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对于一个自闭症家庭来说,孩子给家长带来些许喜悦的同时,却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无奈。
自闭症是一种伴随终生的发育障碍,从一纸诊断开始就给家长判了“无期”,这些家长无时不刻地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辈子的生计问题:
“他以后能不能结婚生孩子?”
“他老了有没有人可以依靠?”
一方面,由于整个家庭都要承受来自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自闭症家长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家长们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常常被忽视,或者是有苦难言,抑或是求助无门,长期保持这样的压抑状态,不但不利于家长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自闭孩子的康复。
所以,自闭症家长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很多时候孩子病了,家长也病了。
自闭症家长经常出现这样三种不同的心态:
1、悲观绝望、怨天尤人
2、听天由命、顺其自然
3、多方求医、积极康复。
不同的家长,各有各的烦忧。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家长通常都会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由于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从外表上看大都与正常儿童无异,再加上自闭症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所以很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刚被诊断为自闭症时,都不愿承认这个事实,而采用回避现实的态度。
他们认识不到自闭症的后果有多严重,总希望通过求医问药或别的什么途径能很快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往往忽视了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或者还根本不懂得如何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和家庭教育。
因此,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早期教育就被耽误了。
通过一段时期(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的各种尝试,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认识到,在目前所具备的医疗条件下,要想通过药物治疗来使自闭症儿童康复是不太行得通的。
这些都迫使家长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孩子,重新认识自闭症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对自闭症的认识程度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后,绝大部分家长会重新探求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出孤独回归社会的道路,这个时候家长往往最希望得到更多的社会帮助。
但也有一部分家长或者会因为只看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得不到社会的及时帮助,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丧失信心,或者会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而放弃对孩子的帮助。
但处于这个时期的家长往往缺乏长期作战的信心和耐心,有极少数的家长甚至破罐子破摔,完全丧失了对自己孩子康复的信心,同时也丢弃了作为家长应有的责任心,这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教育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然而,绝大多数家长因为付出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努力,而换来的却是与付出极不相称的孩子的一点点变化,失去了坚持下去的耐心和勇气,无限地迷茫......
家长心理调适建议
我们首先可以做的就是承认现在所体验到的压力和现状。
要先抛弃错误的内疚心态。我们要知道自闭症的产生绝大部分不存在家长的过错,不必过度自责,也不需要对环境过于敏感。
相反,家长可以试着坦然地承认现实,积极地寻求一切可能的帮助和措施。不要将孩子自闭变成你整日遮遮掩掩的“秘密”。
这样不仅不利于身边的人发现你需要帮助的需求,还会给自己平添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2、理智地制定孩子的康复计划
因为对于一般家长而言,如果本身并非专业出身的话,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己读书学习掌握专业的方法。
但是在这个期间,家长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的知识与方法,不仅能帮助我们更了解孩子,还能让我们懂得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将孩子在机构之外的时间很好地利用起来。
同时我们需要理性地给孩子制定一个康复计划,这样才能针对孩子的核心缺失重点训练。
3、设定适宜的期望值
自闭症毕竟是一个世界难题,自闭症孩子的预后也很难预料,家长们只需要求自己尽大的努力,不要过度期待康复训练马上见效,因为这是需要孩子长期累积的过程。
保持一份“公共”心态。自闭症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家长们可以把自己的内在环境调整到为全人类在奋斗的“公共”心态,这样既能为自己增添无穷的斗志,又能使自己保持稳定的情绪。
4、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虽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普遍真理!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同其他儿童教育一样,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社会教育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它需要家庭教育给予延续和巩固。
而且从自闭症康复的角度来说,父母家庭的信心和态度是决定性的。因此,家长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争取最大限度的家庭配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没有人一开始就懂得如何去应对这一切,面对一个名为“自闭症”的坎,我们要一起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