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活动本位教学在学前融合教育之应用

臺灣融合教育攜手平台臺灣融合教育攜手平台
2019-08-19 10:05 2853 0 0
活动本位教学所建议的策略如遗漏、新奇、看得见却拿不到、违反期望、片段渐进、寻求协助、干扰妨碍、中断或延迟等方法,正可同时适用于诱发幼儿在动作、沟通、认知、社会情绪和生活自理等各领域的功能性学习。

前言

融合(inclusion)乃当代幼儿特殊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发展方向(Cavallaro & Haney, 1999;Farrell, 2001),联合会于 1990 年在泰方召开的全球研讨会和 1994 年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特殊教育研讨会中,倡议融合教育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希冀藉由此一理念引领教育体系对于学习者,个别差异与独特性的尊重与平等对待(Norwich, 1996)。

顺应此一趋势,台湾于1997年修订公布之特殊教育法第十四条即明文指出:「为使就读普通班之身心障碍学生,得到适当之安置与辅导,应订定就读普通班身心障碍学生之安置原则与辅导办法…」,其后修定之特殊教育法施行细则第七条更规定「学前身心障碍儿童,应与普通儿童一起就学为原则」(蔡昆瀛,2000)。 

而台湾相关文献(例如:王天苗、许碧勋,1999;蔡昆瀛,1999;蔡昆瀛,2000),亦将融合教育视为当前幼儿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与课题。在实务层面,融合教育亦已成为台湾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 

以台北市为例,先后规划并采行的相关措施如:鼓励一般公私立幼稚园招收特殊需求幼儿、逐年向下延伸特殊需求幼儿的入班年龄、实施学前特教巡回辅导制度、提供相关专业团队的支持服务、办理融合教育知能研习等具体作为。 

推动迄今,普通班已成为安置特殊需求幼儿的主要选择。然而,融合安置并不等于融合教育,诚如 Wolery 和 Gast 所言:安置在融合教育的班级中,并非意味特殊需求幼儿将学到,和其他幼儿同样的目标行为或技能(Wolery & Gast, 2000),如何使普通幼儿和特殊需求幼儿都能在环境、教学与社会性等层面真正融合,才是安置之后的当务之急。 

Wilson(1998)曾指出欧美幼儿特殊教育,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十二项挑战之中,即有两项攸关融合教育的教学层面:一为如何兼顾特殊教育与普通幼教的教学策略,二为对个别化课程调整的成效提出实征研究证据。 

基于此,本文针对在英、美学前融合教育和早期疗育界,颇受推介的「活动本位教学」之意义、要素与方法加以论述,期能提供教师于实务应用之参考。

活动本位教学的意义与要素

活动本位教学(activity-based intervention approach),意指将学习目标整合于幼儿日常活动,或其感兴趣的功能性活动之中来学习。Bricker 和 Cripe(1997)曾说明此种教学或疗育方法乃是「由幼儿所主导,是在例行的或已设计好的活动中,嵌进幼儿个别的长期或短期目标,并且利用合乎逻辑的行为因果,来引发功能性和生产性的技能」。 

诚如 Raver(1999)所言,此种介入方法的目的在使教学,成为对幼儿具有意义与功能的活动,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自发性和有意义的互动,并且帮助幼儿对于习得技能的类化。

活动本位教学包含四个基本要素(Pretti-Frontczak & Bricker, 2004)

1. 教学系由幼儿所主导,并重视幼儿的互动

2. 将教学融入于例行性、计划性或由幼儿创发的活动中

3. 所习得的是功能性和类化性的技能

4. 系统化地运用自然合理的前事与后果

从这四个要素可以发现其与系统理论,和自然法(naturalist approach)的教学理念有一致之处,受到系统理论的影响,早期疗育已不再只是教室或治疗室里进行的单调训练,而是强调教学必须整合不同的发展领域,并且必须在自然的、有需求的情境下实施。 

活动本位教学所建议的策略如遗漏、新奇、看得见却拿不到、违反期望、片段渐进、寻求协助、干扰妨碍、中断或延迟等方法,正可同时适用于诱发幼儿在动作、沟通、认知、社会情绪和生活自理等各领域的功能性学习。 

其实,活动本位教学的特点之一即是,将多重目标使用在单一的活动上,例如:幼儿帮玩偶洗澡的活动可以用于促进沟通(我要肥皂)、动作(伸手和抓握)、认知(身体的部位)、社会性(轮流使用肥皂)和生活适应(洗手)等多项领域的能力。 

此一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助益包括:利用活动中相关连的行为前提和结果,可以减少幼儿学习动机和注意力的问题;可以使学习具备普遍性与持续性;单一技能的学习并不局限于一个活动,而且可以由不同人员透过不同环境和教材来教导;有助于幼儿维持既定目标的功能性。

将学习嵌入日常活动之中,使得幼儿的照顾者与家人也可以成为教学者与教学资源;可以运用在小组或团体学习之中,提高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瑞復益智中心译,2000)。相较于传统上特殊教育所使用的直接教学法,活动本位教学有其不同的特点。 

活动本位教学与直接教学之比较

师生互动

(一) 活动本位教学

以幼儿兴趣、行为与动机来引导教师的教学

以幼儿为主导

教师鼓励幼儿主动参与

幼儿主动时,教师回应

(二) 直接教学

教师使用事先选定的教材,以口语或动作来引导幼儿的注意

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指导活动的进行)

教师鼓励幼儿反应

幼儿有反应时,教师回应

 

教学目标

(一) 活动本位教学

利用日常和计划好的活动来训练数个教学目标

对于不常发生的教学目标,教师须准备练习的机会

教师为一个活动提供合理的开始和结束

(二)直接教学

教师一次介绍一项新技能,例如穿衣

在每个教学步骤里,教师安排大量的例子来练习

教师在最初的教学步骤中,提供介绍和区分正误反应的例子

 

行为前项、反应和后果的关系

(一) 活动本位教学

教师使用合理发生的行为前项和后果(如:天冷-穿衣-不冷)

教师使用自然包括在活动中的后果来加强学习(如:户外活动时要求穿上衣服)

(二)直接教学

不考虑行为前项而直接教

教师使用相同的安排和指示,来示范正误的例子

教师使用特定的增强和修正方式

 

类化

(一) 活动本位教学

教师发展同一类前项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和自然情境配合)

教师测试新学会的技能(如:天冷时要求幼儿穿上衣服)

(二)直接教学

教师示范各种正确的反应例子,很少使用错误反应的例子

教师使用新的例子(例如穿不同的衣服),来测验类化情形

活动本位教学的策略与应用

衡诸海内外学前融合教育与早期疗育领域,活动本位教学皆曾受推介与应用,例如:美方Cripe、Slentz和 Bricker 等人所发展完成的 AEPS 早期疗育课程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programming system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即是以活动本位教学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在台湾新竹师范学院的学前融合教育实验班,亦曾使用此一教学方法,而且在相关研习中亦曾介绍给幼稚园教师参考应用。

活动本位教学的实施主要包含四大要点与程序(吴淑美,1998):

1. 确定幼儿的学习目标

2. 选择及安排适合执行这些目标的机会

3. 将特殊需求幼儿的目标融入一般教学计划中

4. 使活动同时符合特殊需求幼儿和普通幼儿的需要。

易言之,正如同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 IEP)的重视, 活动本位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乃先正确分析幼儿能力,并订定适切的个别化学习目标(通常即为 IEP 中的长短期目标),而后调查列出幼儿在园所,和班上一天的日常作息和例行活动,再逐一检视所欲介入之个别目标,适于在哪些活动中执行。将该目标嵌入该等活动中,再利用这些活动情境进行该目标的介入。

儿个别目标嵌入日常活动的范例

动作领域 某个别目标

沟通领域 某个别目标

认知领域 某个别目标

社会性领域 某个别目标

自理能力 某个别目标

园内活动项目

到园时间 :动作领域目标/沟通领域目标/社会性领域目标

大团体朝会时间 :社会性领域目标

点心时间 :沟通领域目标/社会性领域目标/自理能力目标

如厕盥洗时间 :动作领域目标/沟通领域目标/自理能力目标

角落学习时间 :认知领域目标/社会性领域目标

午餐时间 :认知领域目标/社会性领域目标/自理能力目标

午休时间 :自理能力目标

大团体时间 :认知领域目标/社会性领域目标

自由游戏时间 :认知领域目标/社会性领域目标

放学时间 :沟通领域目标/社会性领域目标/自理能力目标

融合教育的班级组成特点系幼儿之间的高异质性,除了上述针对个别幼儿设想的活动本位设计,面对异质性团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并用活动本位教学与多层次教学(multi-level teaching)两种模式,以兼顾多名幼儿的不同学习目标,达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所谓「多层次教学」系指在同一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同时包含不同程度的学习目标,例如:在穿珠活动中可能包括能以拇指和食指拿取较大的珠子、能以拇指和食指拿取较小的珠子、能在协助下完成穿珠、能独力完成穿珠等多种不同难易度的目标。

换言之,虽属所有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但是并非仅列出单一目标,而是依据不同幼儿的个别能力需求,纳入多种不同能力层次的目标。此种教学设计使教师得以将特殊需求幼儿的 IEP 目标,嵌入一般教学或团体学习之中,颇适用于融合教育的班级教学。 

活动本位教学强调在以幼儿为主导的活动下,以有计划的自然策略来诱发幼儿,自发性的学习需求与意愿,从而学习到功能性和可类化的技能。其常用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八种(Bricker & Cripe, 1997;Pretti-Frontczak & Bricker, 2004):

遗漏法(forgetfulness):所谓遗漏法系指教师遗漏了某项学习材料或用具,或者教师过度强调活动中幼儿熟悉或重要的部分,而遗漏了其他部分。此种方法可以促进幼儿的行动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可以用于了解幼儿所知与所能做的。

例如:点心时间到了却不即刻提供餐点、图画课没有准备蜡笔、或故事时间缺少了故事书时,幼儿会发现被遗漏的部分,并且提出询问、找寻缺少的对象或试着以可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等,这即是遗漏法的运用。

新奇法(novelty):幼儿通常会被新的玩具或活动所吸引,利用此一特性可以引发幼儿出现教师期望的行为反应。对于重度障碍的幼儿,很适合在例行或日常活动中使用新奇法来教学,例如:可以在幼儿熟悉的儿歌或游戏中添加新的动作。

对于年龄较大、能力较好或障碍程度较轻的幼儿,变换进出体能活动室的路线或方式、或在玩具角增加不同的新玩具,都是可行的策略。运用新奇法时,须注意新事物的出现不宜过度超乎幼儿的预期,否则可能会减少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例如:于有关春节的教学活动中,安排一只庞然可怖的年兽,虽然新奇却可能造成幼儿的惊恐,甚至使活动在哭闹声中提前结束。

看得见却拿不到法(visible but unreachable):将物品摆放于幼儿看得见,却拿不到的位置,可以刺激幼儿社会性、沟通和问题解决行为的发展,尤其适于沟通能力的训练。幼儿喜爱的食物或玩具都是适合的刺激物,运用时,除非目的在训练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应将物品置于该幼儿看得到,而教师或另一名幼儿可以拿取得到的地方。 

违反期望法(violation of expection):违反期望法系指将活动或例行作息中,的某一个熟悉的部分或步骤予以省略或改变,使其与幼儿所期望的不相符。有许多违反惯例的方式会让幼儿感觉有趣或奇妙,例如:教师拿铅笔另一端的橡皮 擦来画画或书写、用汤匙来梳头发、把积木放在盘子里当点心等。

违反期望法的目的有二:一是从中可以了解幼儿的辨别力和记忆力,二是可藉以引发各种的沟通反应和问题解决行为。重度障碍的幼儿通常也能够注意到这种意料之外的改变,例如:把袜子穿在手上或把手套戴在脚上等。 

片段分次法(piece by piece):对于需要将组合片段对象,或使用到多项或多次对象的活动,教师可以逐次限量分配提供,所以幼儿便必须逐次地要求给予所需的片段。例如教师可以将拼图片加上编号,当幼儿指出或说出所要的拼图片时,教师再拿给他。

除了拼图之外,需要用到积木、颜料、蜡笔、胶水等小物品的活动,或者点心时间的葡萄干、小饼干、水果切片等,都适合运用此一原理分次提供。但是,教师必须注意,过度的分段也可能反而成为不当的干扰,甚或破坏活动的连续性和学习的主体。

寻求协助法(assistance):安排必须教师或同侪协助使用的器材,或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此将使幼儿必须要求教师或其他幼儿的协助,才得以进行活动。此种教学法可用于训练幼儿的语言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和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把饼干放在幼儿打不开的罐子里,于是幼儿便需要寻求教师帮忙打开罐盖(沟通领域),教师可以将罐盖松开,再让幼儿练习撑开手指、抓握与旋转等技能来开启罐子并拿出饼干(精细动作领域)。 

干扰妨碍法(sabotage):刻意且隐密地干扰活动进行,可以刺激幼儿的问题解决技巧和沟通行为。例如:教师先趁幼儿不注意时把门锁住,然后藉机鼓励幼儿离开教室;进行唱游活动时把音响的插头拔掉;或幼儿盥洗回来之后,发现准备吃点心用的桌椅不见了等。不过,干扰妨碍法必须审慎使用,而且不宜经常使用,否则会减低其效果。 

中断或延迟法(interruption or delay):中断或延迟系指教师将幼儿的某一连锁行为予以中止,使其无法继续该行为;延迟则指暂停活动或略加延宕,以引起幼儿的反应。例如:如果刷牙已是幼儿的日常习惯,教师可以中断幼儿使用牙膏,并且问他:「你要什么?」,于是幼儿就必须设法表示他需要牙膏来完成刷牙的行为。

 结语

在学前融合教育领域,活动本位教学的原理与方法已获文献的支持,Wolery (1994)综合有关融合教育的教学策略之文献,后曾归纳出下列七项教学原则:

1. 在一项活动中融入多种教学机会

2. 在不同活动中融入多种教学机会

3. 透过幼儿学习方式的改变来调整活动和日常作息

4. 透过材料和使用途径的运用来调整活动和日常作息

5. 利用为时较短但较常发生的的活动,来增进反应情境的相关性

6. 透过进入某区域途径的改变来调整活动

7. 针对不易融入日常教室情境中的重要技能,另行添加教学活动等。

这些通则其实都与活动本位教学模式相符合,然而,Wolery亦不忘提醒:这些渐获共识的教学原则仍待更多研究论证。换言之,活动本位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虽然符合学前融合教育的需要,并且日益受到推介,惟,针对此一教学模式进行实征性探讨亦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资讯平台,关注融合教育行业动态和政策,坚持为从业者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多项学习服务,促进融合教育传播和发展。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