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融合班只是吃大锅饭 ?”
近几年来,在回归主流的教育理念下,融合教育成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国内很多特教机构也都开起了“融合班”。但是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和专业的教师,导致家长们对融合班的印象只停留在“把特殊孩子放到普通孩子中一起上课”的阶段……
今天,我们邀请到台湾融合专家黃梓婷老师,来谈一谈“融合班到底应该怎么教?”。根据目前广州茄子融合班的教育经验,给出以下4个建议,希望可以给到各位老师和家长一些帮助——
一、调整态度
当教师得知班内将安置特殊需求学生时,必定历经了一番挣扎。部分教师初期积极寻求外援……其实,充实自身的知能并结合资源的力量,才是辅导特殊需求学生的最佳方式。
二、辅导特殊需求学生之同侪
特殊生在普通班的友谊需要酝酿,教师通常是第一位与其建立关系者,教师的行为与态度是「风向球」,要想营造能接纳特殊需求学生的环境,实际以鼓励代替责罚,就是给班级学生最好的示范。
三、尽早掌握特殊学生的特质
另外,特殊需求学生于转换环境时,偶有不适应的状况,建议普通班导师在与科任教师沟通时能稍做介绍,让科任教师也能及时掌握班上学生的状况;亦可在年级间转衔时,请学生的前后任导师一起到场进行个案讨论,增进新导师对特殊需求学生的认识。
课程调整、人力资源协助都需事先安排。普通班教师认为大班上课仍以异质分组教学为主,找有爱心的同学担任同伴、分配给特殊生较能胜任的职务,或以降低标准的方式提增身心障碍学生的参与度都是可行也常用的方式,例如:回答问题时让他回答封闭性的问题,增进其自信心。
部份普通班教师抱持着「遇到了再想办法解决」的思维,这样的态度也突显学校对于特殊需求生的就读准备不足,应及早预作准备。相对地,特殊需求学生也必须做好融入学校的准备,部分教师即反映特殊需求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佳,应及早训练生活自理能力,以免造成班级经营的困扰。
像我现在,在广州茄子融合班的孩子认知能力有差距,但基本上很好。不过行为问题就比较麻烦……孩子的行为问题来自父母——目前孩子父母我都一起调整。
小小一个“融合班”,其是靠普教教师、特教教师还有家长的协同合作,还有其他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但限于篇幅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这样一篇简单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海伦‧凯勒曾说:“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但可以用心感觉。”维克多‧雨果也说:“有比大海更辽阔的景色,那是天空,有比天空更辽阔的景色,那是灵魂的深处。”教育的本质乃在于激发学生灵魂深处的潜在能力。希望通过普通班教师与特教教师协同合作,激荡出教育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灵魂的深处潜在,使协同合作成效一加一大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