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其实,能进入普通小学的特需儿童,程度应该是中上优水平的。只要不是完全低智重度,随着年龄增大,自主思维会发展起来,到那时候,被教导的成本太高,收效又低。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大部分特需儿童都应该进入普通小学?
原因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确实在推动特需儿童融合教育是一步步发展。资源教室先不说它起没起作用,看看周围,设立资源教室的学校更多了。
政策的落实需要人才,更需要时间。家长们,跟着国家政策走,没错的。
原因二:人是环境的产物
由于中国特教体系还不成熟,特校老师并不是全部专业,一些普通老师为进入体制,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特校,但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爱心耐心也耗费的比较快。而且这里不太好讲,一个班几十个人,各有各的问题。
我们常常会注意到:特需儿童模仿坏行为,非常快。普通小学一个班,大概40人左右。这些普通儿童的思维,认知,语言,就是孩子进步的方向,只不过孩子需要辅助和支持,需要一座非常适当的桥梁,和引导他过桥的人。
还是那句话:人是环境的产物,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孟母为何三迁?智慧母亲,知道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进入特校,他发展的天花板可能在60,进入普校,他发展的天花板在90。60和90的高度,就是截然不同的人生质量!
在机构各种干预,各种针灸推拿,各种药物补剂的最终目标,不就是为了孩子能融入校园和社会吗?
原因三:特需儿童的资源关系
这是大部分家长,机构老师都忽略掉的一个点,九年制义务教学,同窗九年友谊,对特需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事。集体里的孩子们终会长大,这些同学未来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社会关系。
现代社会,初中的孩子已经很成熟了,思维,记忆,态度,观点,可能都已经有自己的一套准则。进入社会后,部分孩子非常可能,会基于同窗情谊,提供一些工作,资源,照顾,给到这些特需儿童。
寿命上来讲,父母不可能永远照顾孩子,但为孩子留下一些可能性的同龄人资源,是可以的。古人智慧: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原因四:入校支持工作,不如想象那么长
很多家长担心,九年制义务教学,不会要在学校里陪九年吧?
在与很多家长和影子教师交流后,能看到,大多数从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得到有效支持辅助的,绝大部分在3年级以后可以脱手。
这里我讲了概率:绝大部分,也讲了条件:有效支持。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困难,每个家长都有每个家长的认知。那句话咋说来着?
家长认知的天花板,约等于孩子发展的天花板。所以,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普校就读,是一件利远远大于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