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家长们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焦虑:为什么我家孩子感觉也训练了,但是却没有看到明显的康复效果呢?
钱也花了,训练也做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方法也都试过。
一家机构的干预效果不好,那就换一个机构;一种方法无效,那就换一种方式,为什么孩子还是那个样子?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好?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闭症是一种谱系障碍,就像光谱,所以在自闭症谱系上按照能力划分有:高、中、低功能;按照程度分有:轻、中、重。
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相同,所以任何疗法或者和任何方式的学习都不能保证在不同的孩子身上看到相同的效果。
比如不同程度的孩子所具备的先备技能各不相同,有些高功能的孩子可能在智力方面与常人无异,也已经具备了许多基础技能,比如模仿与语言,那他们可能欠缺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等等。
有些中重度的孩子可能前期还并不具备模仿能力,语言也一直出不来,就是训练了两三个月还没有达到仿说的情况。
所以训练方案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也就是干预训练一直强调的每个孩子都要有“个别化训练方案”。
在系统的专业能力评估之后,评估员会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来制定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案。
而这套方案中涉及到的训练项目是适合目前孩子能力的,因为只有孩子能顺利进行项目,老师才能对项目进行逐步升级,来渐渐提升孩子的能力,才能做到短板能力重点突破。
早在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Lovaas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有关干预训练有效性的论文。
在他的这项研究中,19名自闭症的孩子在两年内每周接受高达40小时的行为干预训练之后,有47%的孩子到一年级的时候便有明显的能力提升,而对照组的一般孩子却未见到明显的效果。
后续的研究也纷纷证明了这一观点:有效的行为干预需要至少达到每周40小时,每天6小时的高密度、高强度的训练。
想象一下孩子每天在机构上课最多两三个小时,那他这一天中剩下的时间家长都好好把握住了吗?
如果在机构以外的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那干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在机构所学的技能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足够的泛化。
所以家长在家也要学习专业的方法,坚持给孩子做训练,让康复效果最大化。
或许这个孩子两个月都还不会仿说一个字,但是我们坚持到第三个月的时候,这个孩子如果出现语言爆发,一下模仿20个字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来说,不用太多地在意眼前、在意多久能见到效果,我们需要做并且能做到的一点就是:保证孩子的训练是专业的,保证孩子的训练时长是足够的。
MUST孤独症综合疗法旨在激发动机,提升理解力,从“动机(M)、理解力(U)、技能(S)和训练方法(T)”等孤独症孩子的核心缺失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