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壹、前言
一、行为处理观念的改变
从摒弃→漠视
从收容→训练
从行为改变→正向行为支持
二、服务价值观与正向行为支持理念
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用尊重与包容的态度,
在融合与正常化,共同参与的前提下,
以功能评量为基础,
注重调整环境预防,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导替代性行为,
协助个体建立新的沟通、社会和自我控制技能,
达成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贰、定义行为问题
一、行为问题的意义
(一)行为是「中性」的
问题行为? 行为问题? 问题的行为所产生的问题
行为会因地、因时、因人,而有不同的看法
早期使用的名词→不适应的、偏差的、功能失常的…
正向行为支持的角度→行为具有功能不适当的、困难的、挑战的、危机的…
(二)问题的定义
异常的(deviance):行为是否符合个体年龄、性别、发展程度;发生的地点、时间与情境是否适当;是否符合个体所属文化背景。
痛苦的(distress):行为、思想或情绪是否导致痛苦或困扰
功能失常(dysfunctional):行为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功能
危险(danger):行为对自己或他人是否造成伤害或危险
二、行为问题的类型
(一)自伤:例如以头撞墙、咬手、打脸
(二)攻击:身体或口语的攻击,例如打人、骂人、抓人头发、用器物伤人
(三)破坏:例如推翻桌椅、打破玻璃、摔坏电器用品
(四)不服从/不合作:例如给他一个指令他就会发脾气、迟疑到达指定地点或从事交代的活动
(五)不适当的社会行为:例如随地大小便、随意亲吻他人
(六)固着或反复的动作:例如身体前后摆动、甩手
(七)退缩:例如别人对他一有身体接触就会尖叫、眼光凝视毫无表情
(八)怪异的性行为/习惯:大小便时把衣服脱光、喝马桶中的水
(九)过份活动:例如话说不停、不断的变换动作与姿态
(十)其他情绪残疾或行为异常:例如忧郁、焦虑、精神分裂等
三、选择、界定与描述标的行为
(一)选择标的行为
紧急性:立即造成本身及他人生命、身体的伤害
严重性:影响本身或他人安全、影响日常生活或社会秩序,造成环境或物品的破坏的程度
适当性:发生的地点、场合
时间性:经常发生、持续一段时间
(二)界定与描述标的行为
1、界定标的行为的目的
促使观察观察记录者、参与处理者等相关人员对问题的看法一致
2、描述标的行为的原则
描述看到、听到甚至闻到者
具体化:可观察、可度量者
例:阿华生气→阿华骂人、摔椅子
阿忠不遵守规范→阿忠工作时抽烟、离开工作岗位
四、观察与记录标的行为
(一)为什么要做观察和记录?(量的资料)
了解行为的变化,确认介入策略是否有效。(从支持计画开始记录,直到结束)
可能会发现之前未发现的事实。
很多实例中发现,开始记录后行为即产生正向改变。
可作为与工作人员、家长、相关专业人员沟通时客观且有效的依据。
(二)观察与记录的方法
依「观察情境」:自然情境、模拟情境
依「记录的方式」:现场、录影观察
依「行为资料类型和特性」:
(1)次数:行为非连续性,例如打人、向人吐口水
(2)时间长度:行为持续的时间,或特定刺激出现到引发反应所需的时间
(3)间段纪录:行为次数和持续时间的比率
将时间分成数个段落,纪录每段落行为是否发生,又分为:
部分时间间段纪录→时段内有发生
全部时间间段纪录→全部时段内都在(持续)发生
(4)瞬间抽样:将时间分成数个段落,纪录每一段落的最后几秒钟行为是否发生,通常用来记录持续较长时间的行为,例如睡眠
(5)等级、强度:例如生气时的表现状况、强度
(6)永久产物评量:例如体重增加 10 公斤、撕破 5 件衣服
(三)其他建议事项
1、必要时也可记录「替代行为」(或好的行为)。
记录「好行为」的好处→营造愉悦、正向、积极的氛围
想一想,阿贵为什么有一周没有得到甜点?
外界事物发生变化,例如:来了新老师?换座位?天气突然变热?---
行为介入的策略有缺失?阿贵的母亲未按照医嘱定时给他服药?
透过客观、具体的陈述,促进亲师之间对药物治疗的共识
2、将记录结果整理成曲线图
四、拟定处理目标(拟订日期→预定检讨日期)
(一)依功能分:
1、消弭标的行为(「坏」的行为)……治标
例如:降低打人次数、缩短来回踱步时间、减弱伤害程度
2、建立替代行为(「好」的行为)……治本
例如:增加两种休闲技能、培养图卡沟通的技能
(二)依时间分:
1、长期目标:方向性、原则性、全人观点
例如:提升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代工品质与数量
2、短期目标:明确陈述,可观察、可度量
学习者+目标行为+(目标出现之情境)+通过标准
例如:阿贵每节课坐在座位的时间,(在教室内),由 5 分钟增加到 20 分钟。
美凤一天撕破衣服的件数,由 5 件降到 1 件。
阿忠愿意参与团体活动,至少有三位老师认同。
志明在 10 分钟内从中心门口走进教室,五次中有四次通过。
叁、诊断与评估
一、搜集行为历史
(一)标的行为的历史
何时开始出现?
已经持续多久?
如何演变?--等
(二)行为处理历史
过去采用的策略?(机构或家庭或就学阶段曾采用的策略)
成效如何?
哪些是有效的策略?为什么?
谁在执行?
成效是否仍维持?----等
二、个案本身的特征与需求
(一)个人基本资料
(二)生理与健康
1、疾病:癫痫、中耳炎、肠胃---
2、医药处理历史:何时?哪个医院?治疗多久?治疗结果?哪种药物?剂量?使用方法?副作用?
(三)能力因素
认知能力→例如:在情境中能理解日常生活指令,如「把杯子拿过来」
一对一的情况下,可以维持 3~5 分钟注意力
沟通能力→例如:能使用词汇表达需求,如喝水、尿尿
能与人交谈昨天他在家中做的事情
自理能力→例如:别人将汤匙靠近嘴边时,他会把嘴巴张开能独立完成生活自理,但大便后需要再确认擦拭干净
行动能力→例如:能使用助行器移动约 20 公尺,能自己操控电动轮椅在室内自由行动
休闲活动→例如:会哼歌调、喜欢看天线宝宝
居家及日常生活→会自己打开电视、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人际互动→例如:客人来访时,他就跑进房间;下课时会主动找同学玩
(四)情绪因素
情绪状态和稳定度
(五)需求/动机因素
个人喜好和兴趣(增强物)
对基本需求(例如生理、安全、爱、自我实现和认同等)的需求程度
对刺激/增强物类型和数量的需求
三、生活型态、品质/环境因素
(一)照顾者能力
周遭人对他的态度、给予尊重和选择的机会
温暖的情感支持、提供刺激、引导并予以界线、稳定性
(二)家庭
家庭结构:成员、排行、互动关系---等
教养功能:主要照顾者、教养方式、生活作息---等
家族史、收入、家庭与社区的关系、与亲戚互动关系---等
家人对个体行为问题的看法和可能的影响---等
(三)机构
工作/活动的要求
教师、工作人员教养态度、互动方式
与同侪互动情形、活动参与状况、遇到困难可获得的支持和协助---等
(四)社区
家庭与社区的关系、与亲戚邻人互动关系、在社区活动的情形---等
邻人与社区对个体行为问题的看法和可能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