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防疫长假,让不少家长大呼,陪自闭症孩子玩,太难了:
* 孩子自己玩得好好的,家长一加入互动,孩子立马失去游戏兴趣;
* 孩子长时间憋在家里,游戏都玩腻了,情绪失控,出现行为问题。
家长和孩子宅在家里,很多时候都是相看“两生厌”。
大米和小米社交课程负责人崔亚亮认为,解决以上问题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口述/崔亚亮
大米和小米(北京)儿童成长中心高级老师
大米和小米教育研究所社交课程负责人
9年社交游戏教学经验
和孩子玩玩具时,家长经常喜欢问,“这是什么形状啊”,“这是什么颜色啊”等认知理解类问题,导致游戏的乐趣、体验感下降。
当孩子在游戏中,用肢体语言、眼神等与家长沟通时,家长会要求孩子必须要用语言回应,或者必须说完整的句子,孩子主动沟通的欲望下降。
家长们想抓紧时间教孩子技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孩子动机不足的情况下,家长要求过多,会导致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互动沟通,具体过程如下:
要求多→→活动中断→→体验感下降→→乐趣下降→→动机不足→→注意力中断→→对家长印象变差,不愿意和家长一起玩。
例如孩子不喜欢游戏的玩法,游戏本身的玩法单一,玩了几次之后,孩子失去了兴趣,而家长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给游戏增加变化。
有时家长和孩子互动时,侧重点放在教,而不是玩,所以家长的表情、眼神、动作等可能过于严肃不够夸张,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会走神、拒绝游戏。
很多家长习惯替孩子做选择,将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控制欲很强,例如家长会说,“你应该怎么做”,“别的小朋友都会这个,你也要学会”。
① 有些家长喜欢控制孩子的物品,例如孩子喜欢搭积木,家长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为了和孩子沟通,强行将玩具控制在自己手里,达成自己的干预目标后,才会将玩具还给孩子。
② 有些家长喜欢强硬地打乱孩子的玩法。比如,孩子玩小汽车时,喜欢将所有的玩具车整齐地摆成一排,家长觉得这种玩法太过刻板,便强硬打断游戏,而没有向孩子示范汽车的其他玩法,或者用孩子喜欢的其他玩具转移注意力。
当游戏的聚焦点放在玩具等上面,孩子的沟通多半是工具式,目的是为了得到玩具,或保障活动顺利进行,而不是对人的关注,当他人不能提供玩具或服务时,孩子便没有了主动沟通的欲望。
在人际互动中,人是最核心关键的因素,玩具、活动等只是人际互动中的媒介。家长在游戏时尽量要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的身上,把人变成孩子的强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