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普通班老师如何帮助学习残疾学生?
1.一般处理原则
与情绪残疾学生类似,对于学习残疾者学习上的协助,也可借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使用一些学习策略的教学,可让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技巧;一般认知策略训练,可让孩子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与理解能力提升。
特定学科学习策略训练,可帮助孩子学习认字或解题等技巧;
动机策略训炼,可促进较有学习的动力;
透过学科知识细步化、精致化的教学,能让孩子的学习较没有挫折感;
另外可利用步骤分析与成分分析,能确认骇子的学习瓶颈在何处;
引导式作业的设计,能协助孩子顺利完成作业;
此外利用合作式学习与同侪教学,让学习残疾孩子能与其他孩子有较好的学习上的互动。
2.因应组织能力缺陷的教学策略,学习残疾学生通常组织能力较差,老师可运用下列策略协助孩子学习:
—发展一个很特定的常规让学生遵守
—要学生做的事情用条列式列举出来
—帮助学生做如何分类排序(作业、考试等)
—鼓励学生做作业时会排序
—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抄黑板,避免过多的口头指示
—老师在讲解时给予辅助的大纲
—利用小老师帮助孩子
—教导他们一些记忆的策略
—要给予明确的线索帮助孩子辨别重要的讯息(例如:跟他说「这个很重要喔」)
—定期捡查学生的作业,以提供立即的协助,让孩子有成功表现
3.因应知觉处理缺陷的教学策略
—避免多重的口语提示,除了告诉学生要怎么做之外,还要让他看要怎么做?
—提供视觉大纲或是图示
—鼓励学生利用录音带重复练习听
—交代作业的时候避免只用口语说明,写在黑板或是写在纸上给学生
—在学生回答之后,要求学生重复你的问题,再要他回答
—让学生坐在远离窗户、门口或其他会受干扰的地方
—接受孩子具体的答案
—给予充分的时间回答
—学生拼错字时不要惩罚他
—碰到较抽象的名词时,用比较口语的方式解释
—所有的口语指示都利用视觉线索增强
—没有必要给予口语测验时就不要用
—鼓励学生用各种不同的视觉学习材料,例如:电脑、影片、幻灯片
4.因应视觉动作协调与视知觉缺陷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使用录音带、打字机、电脑做功课
—阅读时建议学生利用索引卡片协助
—调整施测方式,例如:老师帮助学生把答案写在试卷上、延长考试时间、可以用另外的答案纸写答案、允许学生用口头回答、允许学生在考卷上做记号
—考数学时允许学生画图或画线
—容许同学用复写纸帮他记笔记
—让学生坐靠近黑板
—一次给的讯息量不要太多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抄写
—容忍学生写字潦草
—视觉提示时给予口语线索
—叫学生起来朗读时不要让他觉得尴尬
—上自然课时如果使用显微镜等器具,可改用幻灯片代替
—社会课时,问问题应该有表格或地图协助参考
—鼓励学生用口语及重复书写的方式来记忆
5.因应记忆缺陷的教学
—-不要一次增加太多新的教材
—-提供过度学习的机会
—-鼓励学生把要记的东西做成卡片,并要经常去看
—-做数学时,容许学生用计算机
—-教导学生各种不同的记忆策略
—-确定学生上课时专心听讲
—-鼓励学生用多感官学习
6.其他策略,例如调整教科书用替代式教科书
—提供录音带
—提供阅读指引
—利用录影带
—提供直接经验
—利用小老师
—合作式学习、小组讨论
7. 简化教科书
—减少课文篇幅
—给予课文大纲或摘要
—找一些内容相似但是较简单的其他教材
8. 提供关键概念
—让孩子了解阅读的目的、建立阅读的目标
—阅读前明确告知学生要达成的目标
—阅读前先复习图表、图示、词汇、关键概念
—减少作业份量
普通班老师如何帮助多重残疾学生?
有些多重残疾的孩子虽然生理上,或肢体上有严重的残疾,但在认知能力上却是正常的。我们除了要透过医疗的协助,以尽量减轻其残疾程度,身为教师的我们更要避免因原来的残疾,而造成二级残疾,因此我们要提供学生充实的学习环境,并用补救与补偿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学习。
下列原则可供普通班教师参考(Guiltinan,1986)。
1.同一班级里,一般学生与身心残疾学生应保持合理的比例
2.要强调与利用学生的优势能力
3.有时必须给予格外的协助
4.利用同侪教学或小老师制
5.与其他同学或同事谈及身心残疾学生时,要用较正向的态度
普通班老师如何帮助自闭症学生?
1.原则
—采用协同教学
—要认识自闭症孩子的发展行为特征
—教师要彼此分担责任
—不要一开始就认为自闭症孩童是残疾
—不要过度责备或埋怨家长
—协助同侪能了解自闭症孩子的行为
学前老师如何帮助发展迟缓儿童?
1.一般原则:提供充实性环境(Cicci,1995)
—提供正向情绪支持的稳定学习环境。
—免除不适当的压力、提供愉悦的学习气氛。
—提供具有营养的食物,蛋自质、维他命、矿物质、热量。
—刺激所有的感官,但不必同时进行。提供能激发婴幼儿透过各种感官,如能以视、听、触、嗅与味觉探索事物的丰富环境。
—避免过度刺激。同一时间给予太多刺激并不适宜。婴幼儿也需要有安静时间。
—进行活动或游戏,不要让孩子过劳。
—所进行的游戏或活动,不能对孩子造成伤害,例如摇晃孩子的身体。
—呈现一系列难易度适宜的、具新奇挑战性的活动或作业。
—让孩子有社会互动的机会是很重要的。
—增进孩子发展广泛兴趣与技能的机会,心智、身体、美育、社会和情绪。
—给孩子选择、修正与努力的机会。
—提供孩子可以探索的情境并享受学习的乐趣。
—协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非被动的观察者。
—使用重复原则:能使技能自动化。
—鼓励玩躲猫猫的游戏。
—鼓励孩子模彷动作。
—鼓励孩子模彷语音。
—鼓励孩子注意周遭事物:形状、颜色、大小、软硬等。
—玩具的选择,应重视玩具的多重玩法,并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幻想力。
—鼓励孩子自由探索,但也要教导孩子学习新的技能。
—孩子若没有兴趣学习,可等一段短暂时间后,再做新尝试。
—孩子学习在时问与环境的安排上,需要有组织与一致性,使其认知学习的价值与组织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收拾整洁的习惯。
—帮助孩子了解在团体中所使用的词汇、命令与指示语。
—要花时间与孩子玩。
2.生理的环境
—经常的运动
—充分的休息与睡眠、肌肉放松
—预防疾病
—远离毒害
—身体的触摸,给予身体适当刺激
3. 物理的环境
—提供音乐音乐、避免噪音
—要接触适量阳光与远红外线
—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阴离子
—充足的氧气
—避免意外伤害
—容易损伤,小心轻放:婴儿震荡症会导致失明、发育缓慢和脑部永久性损害
4.心理的环境
一般认知环境
孩子需要长年累月累积经验,不断的观察、聆听、玩耍和大人沟通,这样他们的脑部神经网路才得以发展成熟。
—与孩子说话时,要瞧着他的眼睛
—说话、说话、多说话
—用较高的声调、说的慢一点、发音准确一点、强调或重复说一个字,用短句,但无须弃用复杂的句子、重复幼儿的发音、把幼儿的话重整后再说一遍、多点机会让孩子接触代名词。
—加点音乐:儿童在一连串指法和琴键动作产生韵律,使负责方位、空间、时间和声音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
—鼓励探究、多重感官学习
—加上各种标记、认知概念学习
—进行有挑战性的活动
—帮助孩子做决策、采取行动、主动思考
—勿忘称赞
—不要停止关心孩子
—轻松、鼓励、潜移默化、随机学习
5. 语音与语言的环境
—把你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活动,同时用语言描述。
—当孩子未有语音模彷能力时,先要建立孩子模彷非语音的模彷能力(例如模彷动作)。
—语言表达学习要结合真实情境与生活经验。
—可先使用较短的句子。
—要有一对一单独相处的语言学习时间。
—提供重复念名或指名的练习机会。
—动词学习配合动作。
—在适当的时机教导情绪性、社会性或感官性词汇。
—使用适当的疑问词:谁?什么?那里?为什么?等。
—变化各种不同的问句,以引发孩子不同的反应型态。
—提供字或词组合的示范。
—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要确定孩子了解你所说的话。
6. 分类与游戏
—发展组合或分类的能力:相同的放在一起。
—玩分类的游戏。
—鼓励孩子玩扮家家酒游戏。
—提供孩子玩偶。
—玩沙坑、玩水、绘画,使用各种工具与材料、动作游戏、积木、拼图、视觉辨识与记忆的游戏。
—图片的学习:与实物结合、与绘图结合。
7. 阅读学习
—读图画书给孩子听。
—要求孩子指出书中的图片或对象。
—说故事前可先问问题。
—要孩子预测故事内容或结局。
—要孩子学习自己翻页。
—当孩子有倾听能力时,要开始培养孩子听故事的理解与注意力。—要孩子感受故事的结构性与组织性。
—当孩子还是婴儿时,你就可以抱着他,念故事给他听,以建立好的阅读亲子关系。
—建立孩子对书本的概念:封面与封底间藏有丰富的讯息,即未来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让孩子对文字的意义有所感受:文字携带讯息,例如妈妈看了书,就会做蛋糕了。
—念童谣、歌谣,帮助孩子掌握押韵的含意。
—让孩子享受熟悉的读本或故事,不必担心重复。
—让孩子了解语音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与孩子讨论文字的特质。
—阅读可配合动作或歌曲。
—与孩子玩文字游戏。
8. 语音的游戏
—鼓励孩子注意押韵
—玩押韵的游戏
—鼓励孩子找同韵字
—玩同音字的游戏
9. 数字游戏
—数东西。
—阅读数字书。
—重复数数。
—教导与空间、数量与时间方面的词汇。
10. 协助孩子成为主动而有效的知识处理者
—帮助孩子获得广博的知识
—与孩子讨论他们的经验
—鼓励孩子对周遭事物观察与思考
—读故事给孩子听
—可提早写作,提供写作材料
—鼓励孩子看有教育价值的电视节目或上网路
—监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鼓励孩子独立阅读
—持续关心孩子的成长
11.情绪的环境
—提供孩子一个安全的、支持的感觉被尊重的环境
—让孩子有归属感
—主动的、反思的倾听、面对孩子的感觉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激励自己、了解别人的情绪、维系圆融的人际关系
—帮助孩子学习批评的艺术、说出心底的感觉、从小开始培养
—对孩子实施人性而有效的行为管理
—无条件的尊重、真诚的关怀
—利用行为的后果
—有效的沟通
—耐心等待、给予时间、给予再学习以及犯错的机会
12.社会的环境(Raver,1999)
—鼓励父母发展内在因应策略
—协助父母支持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兄弟姊妹,公开讨论发展迟缓的问题以及寻求协助的方式与内涵
—促发家庭寻求外在支持,例如各种相关服务、教材以及情绪上的支持
—发展个别化家庭服务计画(IFSP),提供能因应个别家庭之相关服务,并建立家庭支持网路
—了解家庭动力,以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服务
—了解家庭结构在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对不同文化有充分的知识与敏感度,以建立协助或提供服务的优先顺序
—使用直接教学法、示范与参与式引导,以支持家庭成为协助发展迟缓儿的重要角色
—运用有效沟通技巧,让早期介入方案能有效进行
—与家庭建立互信、尊重、主动倾听与协商机制
—透过合作谘询等方式,提升家庭执行早期介入方案的能力
—增进家庭调适能力,鼓励家庭表达其内心真正情绪
综合而言,各类特殊学生虽各有其不同的特质,以及教师需要运用不同因应策略,以满足其特殊的需求,但是他们的特质与需求仍有相同之处,而这些特质与需求甚至与一般正常孩子亦有共通的地方。他们都需要一个能让他们享受学习乐趣,与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学习环境。只要教师时时刻刻以「每位学生的学习最大利益」着想,脑力激荡、寻求必要的协助,相信多少能找出一个平衡点,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