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虽然个别化教学对于孩子来说更针对性,但是我们还是要肯定,集体教学这样一种形式对于孩子来说非常的有必要性。
1、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的群体意识提供了体验的机会。
我们知道,婴儿最初是没有同伴意识的,如同对待物体一样,他们注意到的只是静态的他人。接着,他们很快便开始注意他人的动态表现,模仿他人的动作,但并不理解他人的想法,更不理解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以后,在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中,才开始逐步理解他人的内在心理,以协调自己的行为。可见,年幼者是如何认识到自己,又从自我中走出来,就是因为有了“与自己不一样的”他人,而只有在与许许多多他人一起做同样的事时,每一个幼儿才开始把自己和他人区别开来。
孩子(2岁以上)正值开始注意他人,对他人感兴趣,从独自性行为走向与同伴的平行性行为,并开始有群体意识的时候,集体教学活动或许能为幼儿理解“大家”、“共同”、“一起”这些概念提供了机会。
对特殊幼儿来说,也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一起做同样的事,也只有在同一背景中一起做同样的事时,每个特殊幼儿才感觉到了他人的存在。
因此,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不在于一定要让幼儿通过一次活动学到什么,而只是让幼儿有机会在一起经历同样的事。
2、这种群体活动的形式本身对幼儿来说就具有娱乐的性质。
我们不能指望让2~3岁特殊儿童通过思考,来回答教师的启发性问题,因为他们的思维是直接的、单一的;也不能期盼2~3岁特殊儿童通过讨论,完成老师的预期性任务,因为他们的经验以及认知理解是纯个体的。
情绪的外露、易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我们看到,凡成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都是教师充分激发幼儿情绪,通过群体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让幼儿体验集体的快乐。尽管很多情况下,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群体行为效应,哪怕不知道一个孩子在笑什么,另一些孩子也会由衷地跟着高兴;哪怕不理解一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另一些孩子也会自觉地跟着模仿,哪怕不明白一个孩子说话的意思,另一些孩子也会自发地跟着附和。对幼儿来说,一起做、一起说、一起笑本身就很开心,本身就是一种好玩的游戏。
3、托班集体活动的形式具有无意学习的效应。
众所周知,幼儿年龄越小,越具有无意性,无意注意、无意记忆都在这个年龄占有优势。所以,对于幼儿学习的有口无心和盲目跟从,老师是极其宽容的。然而,这种宽容却是有回报的。因为集体教学虽然不强制幼儿学会什么,不强调即时达成性的教学目标,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在活动内容的真实体验中,对老师示范的动作,运用的词汇,涉及到的事物的名称,组织活动时的儿歌,经常播放的音乐旋律等等,却往往是因为群体之间的反复模仿、呼应、感染而得到强化,可能远比一对一的教学更加印象深刻。能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的幼儿所学,往往更多的是源自集体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不必功利性地考虑幼儿通过集体形式的学习结果,至于学到什么,学到多少,一切都是自然的。
我们为特殊儿童开设的针对性课程是怎么样的呢?
进校晨检(体温、指甲、明显伤痕)、家长交接、师生礼仪
1、早操
晨间唤醒、动动小身体。跟随音乐连续粗大精细动作的模仿,告诉小朋友准备上课了。
2、绘本阅读
针对句式单一的小朋友,丰富的图片故事阅读感知,来提升和累积孩子的语言和词汇量
3、思维课
① 程序阅读(时间、天气、课程表):对一天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解。
② 思维训练:听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现实关注力、思维转换(包括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对比思维、递进思维、组合思维、统摄思维等)、具象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基础认知、理解表达、学业能力的教学。
③ 转换:译码、角色、替代转换。
目的在于认知理解基础能力的提升、思维转换能力的提升、使小朋友们会听、会看、会动脑,语言表达、主动学习的前备技能。
3、艺术课
① 美劳课(幼儿园上课模式的精简改编,步骤清晰鲜明,一节课围绕一个主题,示范讲解和幼儿自主简单手工创作、绘画、作品展示和自我介绍描述等)② 音乐课(以奥尔夫音乐为主,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奥尔夫音乐中伴随有大量的声势练习、节奏、律动和舞蹈,要求孩子跟着音乐做各种动作,而且随着音乐和动作、游戏的进行不断变化,孩子必须密切注意音乐、教师和伙伴的动作并随着模仿或配合互动,对培养专注力有很大帮助。)
③ 心理治疗泥塑
4、主题教学课
一个月一个主题计划,可以根据11套基础类别来设定,例如水果、动物、交通工具、蔬菜、生活用品等,常见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来作为主题,通过多样性活动的设置,以认知、理解表达、游戏、感知、艺术等方式进行多方面泛化式教学。分课时、环环相扣式、渐进式教学方式,使小朋友全面的感知一个领域,对于前期碎片式认知做整合连接。用不同的感官认识事物,并学会在实际生活运用,开阔思维。
生活自理:餐前准备、午饭、入厕、午休、起床、整理
5、 分享游戏课
① 对午饭后的补足
② 分享(目标让小朋友学会分享 、知道分享者是谁 、被分享者是谁 、分享的是什么 、并学会礼貌用语,小朋友相互之间关系的建立、情景社交。)
6、感统游戏课
① 前庭、本体、视、听、嗅、味、触
② 幼儿体育活动
③ 竞争性游戏
④ 器具式组合训练
秩序感的建立、排队、轮流、等待、感觉处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游戏规则的理解等。
7、情景演绎课
8、区域活动
① 图书角落自主阅读
② 亲子游戏
③ 个人工作系统
④ 精细
⑤ 户外活动
⑥ 休息整理
⑦ 动画视频
⑧ 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