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贵人语迟?还是舌系带问题?
豆豆已经1岁11个月了,走路挺稳的还会小跑,可就是金口难开,一天到晚说不出一个像样的字,想要什么时仅会用手指着发出“嗯嗯”的音。豆妈看着闺蜜们的孩子才1岁出头都会爸爸、妈妈叫个不停,想要什么也会说些词组,豆妈不禁心中有些担心:是贵人语迟?还是舌系带问题?有人说:多给孩子说话就行了!豆妈从此开启了话痨模式:说:“我要吃饭”、说:“这是一个苹果”、说:“我要出去”;或者当豆豆在玩玩具时,豆妈在旁边像解说员一样说个不停……;可是豆豆好像并不买账,有时呆呆的看着妈妈,张着嘴模仿不了,一段时间后语言还是没有进步。豆妈究竟走进了那些误区呢?孩子的语言之门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呢?
家长们常会走进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孩子不说话是舌系带有问题
相当一部分宝妈会犯这样的错误,仅知道去看口腔科。可是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的舌系带并不短,不需要做手术。专家告诉我们,语言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需要听觉(感受到声音)、大脑功能(理解语言及选择词语)和发音器官正常发育才能顺利完成。不单单是舌头的事!舌系带短仅会造成发音不清晰,但不会导致孩子不会说话;
误区2:话痨型家长—只顾自己说说说
给孩子说的话又长又多,没有停顿,孩子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和选择如何回应的机会。家长没有很好观察孩子是否能听懂你说的内容,话语不能围绕孩子的兴趣,表现为不间断地给孩子的游戏配音,没有留给孩子参与对话和互动的机会;
误区3:提问型家长—总是在问问题
有些宝妈为了让孩子学说话,经常对孩子考试,爱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也没有给孩子示范应该说什么单字或词组,没有根据孩子的语言能力来施教,孩子无法用词汇回答家长的问题,在互动中感到压力重重,有时只好用姿势语言代替口头语言;
误区4:关怀备至型家长—过度满足孩子
曾经有一位孩子2岁半还不会说单个字,宝妈说孩子什么都能听懂,就是不说。详细询问后原来孩子在家特别“宝贝”,几位家长和保姆都是围着孩子转,只要孩子一个眼神就知道他需要什么,不等孩子开口立马就有人满足了孩子想要的。这种过渡迎合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丧失了使用语言的机会,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愿尝试学习说话;
误区5:屏幕替代型—用屏幕代替家长沟通
不少在深圳工作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孩子主要由老人或保姆带养,孩子每天除了自己玩就是看电视或者平板电脑。父母们觉得孩子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一些语言,但是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们只是在像鹦鹉学舌一样重复动画片里的对话,往往并不是很清楚这句话应该在什么场合使用。所以国际上专业组织已经提出:2岁以下儿童不提倡通过屏幕时间学习语言,家长每天与孩子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才是引导孩子语言发育的最好方式。
要知道孩子的语言不是“逼”出来的,也不是靠看动画片“看”出来的,而是家长根据孩子语言发育的规律和现有的沟通水平一步步示范和引导出来的!
孩子语言之门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呢?请静候本文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