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融合教育已经被全体美国民众普遍接受。正如美国纽约市教育局长将融合教育看作是“对全体成员的教育”一样,美国的融合教育是全民的融合教育,其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育机会均等,主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应该与普通学生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接受相同的教育。
融合教育教师不仅要有教好普通学生的素养,还要有能够应对残疾学生需求的素养,这种素养是基于教师原有素养之上的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特殊化的高层次素养。美国《公共教育网络与教育周报》的全国民意调查指出,“教师素养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起关键作用,改变美国教育的首要途径是提升教师素养”。
美国要求融合教育教师具有区别于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的专门素养,只有具备融合素养的教师才能胜任融合教育工作。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内涵与素养构成的基本维度(专业价值、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分析了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价值特征、知识特征和能力特征,最后指出了提升我国随班就读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几点启示。
一、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构成
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
融合教育教师及其素养是融合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应然产物。融合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融合教育素养的“复合型” 教师。目前,全球融合教育的快速推进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了强烈冲击。原有普通教育体系与特殊教育体系的隔离状态被打破,体系间的交叉与融合成为主旋律。
如图1所示,箭头A表示融合教育体系向左侧特殊教育体系延展,箭头B表示融合教育体系向右侧普通教育体系延展。普通教育体系与特殊教育体系的融合,使原有隔离两大体系的基线c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基线a与基线b,而基线a与b之间的融合教育体系则呈现日益壮大的趋势。随着融合教育体系不断扩大,作为未来教育发展中坚力量的融合教育教师的数量必将逐年增多。
图1.融合教育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育教师关系变化图
在此种情况下,教师素养将对融合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而融合教育教师素养并不是普通教育教师素养与特殊教育教师素养的简单叠加。
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是指在融合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能够帮助处于同一场域中的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有效发展。
融合教育要求教师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一般需要和特殊需要。本文中所指的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是指所有在美国融合教育班级中从事融合教育的普通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和资源教师除外)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基于融合教育的复杂性,美国要求融合教育教师需要兼具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的双重素养。例如:美国田纳西大学实施融合教育教师培养“双证式” 项目。该项目将普教教师培养和特教教师培养合并,学生只参加一个培养项目,毕业时可获得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的双重从业资格。
另外,美国原则上要求融合教育教师既要有普教教师资格证书,又要有特教教师资格证书。但面对融合教育教师短缺的现状,为了尽快弥补教师空缺,美国遴选出一批普教教师加入特殊教育培训项目。如果经过训练,这些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并达到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标准的要求,则可以获得特教教师资格证书,成为融合教育教师。
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构成的维度
在融合教育视域下,融合教育素养是融合教育教师的必备特质,也是融合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总体来看,国外有关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构成的研究主要依据3 个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教师角色理论和教育期待理论。在美国教师教育中,教师资格要求主要包括3个模块(基本素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
模块内学分所占比例为:基本素养占50%,学科专业知识占25%,教育教学能力占25%。可见,美国较为重视教师的基本素养,对教师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相对偏低。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后得出三个基本维度(专业价值、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主要素养条目。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本文根据咨询高校特殊教育专家意见的结果对已有条目进行了补充。每个维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请见表1、表2和表3。
表1. 专业价值维度下的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
表2. 专业知识维度下的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
表3. 专业能力维度下的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
二、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特征分析
美国比较重视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提升,对融合教育教师质量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化要求。基于以上三个维度的素养条目,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有如下三方面特征:
1、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价值特征:强化专业价值的理论引领作用
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是获得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前提和根本。专业价值在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构成中占据首要地位。
如表1所述,专业价值维度下的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崇尚融合教育基本理念。坚信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实现人权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真正意义的融合教育应该对所有学生民主和公正。三是推崇个人道德与价值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是决定教师行为的风向标。四是端正对学习者多元化的态度。在融合教育课堂中,不同障碍类型残疾学生的存在是学习者多元化的一种体现。残疾学生同样是教育的资源和财富,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学会用专业的眼光看待不同学生,平等对待每个人。五是重视学生个性与天性的自然发展。
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并能够像对待普通学生一样,对残疾学生也有一定的学习成就期望。例如,在融合教育班级中(包含阅读障碍学生),教师采取积极的态度给予残疾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及时的帮助将比严格说教式的教学效果好。六是以终身学习为个人责任。融合教育教师应该把当前从事的融合教育工作作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不断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2、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知识特征:突出“融合”本质,重视实践知识
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产生的基础。美国特殊儿童教育学会在第61届年会上通过的《美国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伦理信条及服务规范》指出,教师应该重视发展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美国较为重视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以及实习与实践等方面内容。相对而言,我国更关注融合教育教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
从表2可以看出,融合教育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国家及各州的法律政策知识、融合教育发展历程、残疾学生特性知识、心理学与生理学知识、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知识以及融合教育实践指导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以“融合” 为根本,围绕融合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而提出的,并且尤其重视融合教育的实践指导知识。
3、美国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能力特征:彰显专业能力的重要核心地位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总体来看,美国对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见表3)。突出表现为两种专业能力:一是合作教学能力。恰当使用合作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带动残疾学生融入课堂,并促进个人合作能力发展。
目前,美国教师对合作教学方法的使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多个层面。然而,即使美国融合教育教师培训项目中包含对合作教学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存在培训课时有限,缺少合作教学能力实践锻炼机会等问题。二是差异教学能力。差异教学可以保证在融合教育情境中为不同特质学生(包括残疾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机会。
巴迪里斯等学者提出与差异教学相类似的通用学习设计理论,认为学习者之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能力、语言、文化、性别与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融合教育教师应该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别化教育,使残疾学生尽可能地融入到融合教育课堂中。另外,在融合教育过程中,美国重视混合使用多种教学技能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推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专业发展循环模式。
三、对我国随班就读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的启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经历了兴起和初步发展阶段,在安置与教育残疾学生方面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随班就读教师的融合教育教师素养问题。本文基于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随班就读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提出以下建议:
“知”:充分认识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美国融合教育着重强调教育效果,它是一种基于形式与本质的融合,而且在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比较关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融合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帮助残疾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同一个班级接受同样教育成为可能,而且还要关注残疾学生自身的智力与能力发展水平,并帮助残疾学生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细微进步,逐渐找到自信与自尊,促进其成长和发展。然而,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较为偏重形式,目前只是把残疾学生简单安置在普通班级中,并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使残疾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因此,我们应重视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研究与培养。
“信”:树立融合教育理念,关注“五心”的重要性
美国重视融合教育教师培养,要求教师以终身学习为个人责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还要求教师尊重残疾学生的权利和教育平等,强调其个性与天性的自然发展。相对而言,我国学者更关注教师关怀品质等内容。彭兴蓬从融合教育教师关怀品质出发对随班就读教师素养进行阐释。他认为融合教育教师的核心品质是教育关怀,教师应该养成敏感性关怀的品格,“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只有关怀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回归社会主流”。另外,在对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中,随班就读教师应该具备“五心”(爱心、信心、细心、耐心与恒心),尤其需要关注恒心的重要作用。
“行”:践行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路径一:深化与丰富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内涵
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其内涵的深化与丰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和丰富。
一是融合教育教师素养内涵的深化。融合教育教师素养不仅有三个基本维度(专业价值、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划分,而且在每个维度之下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划分。例如:专业价值可以划分为态度、伦理、信念、道德等;专业知识可以划分为理论与实践知识、普教与特教知识、学科知识等;专业能力可以划分为制定和实施IEP 的能力、合作教学能力、差异教学能力等。因此,我们应不断深入研究深化和细化融合教育教师的素养内涵。
二是融合教育教师素养内涵的丰富。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而具有教育智慧,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因而,拥有教育智慧是对融合教育教师素养更高层面的要求。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丰富和更新融合教育教师素养的内涵。
路径二:提高融合教育教师混合使用多种专业技能的能力
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具备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专业技能整合并恰当使用的能力。例如,合作教学能力与差异教学能力在融合教育课堂中的整合使用,可帮助残疾学生更易于融入普通班级,满足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另外,掌握混合使用多种专业技能的能力,对提升融合教育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有促进作用。
路径三:建立与完善随班就读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从20 世纪90 年代末,我国开始逐渐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例如,美国学院或大学均遵照所属州规定对各个学科提出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计划包括对融合教育教师素养内容的详细解释与说明。报考者需要在所属州政府核准通过后才可以提出培训申请,通过各种培训和测试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我国应尽快建立随班就读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在教师培训计划中明确随班就读教师素养的具体要求,端正教师的专业态度,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积极提升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路径四:颁布符合我国国情的《随班就读教师专业素养标准》
2015年8月,我国第一个《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出台,这标志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但随着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班就读教师专业素养标准》的颁布应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可以在整合《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标准的基础上,明确随班就读教师应该具备的融合性素养,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随班就读教师专业素养标准》,这对规范和促进我国随班就读教师素养的提升将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