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随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颁布,课程标准的落实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课程标准的解构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包括对课程标准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解析和重构,是教材编写的重要基础。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材料,是课程标准解构的成果体现,是指导教学的重要材料。
自2014年底接受教育部委托承担培智教材的编写任务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研究开发中心对生活适应、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构,并以此指导教材的编写。课程标准的解析包括对课程标准中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离散和具体化两部分,而课程标准的重构基本是围绕教材呈现与课堂呈现两部分完成的,教材是指导教学的材料,所以课程标准重构的重要依据便是培智学校一线教学实践。在此,对课程标准解构过程中相关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一、秉持科学性原则
课程标准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其内容从知识、能力要求,到表述与建议,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是课程标准解构过程中的第一原则。各学科编写组在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析和具体化的过程中,也秉持科学性原则。具体的把握方法表现为:一是内容的设定必须科学准确,不能有科学性错误;二是在无法用最科学的方式表述的时候,表述应尽量稳妥、不错。
例如,生活适应课程标准中有一项要求为“知道建党日、建军节和国庆节等纪念日”。由权威党史资料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一大”的召开为标志,而“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那么是不是要向学生介绍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呢?当然不是。学生需要知道7月1日是建党纪念日,知道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政党。如果将7月1日表述为党的生日或建党日显然是存在科学性问题的。因此经过与教材评审专家的沟通与探讨,生活适应教材将这一课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虽然学生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党的诞生纪念日与建党日之间的区别,但是在教材、课程标准的呈现上,一定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确保内容的科学与严谨。
二、符合教育科学原理
布鲁姆认知理论将学习目标定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级。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是较低的思维层级,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这三个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记忆层面。在对课程标准解析和具体化的过程中,各学科编写组在教材编写上努力为教师教学提供如下梯度:首先着重强调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复述,从而达到“理解”阶段,最终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实现“应用”的目标层级,达到培智学校学科教学的目的。
例如,生活语文教材从《三字经》中节选出一段,“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定名为《三字歌》,要求学生学习诵读。篇幅虽然短小,但其中所涉及的“三才”的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万物皆数的数理观等相关内容,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来讲,是比较深奥和复杂的,所以教材并不要求所有学生均能理解和应用篇章内容,而是以“记忆”作为最主要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诵读、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起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传统学科内容与培智课堂教学相适应
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学科源于普校的语文和数学学科,内容相对成熟。课程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也参考和借鉴了普校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而培智学校学生认知、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不能将普校学科教学的内容、方法直接照搬,而要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现实情况为依据,对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和具体化,以使其适应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需求和实际。
例如,生活语文教材依据培智学校的教学实际,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与学习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安排。首先,对识字量进行控制,低年级段严格控制在50个字以内;其次,依据学生实际,加强口语交际的内容,一方面练习发音,另一方面紧扣“生活”与“自立”的教学主旨;第三,在低年级段不系统学习汉语拼音,而是把六个元音字母作为发音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反复练习;第四,针对学生肌肉控制能力差、精细动作弱的特点,在初始年级不安排拿笔的写字学习和训练,而是设计“书空”训练的内容,为此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专门研制了专利产品“书空字卡”,配合教材和教学使用。
四、构建有系统、有难度梯度、
有具体化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材料
课程标准的解析、重构与具体化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步骤。在这个过程中,重构的难度要大于解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构时难度梯度标准的确立与把握。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拆分出来以后,要构建成有系统、有难度梯度、有具体化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材料,才能够实施教学。在调查和研究过程中,编写组发现,现在对课程标准的拆解所做的研究与实践比较多,但对课程标准重构的难度梯度研究较少,特别是在一些综合课教学实践中,时常可以见到不顾及学科知识难度梯度的拼合式、拼盘式教学,这是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的。
例如,表1为生活适应课程标准中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涉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三个领域以及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以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划分与难度梯度的构建为例:学校生活领域校园安全低年级段“2.3认识校园内主要的安全标识,形成安全意识”与社区生活领域社区安全中年级段“4.1认识社区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均涉及安全标识,具体内容应如何划分、难度梯度又该如何构建值得研究。再如,学校生活领域校园安全中年级段“2.2遵守学校的安全规则,遇到危险时会求救”与家庭生活领域居家安全低年级段的“3.4遇到困难或意外时会向家人、邻里求助”,均涉及向他人求助,在不同年级段如何形成难度梯度等,也是课程标准重构和具体化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此外,课程标准的解构与具体化过程还涉及“相关学科的拆离和结合”“生活适应等非传统学科教学内容设定的科学性”“课程标准具体化与重构的生活化与场景化”“课程标准具体化的教材呈现与课堂呈现的异同”等系列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详述。
总之,课程标准的解析、重构和具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课程标准实施的具体方式,是教材编写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好上述相关的几个问题,是落实课程标准和编好教材、做好教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