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的前提目标是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那么,什么是认知理解?
有很多家长认为认知就是孩子掌握了多少词汇、句式,记得多少物品名称,能够完成多少指令?
真的是这样吗?
到底什么才是认知理解?
如何对孩子进行认知教学?
今天,康语教研中心技术部部长王芳老师将为大家讲讲认知理解这一事。
什么是认知理解
认知
认知: 认识活动的过程。
人对感觉信号接收、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因此认知程度并非一般家长所理解的“孩子掌握了多少词汇、句式,记得多少物品名称,能够完成多少指令。而是孩子对于一系列感觉信号的分析、存储、加工的整合能动力程度。
理解
理解: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理解具有2个层次:
1.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能独立完成所需要的动作。
举例1:天气很热,妈妈在家里做家务。
·妈妈口渴了说:帮妈妈把杯子拿过来
·看见妈妈做家务很辛苦,过去一起帮忙,或者拿水给妈妈喝。
2.对所理解的对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举例2:妈妈说:帮妈妈把杯子拿过来。
·如果桌子上放着2个杯子。会问:是要哪一个?红色的还是蓝色的?
·如果杯子里面没有水,孩子会说:妈妈杯子里面没有水了,我去帮你倒一点。或者问:妈妈喝果汁可以吗?冰箱里有橙汁。
简而言之
认知理解是孩子通过认知结合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理解水平的一种能力。
认知能力
孩子的认知能力符合他现在的年龄吗?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可以参考《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进行比对自查。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认知能力发展项目 | 最早月龄 | 常模月龄 | 最晚月龄 |
眼睛追踪物体至中线 | 0 | 1.5 | 3 |
眼睛追踪物体180° | 1 | 2.2 | 4 |
立刻注意到大玩具 | 1 | 3 | 4 |
玩具送到口中 | 3 | 5.6 | 7 |
找声源 | 3 | 5.6 | 9 |
近处玩具可取得 | 4 | 5.6 | 7 |
注意看大米花 | 3 | 5.9 | 7 |
玩具失落会用眼睛找 | 3 | 6.6 | 7 |
两手拿两个玩具 | 4 | 6.9 | 8 |
手中玩具会换手 | 4 | 7 | 8 |
手中玩具会对敲 | 6 | 8.5 | 10 |
接过玩具常扔掉 | 5 | 9.5 | 12 |
会反复摆弄玩具 | 6 | 9.5 | 12 |
开始不再把玩具送口中 | 4 | 10.9 | 12 |
会从瓶中倒出小丸 | 11 | 14.5 | 15 |
会搭二块积木 | 11 | 14.9 | 19 |
自发乱画 | 12 | 15.6 | 19 |
动作模仿笨拙 | 12 | 17.1 | 19 |
一玩具可玩十分钟 | 11 | 17.5 | 18 |
能记住一天内的事 | 12 | 18.1 | 21 |
有意听讲故事,但不懂内容 | 12 | 18.6 | 20 |
模仿动作像 | 12 | 18.1 | 20 |
能记住三天前的事 | 14 | 19.1 | 20 |
注意力可集中5分钟 | 16 | 20.5 | 22 |
对室内变化有觉察 | 16 | 21 | 22 |
会搭7—8层塔 | 16 | 21.5 | 22 |
看过图一周仍记得 | 16 | 22.6 | 25 |
爱听故事,简单情节能答 | 16 | 22.9 | 25 |
注意玩具等细小变化 | 16 | 23.6 | 24 |
对自己作的画加以解释 | 20 | 24 | 28 |
认识圆形大小 | 18 | 24.5 | 28 |
集中注意可达15分钟 | 20 | 24.6 | 27 |
会数1—5个数 | 19 | 25.4 | 27 |
认识红色 | 19 | 26.4 | 28 |
知道1和许多的区别 | 20 | 26.5 | 28 |
听故事一周后能记住并复述其中情节 | 21 | 26.8 | 30 |
除红色外,认识1—2种颜色 | 22 | 30.4 | 35 |
记住半个月前的事 | 27 | 32.5 | 35 |
可系统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 25 | 32.5 | 36 |
会作“这…就”等的简单推理 | 22 | 32.6 | 35 |
开始有想象的表现 | 29 | 33.6 | 35 |
知道长短前后 | 28 | 33.6 | 35 |
自己会翻小人书并简单解释 | 29 | 33.9 | 35 |
认识圆、方、三角形 | 24 | 34.5 | 35 |
知道1—5的实际意义 | 31 | 35.4 | 36 |
如何教孩子认知理解事物
认知是人对感觉信号接收、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因此在认知理解教学中可以把感知放在第一步。如何感知呢?可以从认知苹果开始。
认知苹果
怎么知道这是一个苹果?
从视觉上看,大大的圆圆红红的苹果。闭上眼睛,嗅觉上用鼻子闻一闻,闻到苹果的清香能知道是苹果。还可以通过触摸感受,圆圆的光滑的知道是苹果。味觉,可以把苹果切开,通过品尝味道来识别苹果。听觉上呢?妈妈拿着苹果说:苹果,接受到名词命名,综合各个感官器官的信息接收,整理,输出“苹果”的信息。
那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苹果”进行认知教学呢?王芳老师从“视觉配对”,“区辨理解”,“语言表达”三方面进行了举例。
视觉配对 1.桌面呈现完全一样的物品/图片,3组;例如(苹果、积木、香蕉) 2.发指令:“一样的放一起”或“找一样的” 3.辅助孩子完成 4.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5.逐渐撤销辅助,让孩子自己配对。 |
区辨理解 6.桌面呈现完全一样的3个物品/图片 7.发指令:给我苹果 8.辅助孩子完成 9.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10.逐渐撤销辅助,让孩子独立完成。 |
语言表达 仿说: 11.拿着苹果说:苹果 12.孩子说:苹果 13.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命名: 14.拿着苹果提问孩子:这是什么? 15.辅助孩子说:苹果 16.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17.拿着苹果提问孩子:这是什么? 18.逐渐撤销辅助,孩子回答:苹果 19.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
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学习?
孩子在初步认识阶段,怎么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1-探索发掘事物的趣味性 苹果可以切,做成苹果汁,画一个圆苹果涂颜色等。
2-设置简单的任务 根据孩子的能力来安排学习,任务是孩子努力后能做到的。
3-引导告知,给予辅助 教学初期,可以给予及时的帮助,让孩子不会畏惧困难。
4-新旧技能的穿插学习 学会一个知识,要及时进行调整难度。在教新知识时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一起练习。
5-差异悬殊化的奖励机制 不同努力成果给予奖励的强度是不同的,帮助的奖励少,独立完成的奖励很大,让孩子知道收获和付出是成正比的。
同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
1-不要急于求成,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地基搭牢了,楼才能盖得高。
2-不要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符合孩子的学习能力。
3-及时给予强化,要给予孩子学习的动力并转化孩子学习持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