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我们都有好好生活。”上海残障人士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中午时分,迎宾员徐翔换好工作服、系上围裙,在门口站得笔挺。开门、鞠躬、报出进店人数,徐翔做得认真而熟练。紧接着,收银员侯惠睿便转过身,修改了顾客人次统计板上的数字。
而在莘庄工业区大金空调的钎焊车间内,沈骏已经开始了午休。他戴着蓝色的帽子、别着荧光橙的袖章,正和同车间的同事们说笑着,一起走向前往食堂吃饭的队伍。
徐翔、侯惠睿和沈骏是这个城市中特殊的一分子。在他们的背后,是上海市约14万处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障人士。
“我们希望能够把重度的残疾人养起来,通过就业将中度的残疾人托起来,让轻度的残疾人走出去。”上海市残联教育就业处副处长陈栋渊说。根据市残联2020年披露的《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持证残疾人就业年龄段内(男16岁至59岁,女16岁至54岁)就业人数已达7.1万,其中市场化按比例就业4.7万人,集中就业0.9万人,辅助性、公益性岗位就业0.7万人,自主创业等0.7万人。餐饮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成为残障人士就业的主要岗位。
“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同样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陈栋渊说。
打开一扇窗
梦工坊咖啡吧位于浦东新区成山路、洪山路附近,它属于老板于成红,更属于所有在这里工作的员工——2019年6月28日开业时,梦工坊是全上海首家由特殊群体年轻人打理、经营的咖啡馆,店员们大都患有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碍。
在成为孩子们的“于姐姐”之前,于成红在成山路经营着一家餐馆。餐馆附近,坐落着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每日看着辅读学校的孩子们进出、来往,于成红“想为他们做点有意义的事”。2019年,在周家渡街道、辅读学校和于成红的共同努力下,梦工坊咖啡吧终于落地。目前,于成红还招聘了一名店长作为主管,孩子们的妈妈也会轮流担当辅导员,协助他们的日常工作。
大金空调工厂的尝试则要早得多。2005年初,马桥分厂的捆包流水线开始招募残障员工。2007年,捆包车间被纳入工厂总部。“刚开始经验不足,只能做到将残障员工统一安置、集中管理。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开始将他们融入各条流水线。”人事部担当部长周怡说。
如今,大金空调工厂雇用残障员工比例已达到4.68%,远超《上海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中规定的1.5%的用人单位免缴残保金标准。53名残障员工被分散在17种工作岗位上,散发着属于他们光和热。除了捆包外,他们现在的岗位还包括遥控器面板制作、机械铭牌制作、铲车、文员等等。
“以前我在一家德企工作过,公司竟然安排我接电话,但大金为我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刘荫是残障员工骨干,在这里工作十五年,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很大,戴上助听器,她已能正常沟通。“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慢慢进步。”
刘荫主导编写了《大金手语》两册,其中的词条都由她负责收集。
“同工同酬同要求同成长”“100%上岗率”,对于残障事业,企业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不管是公司的纳凉大会、运动会,还是文艺演出、课外进修,残障员工的身影都从未缺席。“我们觉得残障员工和普通员工都是一样的,我们鼓励他们接触社会。”周怡说。
“接触社会”,这也是于成红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开业两年多来,于成红谢绝了不少爱心捐赠。“钱并不能直接帮上忙,孩子们需要的是和社会接触、和人接触。”本着这样的理念,梦工坊向不少有开展活动需求的企业和组织敞开了大门,于成红更带着孩子们走出咖啡吧,去看更广大的世界——在第六届陆家嘴金融城咖啡文化节上,梦工坊的摊位就吸引了不少来客。
陆家嘴咖啡文化节上梦工坊咖啡吧的摊位
时间会回应
“他们就像小蜗牛一样,需要千百倍的耐心。”于成红说,对于孩子们来说,情绪管理是第一道坎,而后才是学习咖啡制作、餐厅服务等。
“唐宝宝”殷昊今年20岁,他是梦工坊小伙伴们公认的“一哥”,但刚来到梦工坊时,殷昊经常会发脾气、摔手机。如今人缘极好的张志潇也是梦工坊的老员工了,由于是自闭症患者,志潇一开始非常排斥与人发生肢体接触,还常常因焦虑而在咖啡吧里奔跑。
尽管咖啡吧招收的大部分店员都已经在辅读学校学习过一些有关咖啡的基本知识,但要实际操作依然困难。忘记配料、忘记搅拌,甚至端不稳托盘等等,都是孩子们经常会出现的状况。“基本上需要七八个月才能看到比较大的进步,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停地重复。”
与梦工坊咖啡吧所属的服务业不同,残障员工在机械制造业中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两班倒的工作时间、一站就是八个小时的工作强度、生产速度和熟练度的极高要求……“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我们花了很多的心思。”周怡说,在找到岗位后,岗前培训更是极其辛苦的事。
“正常员工一般学习两周,他们上岗前学习了三个多月。”钎焊车间的指导员陶黎是沈骏的老师。“当时做出来的铜管始终没法达标,沈骏一度想要放弃。我一遍一遍地鼓励他,要相信自己能行。”钎焊技术不仅需要观察铜管的颜色变化,更需要聆听助焊剂的声音,对于手脑配合的要求极高。如今,患有智力残障的沈骏已在钎焊车间正式工作了六年。陶黎说,沈骏的技术已达到B级习熟者的标准,接下来将帮助他向A级发起冲击。
与沈骏不同,工厂内大部分的残障员工都属于听力障碍。在日常的学习、培训和生活中,他们都需要手语老师的协助。29岁的陆敏杰已在捆包打钉车间工作六年,据负责手语翻译的任老师介绍,敏杰刚来时胆小、自卑,不敢动手操作。“现在操作熟练、动作果断,已经可以帮助父母一起改善家庭生活了。”
陆敏杰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捆包打钉技术
而梦工坊孩子们的近况同样令于成红惊喜。殷昊已经熟练掌握了拿铁、美式、澳白等多个品种的咖啡制作,还会弹钢琴、跳街舞;张启如今可以稳稳地端住托盘,将咖啡安全送到顾客的桌上;徐翔再也不会靠着大门睡着,每天都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顾客;张志潇也会主动夸奖来店里喝咖啡的小姐姐真漂亮……于成红一一细数孩子们的进步。
“我喜欢在这里工作。”孩子们大多口齿不清,但这一句话却都说得很清晰。“住得再远也要来上班。”残障员工们说这话时,脸上无不是灿烂的笑容。如今,梦工坊又在齐河路开辟了一家分店,孩子们会轮班,但于成红是每天都要去两家店看看的。有一次,她外出参加活动,临近傍晚时,便接到了志潇的电话:“姐姐,你怎么还不回来呀?”对于于成红来说,这便是时间给予她的回应。
我有个梦想
临近中午就餐高峰,梦工坊咖啡吧内却是人烟稀少。“我们的招牌、店面装潢等都比较普通,周围的居民不知道梦工坊,甚至不知道这里有一家咖啡店。”最近,梦工坊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于成红颇为担忧的事。
梦工坊的菜单上内容较少、选择面不大,咖啡以基础的拿铁、美式为主,沙拉、意面等食物则暂时无法供应。除了殷昊专属的“茉莉情啡”外,梦工坊就少有主打产品了。作为一家咖啡馆,梦工坊在食物及饮品上的挖掘显然没有到位。
相较而言,作为大型跨国企业的大金空调则为残障人士的长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目前在职的53名残障员工中,有40多位已在大金空调工作超过10年,对于技能的切实掌握,也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助力企业不断发展的一分子。
“我们暂时没有扩大残障员工数量的计划,想把现有员工的就业做到位。”周怡说。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对于残障员工的招聘较为严格,除了市残联推荐、学校推荐及员工内部推荐外,公开对外招聘的机会较少。与此同时,残障员工也需面临定期技能考核、新技术学习培训等。可以说,这里的员工既是幸运儿,也是佼佼者。
“他们多一个机会接触社会,情况就会好一分。”陈栋渊说。残障人群踏入社会,既离不开企业自身源源不断的“造血能力”,更需要将辐射面铺得再大一些。
在上海,有不少企业已经为残障人士推开了进入社会的大门,位于蒙自东路的莉莉时光咖啡馆就是一例。在用心打造环境、丰富菜品、提升活动密度的同时,咖啡馆也为聋人提供就业岗位。值得一提的是,莉莉时光更将自身空间充分打开,作为其他公益项目及活动的平台。
放眼望去,咖啡馆的墙上挂着聋人艺术家林英极具色彩张力的画作,大厅内的展示台上,摆放着由残障人士制作的首饰、茶包等以供售卖。“刚开业时,我们在咖啡馆里为林英办了一场画展。近几年,林英的画一直在这里寄卖,她依靠卖画的收入,切实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市场部品牌宣传负责人刘思玄向记者介绍。
除了莉莉时光咖啡馆外,火遍全网的熊爪咖啡通过特别的“山洞”、毛茸茸的熊爪和可口的咖啡传递温暖,彰显残障员工的能量;星巴克专门打造手语店,用独特的双屏点餐系统、定制的手语标识,为残障员工的日常工作提供方便……
可爱的“熊爪”正热情地和顾客们比出“耶”的手势
如今,残障人群在上海的就业之路已经越走越宽,除了企业的用心外,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除为雇用残障人士的企业或组织提供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外,市残联更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手工技艺、生活服务、计算机维修等多项培训。“未来,我们还想在上海建成100个‘手语微课堂’,让城市的温暖融入每个残疾伙伴的心里。”陈栋渊充满信心。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所有的残障人士都可以被人看到、被爱温暖。”说这话时,刘思玄显得有些动情。因理解而接纳,因接纳而尊重,因尊重而平等。当每一个人都向他们伸出温暖之手,上海这座城市也将随着他们的真正融入而悄然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