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续接上篇........)
肆、核心反应训练中诱发及维持动机之方法
核心反应训练中诱发动机之方法有五项,包括:
让孩子做选择
提供多样化的作业
交错穿插维持及已习得的技能
直接的自然增强
增强意图
这些诱发动机之方法合并使用,可获致快速的收获(Koegel& Koegel, 2012 ;Stahmer,
Suhrheinrich, Reed, Bolduc, Schreibman,2010;Koegel, Koegel, & Carter, 1999 ;Koegel,Dryer, & Bell, 1987;Dunlap&Koegel, 1980;Dunlap, 1984;Williams,Koegel, & Egel, 1981;Koegel,O’Dell, &Dunlap, 1988)。
一、让孩子做选择(Stahmeret al.,2010; Koegel, Dryer, & Bell,1987)
包括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活动、所提供的教材必须是孩子非常喜欢的、让孩子主导、介入前先评估孩子的兴趣及考虑孩子的兴趣会改变。
(一) 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活动。
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活动或教具。以下为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活动之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
老师问学生:「你想玩球或车子?」
学生回答:「球」,老师便让孩子玩球。
(二) 所提供的教材必须是孩子非常喜欢的。
将孩子喜欢的活动或教具并入学习活动中,能提升孤独症学生社交互动能力(Koegel,Kim, & Koegel, 2014)。
(三) 让孩子主导。
无论在活动进行中或孩子想改变活动时,都让孩子主导。
以下为让孩子主导之两个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一︰在教学活动进行中,
老师问学生:「你想玩绿色的球还是蓝色的球?」
学生回答:「绿色的」,
老师立刻拿绿色的球给学生。
教学活动范例二︰孩子想改变活动时,譬如孩子玩了车子后,想换玩拼图,老师便让他(她)玩拼图。
(四) 介入前先评估孩子的兴趣。
介入前,先找出孩子所喜欢的活动及教材教具。
(五)考虑孩子的兴趣会改变。
孩子的兴趣会依年纪、季节、日子、甚至每小时/分钟改变。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或教材教具时,宜时时保持弹性。
让孩子做选择增进了孩子的活动参与度、作业的完成率、学习的兴趣及回应的动机,并减少了行为问题的出现,且将孩子的选择融入介入的过程及日常作息中。
二、提供多样化的工作(Koegel et al.,1999;Dunlap & Koegel, 1980)
包括提供多元的刺激,而非重复地呈现单一刺激、在单一活动中改变作业、多元的活动可避免过度饱足。
(一) 提供多元的刺激。
在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时,提供多元的刺激而非重复地呈现单一刺激,例如:
老师拿车子问学生说︰「我拿着什么?」
学生回答︰「车子」。
(二) 在单一活动中改变作业。
在单一活动中提供不同之练习机会。以下为在单一活动中改变作业之两个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一:
老师说:「这是电脑」,
老师再说︰「这部电脑放在老师的桌子上」。
教学活动范例二:
老师问开放性问题,
老师问学生:「你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球」,
老师:「这是红色的球!」,
请学生彷说:「红色的球」。
(三) 多元的活动可避免过度饱足。
活动多元化可维持学生兴趣。以下为多元的活动之两个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一:
老师拿两张图卡,一张是车子,一张是爸爸,呈现给学生看,请学生描述,「车子」、「爸爸的车子」。
教学活动范例二:
请学生先拿一部车子,请学生再拿一部车子,问学生这样共有几部车子?
作业的多元性增进了孩子对活动、教材及作业的高度兴趣,也避免了作为刺激的教材和作业过度饱足,并且提高了孩子适当反应的比例,更减少了非区辨回应的可能性,亦即对刺激作出合宜的回应。
三、交错穿插维持及已习得的技能(Koegel& Koegel, 2012; Dunlap,1984)
包括技能的维持、习得新技能、孩子很喜欢的学习活动,在三个活动中穿插一个较不熟悉的技能、孩子比较不喜欢的学习活动,在五个活动中穿插一个较不熟悉的技能
(一) 技能的维持。
对孩童已精熟且轻易能完成的作业,老师提供练习机会。
以下为教导学生技能维持之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
孩子点数时,老师陪学生用手指头点数一到十。
(二) 习得新技能。
孩子正在学的新的较为困难且不熟练的技能,老师可示范再让学生模彷。
以下为教导学生习得新技能之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
不像教导先前技能之维持点数时,老师陪学生用手指头点数一到十,这次由学生自己用手指头点数一到十。
孩子很喜欢的学习活动,在三个活动中穿插一个较不熟悉的技能;孩子比较不喜欢的学习活动,在五个活动中穿插一个较不熟悉的技能。交错穿插学习技能的优点,不仅可增加孤独症儿童行为的发展,亦可增强孤独症儿童的自信及回应的动机。
对于孤独症儿童回应的比例提高及回应的正确率亦提高;且孤独症儿童对目标行为的学习更快;更对孤独症儿童有正向的影响。
四、提供直接的自然增强,所有的增强物应与目标行为有直接关连(Koegel & Koegel, 2012;Williams, Koegel, & Egel, 1981)包括将增强物内化为作业的一部分、将增强物与活动做有直接且功能性的连结、对孩子的反应呈现自然的后果、孩子出现有意义且具功能性的行为后,立即给予回馈、尽可能减少任意的增强物。
(一) 将增强物内化为作业的一部分。
以下为将增强物内化为作业的一部分之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
孩子如果喜欢车,教师的教具中便包括车子,孩子看到车子说:「车子」,教师立刻给他(她)车子作为增强。
(二) 将增强物与活动作有直接且功能性的连结。
以下为将增强物与活动作,有直接且功能性的连结之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
教师的教具藏在袋子中,袋子里面发出声光刺激,孩子问:「是什么?」,教师立刻让孩子看袋子内的教具作为增强。
(三) 对孩子的反应呈现自然的后果。
以下为对孩子的反应,呈现自然的后果之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孩子如果喜欢黏土,教师的教具中呈现不同颜色的黏土,孩子说出:「红色黏土」,教师立刻拿红色黏土给学生作为增强。
(四) 立即给予回馈。
孩子出现有意义且具功能性的行为后,立即给予回馈,以下为对孩子出现有意义且具功能性的行为后,立即给予回馈之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孩子如果没有语言能力,但可用手势表示要喝水,教师立刻拿水给学生喝作为增强。
(五) 尽可能减少任意的增强物。
比如与作业无直接相关的增强物,并减少外在酬赏。如果孩子说:「球」,立刻给他(她)球作为增强,而不是给他(她)糖果作为酬赏。
运用自然增强物之优点,包括了
强调反应与增强物之间的关系;
孩子功能性的回应可获得有意义的增强;
并可增加孩子持续表现自发性行为的动机;
也使孩子更快速地习得目标行为;
并能扩展孩子回应的广度;
且增加类化至其他情境的机会。
五、增强企图(Stahmer et al.,2010;Koegel, O’Dell, &Dunlap, 1988)
包括除了对孩子正确的反应予以增强外,也要对孩子所做出合理的意图,予以增强并放宽塑造的标准。
(一)除了对孩子正确的反应予以增强外,也要对孩子所做出合理的意图予以增强。
如增强孩子上课专心、增强孩子清楚的回应、及增强孩子表现出与目标行为一致的沟通意图。以下为增强孩子沟通意图的两个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一:孩子问老师问题,老师立即回答便为增强孩子沟通意图之行为。
教学活动范例二:孩子发出「一木」的音,老师立刻拿积木给孩子以增强孩子的反应。
(二) 放宽塑造的标准。
孩子的回应虽然缓慢或者缺乏高度准确性,老师要保持弹性,对孩子努力的意图作出回应。以下为放宽塑造的标准教学活动范例。
教学活动范例:
老师示范「裤子」这个音,孩子努力试着发出类似「裤」的声音,老师回应「对了!裤子!」以增强孩子的努力意图。
增强沟通意图之优点,包括了:
增加孩子成功的机会;
并能增加孩子对未来互动机会的反应及参与;
孩子的反应度提高;
且更快速地习得目标行为。
伍、结论
动机在过去被视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原因之一,亦即,当学生学习成效不佳时,大多归因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但在核心反应训练中,Koegel不仅将学习动机视为影响学习成效的原因之一,更提供了引导学习「动机」的方法,不再单纯将「动机」视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更将「动机」视为可以加以引导而习得的,进而增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Koegel 的核心反应训练,不仅提供了增进孤独症儿童动机的策略,且提供了诱发及维持学习动机的方法,更于每个教学策略中,提供实用的教学活动范例,实为实务工作者值得参考的方法。
故,若将孤独症儿童之学习环境及活动,加入动机因素加以组织及规划,将学生已精熟之技能或知识加上较新或较为困难的作业,协助学生类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及信心可因此而增强。而动机的增强更能增加其学习新的技能与行为,进而能减少其学习的挫折。(Koegel, Schreibman, Good,Cerniglia, Murphy, & Koegel , 1989)。一旦核心能力之一的动机建立后,学生学习社交、沟通及学业技能不仅反应度提高也加快其学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