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在这个多彩的世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聋,却对外界充耳不闻;当然他们也不哑,却没有正常孩子的开口交流能力,他们如星星一样纯洁,却也像星星一样孤独。
——导语
自闭症是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疾病,也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交障碍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这些障碍影响患儿的认知和行为。加上自闭症有病程长,预后不理想的特点,如没能得到有效的干预,患儿就很有可能在青春期发生恶化,甚至造成语言技能丧失或智能倒退[1]。
这不,不少星孩爸妈好不容易盼来疫情逐渐平息的消息,想着可以继续送自家孩子继续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却发现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情绪抵触,甚至,有父母给茶茶小编反馈,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疫情前经过训练后还会开口喊爸爸妈妈的,却在家的一段时间不知道是不是没训练的原因,居然又回到了原点。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会出现语言倒退这种现象呢?
其实出现语言倒退原因并不难以理解,拿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自己在学一个新技能或是新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巩固复习,那么这个知识点也就容易被遗忘。同样,对于自闭患儿,如果长期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没有人给予患儿正确的诱导和强化,那么出现“退化”现象也是必然的。而且可以说在这个疏于管教的环境时间越长,其倒退现象就会越严重。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所谓的“语言倒退”除了上述可能的原因,还有一些自闭患儿的语言退步并不是“退化”,而是语言的进步没能跟上年龄的增长,造成与同龄孩子语言发展拉开差距,进而让父母产生了退步”的错觉。在2008年的一项较大的样本研究发现,在自闭患儿中,丢失了社交和语言的双重技能占15%,而发生其中一种技能的丢失的患儿可达44%。[2-3]
有些父母可能还是不太能理解,那茶小编就举个例子说再解释下,自闭患儿因为共同关注能力的障碍,所以往往很难上升为有意义的语言,就比如你指着苹果喊苹果,有些孩子虽然也能仿说“苹果”,却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实物的代名词就叫苹果,也就没有真正形成意义。等到同龄人都可以明白“苹果”的含义,差距也自然就出来了。
那为了防止“倒退”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同样的,同治疗感冒一样,下药第一步最先要做的便是寻因。在讲方法之前,茶茶还有一组数据想要分享给觅友们一组数据,来自美国洛UCLA大学心理系的洛瓦斯(Lovaas)曾在早期针对自闭患儿做过这么一组实验:
将自闭患儿分为两组,A组患儿在机构接受高强度治疗,B组患儿则在家长的陪伴下仅到门诊接受一周几次的训练。结果显示:在训练期间,两组患儿的进步几乎是差不多的,但在训练结束后,两组患儿的行为表现竟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
接受高强度训练的A组有多数患儿均丧失了原先通过“训练”获得技能,而那些仅在门诊接受一周几次的训练的患儿在训练结束后不但没有不但没有退步,反而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4]。
研究数据结果再次论证了父母在患儿康复训练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自闭患儿往往伴有社会交往障碍,如果在康复训练期间没有给予孩子在自然情景中的引导,只是单纯接受机构全天式高频训练,那么一旦脱离固定的模式,其结果可想而知;相反的,父母在经过特教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在社会自然情景中对孩子进行训练无疑是最接近社会的,这对患儿提高生活中认知-行为障碍奠定了基础。
因此,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父母在陪孩子接受专业的康复结构后,回到家也应该学会将机构里所学的训练方法,泛化训练项目,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简洁、语义明确的语言和患儿进行交流,谈话内容尽量贴近日常生活。
提醒一点的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训练主题最好选择患儿喜欢的事物进行切入,可以采用传话训练的方式帮助患儿主动与他人沟通,鼓励患儿主动与人交流,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每天可以固定一个训练时间,比如每天早上1次,每次20分钟等。[5]
当然,如果当日目标难度过大,可以将目标进行分解成若干小目标,从最简单的练习开始,循次渐进。用鼓励、诱导的方式衔接起来,让孩子在自由环境中也能够自然融入,起到自然训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