字词教学与课文教学整合
字词是最基本的语言材料,一直都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识字学词最好在语境中进行,避免集中识记。这个语境可以是上下文,也可以是插图。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要求学生认识“蝌、蚪、脑、捕、宽、追、顶、披、鼓、蹬”几个生字。首先,尽量把生字放入词语中,“蝌、蚪”可以组成词语“蝌蚪”,借助文中的插图理解识记;“脑”可以组成“脑袋”,借助文中蝌蚪的大脑袋插图识记;“宽”可以组成“宽嘴巴”,“顶”可以组成“头顶”,让学生观察课文最后青蛙妈妈的插图理解。孤立的生字和词语是很难记忆的,通过课文情境,学生容易产生记忆联想,从而记住生字词语。此外,课文语境还提供了应用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词语的搭配,有助于他们在将来运用这些词语。
2、写话与阅读整合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次写话,分别是“语文园地一”写春天,“语文园地四”学写请假条,“语文园地六”写自己的学校。聋生的语言比较匮乏,要完成一次有质量的写话是很不容易的。而课文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写话教学要充分加以利用,争取做到读写结合。比如,指导“语文园地一”的写话就可以利用《找春天》和《春雨的色彩》。写话之前先要指导学生观察春天,最好让学生对在哪里能观察到春天的迹象有所了解。可以让学生先读读《找春天》这篇课文,提问:“我们”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引导学生回答出“地上的小草、树上的嫩芽、解冻的溪水”,以及“摇荡的柳枝、天上的风筝……”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可以在哪儿找到春天,然后再开始观察活动。进入写作阶段,仍然可以从课文开始,让学生重读《找春天》,重点是几个比喻句,可以让学生借鉴;让学生重读《春雨的色彩》,借鉴其中对柳树、桃花等的描写。这个阶段的写话教学,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更好,如果不行,用课文中的表达也没问题,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
(三)提高复现率,重视巩固
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聋生识记字词是非常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语言的复现率。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新学内容极容易忘记。因此,在随课文学习了新字新词后,可以在随后的一两天利用课后的练习题目进行复习,隔一段时间还可以利用“语文园地”的相关题目再次复习巩固。
除了增加练习,还要让学生多阅读,增加语言刺激。虽然与老版聋校教材相比,新教材的课文变长了,教材容量增加了,但是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给学生补充大量适合他们水平的读物,让他们在阅读中提升语言能力。推荐读物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具有趣味性。要充分利用聋校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少的优势,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喜好进行推荐。如,喜欢读童话的同学,可以为他们推荐中外童话。男孩子喜欢惊险和刺激的故事,那就可以让他们读一些冒险类的故事。推荐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试着读一下,如果难字难词太多,那就换一本。总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除了读,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比如,本册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一个故事利用课前五分钟给同学讲一讲,用手语和口语都可以。学生语言基础差,很多生字词不认识,不能读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跳读,碰到不认识的字词,在不影响基本理解的情况下,可以跳过去,不要每字每词必究。总之,学生能够读下去是最重要的,“连滚带爬”地读也可以。
本文刊载于《现代特殊教育》2020年2月(总第378期),作者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常志丹。原标题:《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特点分析与教学建议。题图来自网络。
附:新教材解读
【新教材解析】《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特色亮点
【新课标•新教材】《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 《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主要特色介绍
【新课标•新教材】《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编写特点解析
【新教材来了】《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 (一年级上册)》解析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编写理念与特色解读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特点解读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特点解析
【特别关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专家谈培智低年级段三科教材的整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