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语言重复在孤独症儿童中相当普遍。例如大人说“牛奶”后,孩子也跟着说“牛奶”,这是明显的语言重复。但有的时候,如果大人问:“你要喝牛奶吗?”孩子接着说“牛奶"。
这就有点难以判断是否属于语言重复还是属于有意义的问答。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只要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就可以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例如,大人可以问:“你要牛奶还是要饼干?”孩子也许回答“饼干”。大人可以换个方式再问:“你要饼干还是要牛奶?”如果孩子回答“牛奶”,那就说明孩子是在重复大人语言中的最后部分,而不是在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孤独症儿童有语言重复的现象,并不绝对是件坏事。例如,正常的孩子在两三岁时往往也有语言重复的现象,其后才慢慢地减少。有语言重复的孤独症儿童,比没有语言重复的不说话的孤独症儿童,有更好的语言训练的基础。前者至少有相对正确的发音能力。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孤独症儿童停留在语言重复的阶段,则也有许多不利的方面。例如,孤独症儿童会因此在社会上会显得非常古怪。而且,孩子会失去许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重复现象,如果用主动干预与后果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矫正效果。首先,大量的事实说明,孤独症儿童往往是在对别人语言不能理解的时候,才会有语言重复的现象。例如,当教者对一个孤独症儿童说:“摸摸你的头发”,这孩子很可能会理解其中意思而摸摸头发。但假如教者对这孤独症儿童说:“摸摸桌子上的艺术品”的话,孩子很可能不理解教者的意思。如果孩子没有自己的语言能力来提出问题或表达困难的话,他就有可能重复教者的话而说“艺术品”。
因此,从主动干预的方面说,只要孤独症儿童通过接受各种训练教育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他们的语言重复现象,就会慢慢地得以减少。在这意义上,前面许多章节中所讨论的语言教育的方法和功能性交流的训练,都可以看作是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重复现象的主动干预方法。
然而,一个孩子包括孤独症儿童,总是会有在一定情况下对他人的语言不能理解的时候。因此,教者有必要用比较特殊的训练方法包括使用后果调控的各种技术,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重复现象进行干预。美国加州大学洛瓦思等(1981)概括总结了以下的训练程序,以此教孤独症儿童在不理解他人意思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我不知道”。其目的在于教孤独症儿童用功能性的语言来代替重复性语言。训练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教者示范用功能性的语言取代重复性语言
教者与孤独症儿童在桌子的两边相对而坐。教者准备好四五个涉及到“哪里”“谁”“怎样”和“为什么”等字眼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孩子知道答案的而有些是孩子不知道答案的。教者可以一开始问一个孩子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如“英国在哪里?”教者在提问时的声音应该是很轻的。教者紧接着用很大的声音示范性地回答:“我不知道。”如果孩子模仿正确的回答而不是重复教者的问题,教者便立即给其以一定的奖励物。
2、教者然后慢慢地提高提问时的声音而降低示范性回答的声音
如果孩子在这时开始重复教者的问题,教者应该很快很严肃地指出:“不对!”并重新回到第一步的训练。教者用这种方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应,什么是不对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