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副院长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园长
情绪无好坏之分,但有积极、消极之分,高兴是积极的,生气是消极的。各类情绪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今天本人将针对儿童情绪能力培养分析实践探索。
首先,一个人的情绪能力要包括拥有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恰当表达情绪的能力、和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拥有这三方面的能力,你的情绪才会健康。
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涉及哪些内容?一种是无情境线索的捕捉,包括通过面部表情、声音韵律、肢体语言识别情绪。而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情绪产生都是有情境的,比如一个人摔碎了杯子,和破碎的杯子在一起,大家都能感知到这个人的情绪是如何的,这也叫做有情景线索,涵盖物理情境和人际情境。
为什么要让孩子关注表情?
情绪是有社会参照作用的。一个经典的测试就是——视崖实验。当儿童爬向视崖时,所有小朋友面临危险都会停下来,通过观察周边环境来选择是否前进,如果站在他对面的妈妈露出微笑,那么孩子就会勇敢的爬过去;当妈妈面露难色,孩子多会停止动作,甚至哭泣。所以,情绪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信息,也是孩子在没有语言前跟这个社会、世界形成联系的信号。
(图为:视崖实验示意图)
所以,在我们幼儿园里常会开展一些与情绪有关的活动,比如,让孩子画出自己的面孔,再通过关注面孔,让他们认识到面孔对于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孤独症小朋友几乎与人无视线交流,但通过长期的面孔观察,是可以影响他去识别表情、认识情绪的。
如何教孩子表达情绪?
埃克曼等人认为,情绪表达规则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指导特定社会情境下表现社会期望情绪的一套规则,并概括了情绪表达规则调节外部情绪表现的四种基本方式:
A)减弱真实情感的表现;
B)夸大情绪表现;
C)表现看似自然或中性的表情;
D)表现完全不同于真实情绪的表情。
该定义侧重内部情绪体验与外部情绪表现的不一致,重视情绪表现的行为水平。他们认为非言语行为规则是由刺激事件和随后活动的联结经不断强化而形成的,这种联结一旦稳固下来,便嵌入个体的神经系统中,并遗传给后代,同时又认为非言语行为规则具有文化差异。
情绪调节,是个体为了某种目标,对其情绪反应的发生、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儿童情绪调节能力被认为是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核心部分,是人类早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那么,情绪调节的策略是怎样的?
(图为:情绪调节策略)
孤独症与情绪的关系?
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中提到,孤独症一般在三岁前,发现伴随终身的发展性障碍、兴趣狭窄、言语障碍、难以与照顾者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且致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在第五版的手册中,孤独症定义新增了社会交流和交往方面的障碍、缺乏分享性兴趣、缺乏情绪和情感、活动内容狭隘、兴趣狭隘、行为方式固定等。其中,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缺乏被明确提出。且社交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缺乏分享与交往能力、情绪表达能力、觉察他人情绪适当调整自身行为的能力、情绪的自我觉察、控制自我负性情绪能力,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等。
(图为:国内研究情况)
游戏干预法对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的积极作用在于,团体游戏有利于提高参与者与小组成员的互动,从中他们可以互相观察和学习适当的行为和情绪。
已有研究证实团体游戏干预对典型发育儿童的情绪能力有促进作用:进行5周团体游戏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对训练组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有显著影响。
并且,以往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情绪表露会影响到儿童的情绪调节。如果父母喜欢表露更多的积极情绪,则也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来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总的来说,儿童的情绪表现是由外显到内,由冲动到自制由具体到抽象,由生理性到社会性的过程,我们希望孩子们建立起情绪的自我意识,能够体验到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了解自己情绪和行为间的关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希望尤其是在学龄前这一段时间多和孩子进行跟情感有关的对话,这些都对他的未来,更长远发展有帮助的,希望大家乐观向上对未来永远抱有希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