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我的儿子是一名十岁的低功能自闭症儿童……”
在他八岁以前的所有提问都是“这是什么?”,看似刻板又没有变化,也许……他都不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而最近当他开始对人物、地点、时间、事件有了一点认知和兴趣时,他的提问才逐渐摆脱单纯的仿说,出现“这是谁、那是谁”;“这是哪里、那是去哪里”;“今天星期几,我们什么时候去公园”,“妈妈你在在干什么”诸如此类的问句。但是,“为什么”这样的高级提问孩子却一直讲不出来?
——正常儿童的提问遵循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发展顺序,自闭症儿童的提问也需要经过这样的发展历程。但是,由于自闭症儿童认知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且兴趣狭窄,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他们的提问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停留在“是什么”。自闭症儿童对于地点、时间、人物、事件提问的意愿不够,对于“为什么”这种因果关系的高级提问更是很少尝试……
“我曾参加过茄子游戏的PCI师资培训……”
那次培训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渐渐窥探到PCI游戏的特质,对于NT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参加不同内容不同层级的游戏活动,NT儿童的认知理解、语言表达,心智解读以及社交沟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ASD儿童同样也需要游戏,但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而经常表现出不会玩或不愿玩的状态。与ABA 相反,PCI游戏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孩子快乐的情感。这不仅因为“兴奋”、“开心”是开启人际关系和社交沟通的钥匙,更是因为游戏本质就是“快乐”。因此,PCI的游戏活动评判标准就是孩子是否兴奋。对于PCI老师来说——激发ASD孩子兴奋是一件看似容易实则困难的事情。
在PCI技术里,“中断”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通过中断自闭症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或者习以为常的活动,激发自闭症儿童对大人的关注,以及主动对大人提要求。我得到了启发,基于孩子刻板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巧用“改变”的技术来引发孩子提问“为什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简单的跟大家说说活动片段:
片段一:中午炒菜
孩子特别喜欢吃胡萝卜炒鸡蛋,他几乎每天中午都吃这道菜,每当妈妈开始切菜的时候,孩子都会过来跟妈妈确定做这道菜。
——“妈妈,是做胡萝卜炒鸡蛋吗?”
不过,今天我却摇了摇头,指指案板上切好的西红柿,“今天吃西红柿炒鸡蛋”。孩子很失望,但是又不甘心,他略带愤怒地问妈妈
——“为什么不做胡萝卜炒鸡蛋?”
妈妈回答“因为今天家里没有胡萝卜,只能吃西红柿炒蛋”。
片段二:公园散步
我晚上会带孩子去公园散步,通常走完两圈回家。孩子很喜欢在公园溜达,并且习惯散步时一直听歌。
进入公园大门,我开始用手机播放孩子喜欢歌曲。孩子很开心,蹦蹦跳跳。突然,我告诉孩子,今晚只能在公园走一圈。从每天的走两圈变成走一圈,触及了孩子刻板的点,他立即发问
——“为什么?”
我回答“因为手机的电不多了,走完一圈就听不了歌”。孩子平静接受了我的解释。
孩子散步时只听一首歌曲“小野猪拱拱拱”,这也是他刻板的行为表现。我偶尔会故意点击其他歌曲,孩子发现旋律不同,就会问我
——“怎么不是小野猪拱拱拱?”
或者“怎么是可爱颂,我要听小野猪拱拱拱”之类。
片段三:逛蛋糕店
孩子模仿动画片里面的角色“倒霉熊”。倒霉熊喜欢吃巧克力甜甜圈,所以孩子也要吃这种点心,我带孩子进入蛋糕店,孩子直奔陈列甜甜圈的橱窗,指着巧克力甜甜圈,兴奋地问
——“买甜甜圈吗?”
我回答“不买了。”
孩子有点伤心,委屈地问我
——“为什么不买?”
我回答“因为你昨天的甜甜圈没吃完,浪费了,所以今天买蛋糕。”
其实,无论中断还是改变,都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喜欢的、习惯的事物或活动,因为他们言语的动机就来自于这些事物或活动。对于训练者来说,认清并抓住这些媒介,适时地做些“小手脚”,孩子的言语潜力就会被更多地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