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的同理心
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个体必须在社交沟通和社交互动上展现出持续的障碍。表现出来的症状包括来回互动社交情绪的困难,非正常的社交接近,来回对话的困难,对兴趣、情绪或者感受分享的减少,社交互动主动发起或者反馈的困难等等。
这些行为的减少可能会干扰社交对话和社交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同理心表达的困难可能会限制成功的社交互动,导致谱系个体难以理解并表达对同伴的兴趣,使得友谊的建立和维持困难重重(Baron-Cohen and Wheelwright 2004; Laugeson et al. 2009)。这些症状都在谱系个体儿童早期出现,随着时间越来越明显和严重。如果没有干预,社交沟通和同理心表达的困难可能会持续一生,对个体的社交功能产生影响。
同理心是一个广泛定义和复杂的概念,文献显示有一些具体的沟通技能是表达同理心的关键(Hill 2009)。同理心的反馈有非常多种类型,因此,找到唯一一个恰当呈现同理心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不过,业内比较一致认可的是,同理心指的是对其他人情绪状态的一致情绪反馈。此外,同理心被认为包含认知成分(例如,理解其他人在说什么)以及情感部分(例如,意识到其他人的感受)(Baron-Cohen and Wheelwright 2004; Hill 2009)。
表达同理心被认为是对发展积极的关系的一项重要人际沟通技能,对思考,理解并对他人认知世界保持敏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同理心和简单的同情是有区别的,因为同理心对积极或者消极的感受都能够有反应,而同情是一种担忧或者怜悯的体现,不一定要与其他的情感一致(Gruen and Mendelsohn 1986)。
有一些人对谱系个体的同理心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认为即使个体的同理心极少,也不妨碍同理心沟通技能的表达。虽然同理心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但是还是存在具体的沟通技能可以帮助个体恰当表达同理心,比如说积极的聆听和询问相关的问题(Hill 2009; Nugent and Halvorson 1995)。
积极的同理心聆听被认为是表达同理心的一项核心技能。文献表示积极的同理心聆听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认知性联结,并对他人表达自己对他人沟通内容的理解。此外,主动发起相关的提问也能帮助个体建立情绪性联结,通过提问题来表达心情并介入他人正在述说的内容。积极的同理心聆听和同理心的提问题两方面都是可以学会的沟通技能,然而却没有在谱系个体的干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谱系个体社交互动中最大的困扰之一就是如何对他人进行同理心的表达,尤其是在社交对话的情境中进行恰当的表达。也就是说,很多谱系个体在社交对话中的言语同理心沟通技能上存在困难(例如,说反映感受的话语和问开放式提问),因此阻碍了社交互动和友谊的发展。这些社交沟通的障碍通常会导致个体的低生活满意度,社交的低自信,低自尊,较少的友谊和亲密关系(Byers et al. 2013)。
研究显示,出现一些同理心能力的谱系个体能够有更好的社交功能和人际关系,并且一些初步研究还发现同理心还可以作为社交认知、社交意识、反馈率和同伴参与等领域干预效果的预测指标(Shipley et al. 2014)。成人谱系个体的同理心技能似乎与对社交奖励的敏感性有关,意味着同理心决定了个体对社交信息的注意力动机,这一点与自闭症的社交动机理论是一致的(Chevallier et al. 2012)。
研究提问
本研究中采用了视频反馈结合视觉框架的元素验证了一下几个问题:
1 这种方法是否能够使得谱系个体在与同伴进行社交对话时在同理心聆听上有所进步;
2 这种方法是否能够增加个体在社交对话时主动发起提问题来表达同理心的能力;
3 这种方法获得的成效是否能够得到泛化和维持;
4 这种方法是否能够让个体在标准化同理心评估中有所进步;5 这种干预方法是否可以使个体的社交以及与同伴互动的自信心得到连带的提升?
被试情况
干预环节
干预根据被试的情况持续五到九周不等,每周一次每次大约40分钟,包含30分钟的视频反馈和视觉框架,剩余10分钟是与新的对话方借助视觉框架的提示练习无特定主题的言语同理心沟通技能。这10分钟的对话将是下周视频反馈的素材。在这些对话中,对话方大约会提供五到七次言语机会来引发被试的同理心反馈。
视觉框架
视觉框架包含了三个连续的格子,被作为步骤和图解参考引导被试在对话中使用同理心沟通技能。第一个格子是提示被试聆听并识别对话方的话语,基于此判断何时才是表达同理心的恰当时机,比如对方说了涉及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例如,“周末我生病了特别难过”或者“我对春假特别兴奋”)。
第二个格子提示个体使用同理心沟通技能,作出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和情绪反馈。第三个格子提示个体使用提问进一步表达同理心。也就是说,如果对方说“周末我生病了特别难过”,那么谱系个体根据视觉框架意识到这需要给出同理心的表达(例如,“听起来很糟糕”),然后给出一个提问,例如,“我可以怎么帮你呢?”或者“你有没有去看医生呢?”
视频反馈
在视频反馈环境,治疗师首先会给被试一个正确的例子,也就是个体在反馈中正确使用同理心沟通技巧的例子。接下来,就会给出一个“需要改进”的例子,也就是个体在对话中没有用到同理心表达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治疗师会和被试一起根据视觉框架思考出三个同理心的表达。每次视频反馈环节最后会以正确的例子结束,治疗师表扬正确的同理心表达而结束。
追踪数据
分别在干预结束后的一个月和两年收集数据。
结果
使用恰当同理心表述的比率
使用恰当同理心提问的比率
干预前后同理心测量分数的对比
所有的被试都在言语的同理心表达上获得了进步,并且在后续技能也得到了维持。
参考文献
Improving Empathic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Adults with AutismSpectrum 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