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孩子不听话,到底该咋管?90%的家长都做错了!

大米和小米大米和小米
2020-07-31 16:08 1105 0 0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解析9大常见居家情境——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一个个婚前原本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老父亲老母亲们被不听话的娃儿们逼成了十级“忍者”:

孩子在超市哭闹要买糖果,忍;
孩子拖延不写作业,忍;
孩子挑食哭闹不吃饭,忍
……
 
当然除了忍下火气,最重要的还是提供合适引导,对于小龄孩子来说,不听话的表现可能会有:
一.不会提要求,用哭闹“要挟”家长满足他们的欲望;
二.不愿听指令,我行我素;
2020年7月18日-19日,大米和小米“MI TALK”首场线下讲座,在郑州圆满落幕。其中,大米和小米综合能力学科督导王雪老师专门讨论了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不听话以及如何解决。
为帮助更多家长,今天我们专门将其整理成文。

王雪 

大米和小米综合能力学科督导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特殊教育硕士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学会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
小朋友为什么不听话?

问题行为层出不穷

 
小朋友们经常会有不听话,哭闹等问题行为,在长期教学中,我观察发现,不少爸妈居家应对失当,浪费了教学机会。
 
其实,当小朋友哭闹时,我们可以先来分析这些问题行为背后有何原因?然后思考可以借此教小朋友什么?
 
例如:
 
带宝宝去超市购物时,TA走到冰柜旁就挪不动脚步,我们大人一心想着赶快买完东西回家,但宝宝坚持不走,甚至开始躺在地上哭了。

 
详解:
 
我们先来思考两个问题:
 
①小朋友是因为患上自闭症而分外爱哭吗?去超市要哭,看到冰棍也要哭。
 
②为什么教小朋友认知,他们怎么也学不好,哭闹没人教,他们却无师自通了?

在我看来,首先,我们不能把孩子爱哭闹这件事简单归罪于患了自闭症。

孩子不是爱哭闹,很可能是表达要求时,想“说”,却不会“说”,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起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常态模式。
 


回到情景本身,小朋友在超市购物时,走到冰柜前,想吃冰淇淋,不会说便停在那不走了开始哭闹,我们作为爸妈可能就会猜测孩子是不是想吃冰淇淋,并从冰柜里拿出来一个冰淇淋放在购物车里,小朋友就停止哭闹跟我们回家了。

这一情景中也许小朋友是在使用自己的沟通方式——哭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冰淇淋。并且这将成为他们在沟通互动中积累到的成功经验一直使用下去。

下次他有类似需求时,很可能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哭闹,

另外,小朋友在自然情景下无时无刻都学新东西,我们不需要刻意地要求他们小手放好,看黑板上课;或手把手教学,他们就能学到新知识。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干预教学。

消退与代替方法理论

实例解析

带你学会如何让小朋友恰当要求
 
哭闹背后必有原因,问题行为一般承担着某种功能,具体而言有以下4种:
 

√  获取物品;

√  获取注意力;

√  逃避活动或情景;

√  自我刺激
 
明确问题行为背后原因后,假如我们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替代行为,而且该方法是简洁有效的,那孩子自然会放弃哭闹等问题行为。

不恰当行为的处理一般会涉及两个操作:“消退”和“代替方式”。

消退就是原本可以得到强化的行为不再被强化了,例如小朋友哭闹就可以得到冰激凌,现在拿不到了。

小朋友想用哭闹获取注意力时,我们减少在哭闹时的过度关注,小朋友用哭闹逃避任务,我们用合适的方式继续任务;


让小朋友无法通过问题行为满足需求,教学就结束了吗?

并不是,我们还要教给他们恰当的做法,即代替方式。

例如小朋友能够用“指一指”或语言要求物品时,我们立刻拿给他们,当小朋友能够用合理的方式告诉我们任务太难了,他做不了,不喜欢,或者他想等一下做,我们就帮他调整计划,规划日程。  

如果能够帮小朋友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方式,我们就能提前规避很多问题行为的发生。

下面我出题来测一测大家,这些场景该如何处理。

PS. 教学不仅要结合情景还需要根据孩子个人情况调整,以下解析仅希望给家长提供解决思路,请大家灵活制定教学策略。


场景一:

小朋友和妈妈在一起玩小汽车,写作业的时间到了,妈妈说不玩了,小朋友倒地大哭,妈妈把小汽车还给他,他就停止了哭泣。
 
详解:

相信各位学霸家长可以看出小朋友哭闹是为了获取物品——小汽车,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他如何正确要求小汽车,如用肢体动作指一指;运用图片交互系统,向大人出示小汽车的卡片;发音;说出词语或短句“车”或“我要小汽车”等等。
 
情景二

下午学习时间,妈妈让小朋友在课桌前做好,并拿出一本绘本,小朋友就哭了,从椅子上滑到地上,妈妈和孩子讲绘本很有趣,鼓励他尝试读一读,可小朋友还在哭。
 
详解:

妈妈拿出绘本后,他从椅子滑到地面,我们可以发现他想逃走,逃避读绘本但不会正确表达拒绝,那我们就可以教他们摇摇头;摆摆手;或者说“不要”等方式来表达,我想要中断当前活动,希望离开。同时,妈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建立孩子读绘本的兴趣点。
 
情景三
 
爸爸做饭时,听到客厅传来小朋友的哭声,当你马上跑了过去,孩子的哭声就停止了。
 
详解:

小朋友明显是想要获取爸爸的注意力,我们可以教小朋友拍拍肩膀;拉拉衣服;或叫他人的名字或称谓来代替,然后再给予他关注。
 
情景四

小朋友独自重复跑来跑去
 
详解:

这其实属于自闭症小朋友的自我刺激行为,我们是否需要立即干预?这需要理性判断小朋友跑来跑去是否会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是否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如果没有,那我们可以优先发现对小朋友影响更大的社交、认知、生活自理等技能,等时间允许,再去关注小朋友的自我刺激行为。

居家提要求训练

必须符合自然逻辑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种行为的发生,必然有因有果。
 
在ABA理论中,我们会用abc来描述行为的逻辑关系,以小朋友吃糖果为例:

a .直接触发行为的前事:小朋友看到桌子上有糖果;

b .具体的行为:小朋友跟妈妈说“我要吃糖”

c .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小朋友得到了

 
居家干预中,教学要符合自然情景下的行为逻辑,有前事;行为完成紧跟结果,小朋友才能明白行为的意义,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继续结合生活常见情景来学习什么是符合自然逻辑的教学,大家也可以先不看我的分析,判断以下教学是否恰当。

 
情景一

妈妈想要教小朋友认识笔,小朋友在玩小汽车,妈妈跑过去问“你要笔吗?”
 
详解:

对小朋友来说,该教学行为没有前事,小朋友没有要笔的动机,这种教学并不符合行为逻辑。
 
情景二:

妈妈为了让小朋友学习刷牙,对小朋友说,你刷完牙,我就带你去动物园玩,小朋友刷完牙后,妈妈夸TA做得很棒。

详解:

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够恰当,在生活中,一个行为发生后自然就会紧跟结果,以刷牙为例,按照生活逻辑,我们起床后自然就要清洁牙齿然后吃饭。

刷牙教学可以是:早上起床了,我们带着小朋友来到浴室,用任务分解的方式教小朋友刷牙步骤,结果就是:刷完牙就可以吃早饭了并表扬小朋友刷牙的行为。
 
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有符合小朋友的动机的前事,其次让自然情景下行为导致的结果,顺理成章地强化前面的行为。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居家干预的活动设计范例:
 
范例一

“下午茶吃什么”
 
教学目标:教小朋友学会指一指的方式要求物品
教学准备:两种小点心
 
下午茶时间到了,我们可以拿出两种小朋友放在小朋友面前,让小朋友通过指一指的方式,自行选择。
 
在吃下午茶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自然嵌合其他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观察小朋友能打开点心包装,如果不能,我们可以教TA求助;

如果小朋友吃完一块还想吃,我们可以教TA提要求;

等小朋友吃得有些饱了,我们可以教TA分享,问他能不能给妈妈一块;

吃完饼干我们就可以教小朋友收拾;

以上种种教学,都是在抓住小朋友动机的情况下,在一个自然情景下,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设计的,这样的教学才恰当。
 
范例二

假装打电话

教学目标:让小朋友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要求他人关注
教学准备:一部手机,一个小朋友喜欢的游戏

爸爸妈妈在家里教小朋友要求注意力时,可以先和陪他们玩游戏,玩得很开心时,突然动作明显地去做其他事,例如去打电话,让小朋友感受到大人离开后的不同,他们自然有动机获取大人注意力,以继续当下活动,这时,可以有第三方辅助小朋友用恰当方式要求大人的注意力,如拉拉衣服,拍拍肩膀。

掌握这些原则
教学更省力
 
 
①跟随小朋友动机,制造障碍,可以创造更多提要求机会。
 
选择小朋友想要的玩具或食物,注意不要给与过多一次性让TA满足,例如,把他们喜欢的糖果放在透明玻璃瓶,拧紧;将玩具放在他们看得到够不着的高处,等待他们请求帮助;

 
②提要求训练一定要个性化,跟着小朋友能力成长不断变化
 
我们小朋友正确提要求,那么就要考虑他们目前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结合同年龄孩子能力,思考恰当的表达方式。

如果小朋友年龄在2岁以下,几乎没有口语,假如他们能够用手指,我们就立刻给他们所需的物品;

如果小朋友只能牙牙学语,为了强化他们发更多音,只要他们发音提要求,我们就可以满足;

随后我们根据小朋友喜好,引导他们发出物品名称的音或近似音,如果他们喜欢娃娃,就可以教“娃”,如果喜欢玩泡泡水,可以教“泡”;

初学阶段小朋友发音不准确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将要物品给他们时,重新说一次正确发音,我们要强化他们的表达需求的意图、行为,不必强求沟通能力高低。

如果小朋友已经能准确说出物品名称,我们就可以教他们说短语、学习说简单句,学习形容词,征询语气......一步一步提升小朋友能力。

 
③强化物一定要是小朋友提的要求本身。
 
他们要物品给物品,要求注意力给予注意力;表达拒绝,我们就终止当下活动;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强化;

如果小朋友动机不足,很少提要求,教学机会不够,我们再适当增加额外的强化,如夸奖,拥抱等等。

强化一定要及时,在教学初期,每次小朋友提要求,我们都要持续强化,直到小朋友熟练掌握教学行为后,再调整强化强度以及程度。

 
④小朋友逃避任务时,要针对具体情境调整教学策略。
 
要解决小朋友的逃避行为,一定分析行为背后原因:

首先,过多的管束可能会导致小朋友出现逃避行为,小朋友开开心心地玩小汽车,我们却总是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要这样,要那样,那小朋友难免会有抵触情绪,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规避;

如果小朋友仅仅是觉得无聊,逃避活动,例如不想玩小汽车时,我们可以教他说“我要换一个”;

如果小朋友是不喜欢当下活动,我们要鼓励他们说出喜欢的代替活动;

如果小朋友没有动机做任何事情,只是反反复复说,我不要,我不想,我们需要教会小朋友说“我累了”来描述客观事实;

如果任务超出小朋友的理解范围导致其出现逃避行为,我们就要教他们说“太难了”或者“爸爸、妈妈,教我,一起做”。

只是否定小朋友的行为与需求,没有提供代替方案,也可能引起小朋友逃避,例如小朋友的玩具掉到马路中间了,他想要冲到马路中间捡回,我们一定要制止,同时告诉他们,当车过去了以后,妈妈或爸爸会帮你去捡回来。等捡回玩具时还可以夸奖小朋友说你等得很好,你有等妈妈或爸爸把小车拿回来,强化小朋友的等待行为。

表达拒绝的恰当做法
 
⑤注意教学情境和形式一定要多样化,要符合小朋友的动机,避免形成固定模式。

例如,妈妈在教小朋友提要求时,每次都把东西放在衣架上,今天是娃娃,明天是泡泡水,长此以往小朋友学到的可能不是提要求,而是每次有想要的东西,就去衣架旁寻找。
 
提要求的教学暂时就到这里了,大家记得要把所学内容教给爷爷奶奶等在家庭生态环境中的每一位成员,避免小朋友投机取巧,在爸妈面前乖乖恰当提要求,在爷爷奶奶面前就选择了哭闹。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资讯平台,关注融合教育行业动态和政策,坚持为从业者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多项学习服务,促进融合教育传播和发展。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