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特教的意义在于让特殊回归平常丨青浦区辅读学校校长陈建军谈特殊教育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19-12-05 15:50 1326 0 0
教育是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教育是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问:您觉得特殊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陈建军: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孩子也都有学习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应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切合他们需求的教育。对特殊孩子来说,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能够生活自理,融入社会的日常生活。


在我们学校,孩子大多有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疾病。但对辅读学校的教师来说,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个性化的学生。为此,我们在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每一位学生融入社会奠基”的办学理念。希望帮助孩子们早日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让他们能够生活自理,负担起自己的日常生活。

在教学上,学校编写了基础性、发展性、补偿性三类课程的23门学科、91册校本课程资源,加速推进了特殊教育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满足了特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要求教师集教育、康复、训练为一体,寓知识于生活之中。坚持以学会生活为主线,根据农村智障学生家庭背景和个性认知特点,强调体验学习、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我们不会用成绩来衡量学生,而是重在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


通过我们的教育,能够把特殊的学生培养成能生活自理的平常人,帮助他们的家庭减负。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殊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耐心加爱心,才能等来蜗牛攀爬过的痕迹。

问:和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的难点在哪里?

陈建军: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远超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耐心和爱心。因为特殊学生的学习很缓慢,教师的成就感普遍较低。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景,通过小步子、多反复地一遍遍训练,纠正学生的发音,帮助他们正确地走路,教会他们去超市,去医院看病,学会搭乘地铁等日常生活技能。普通孩子一下子就能学会的东西,对特殊孩子而言,需要重复10遍、20遍,甚至100遍、200遍才能明白。而且每个孩子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学生除了接受学科知识的教育外,教师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训练。特殊教育的教师承担了比普通教师更繁重的工作,既是学生的康复训练师,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

在我们学校,我们会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袋。这个成长档案袋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孩子刚进校时的所有病史材料。这些资料帮助教师分析孩子的病因,为其制订合适的教育康复方案,同时也是为以后的教育、康复成效的比较提供依据。二是学生在校期间阶段性的作品,如作业本、语言表达的录音、行动或动作的录像,以及所有的证书、照片等。三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教育教学康复训练方案、阶段性评估等资料,里面包含了孩子在校期间所有的训练成果。这份档案,把孩子的进步分阶段进行量化,从而帮助教师和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给他们以激励。

正视孩子,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问:在家庭教育中,特殊孩子的家长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建军: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不能客观看待特殊儿童,这常使他们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他们把孩子封闭在家中,像小动物一样圈养起来,不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错过最佳康复期; 学龄儿童不送进特殊学校;不愿意带孩子走向社会;更不愿意在亲朋好友面前谈及自己的孩子,使特殊儿童丧失了解社会的机会,逐渐失去了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更丧失了与同龄小伙伴游戏的机会,这些直接影响了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


特殊儿童教育的长期性、反复性也常导致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失去信心。特殊儿童的家庭中,单亲家庭现象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低,缺乏对孩子的了解,而父母的教育缺失,容易导致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受阻,错过最佳培育期。还有的家长不愿正视孩子的缺陷,认为孩子只是学得慢,一味地教孩子各种知识,忽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的家长仅仅将自己定位为抚养者,忽视了自身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单纯的保护给不了孩子未来。

问:对特殊孩子而言,家长是不是只要给他关爱就足够了?

陈建军:家长其实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和学校老师相比,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更长。因为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孩子一张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就知道他要什么。出于对孩子的爱,他们可能立马就会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不会要求他们一定要准确地表达出来。很多人的观念可能还停留在对孩子好就是让他吃饱穿暖上。但对特殊的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将来,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对特殊孩子而言,即便到了十六七岁,他的心智可能还停留在幼儿园或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这就需要家长像对待幼儿园的孩子那样,教导他们,让他们自立。家长不能满足于自己能听懂、看懂孩子的表达,而要努力让孩子准确表达出他的需求,让他能被其他人听懂。


我常和家长说,孩子终究会长大,而父母终究会老去。当孩子独自一人生活在世界上的时候,谁来管他们?社会当然能够为孩子提供一定的帮助,但肯定做不到和父母一样的程度。所以,家长必须要让孩子自立,要让他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真正的帮助不是区别对待,而是平等地对待与接纳。

问:对整个社会而言,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特殊群体?

陈建军:一提到特殊教育、特殊群体,我们往往会显得过度关心,觉得要低调,尤其强调特殊群体的隐私,宣传的时候也避免拍孩子的正脸。但在我看来,大众不需要把这些孩子当成过分特殊的群体,他们也是平常人。社会需要建设无障碍的人文环境,让更多人能平常地看待特殊儿童,平等地接纳他们。

对整个社会而言,给予特殊群体的帮助应该要符合特殊群体的需要,要让这些孩子正常地融入社会,把他们当成正常人,而不是将他们特殊化。恰当的帮助是指把爱心和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融入到常态的工作、生活当中,使得被帮助的人能够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像平常人一样生活。

嘉宾简介:陈建军,中共党员,青浦区辅读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青浦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督学、中学高级教师。曾获上海市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他三十年如一日带领教师进行特殊教育改革,先后参与了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医教结合、特殊教育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等8项市级实验区研究,主持、领衔了送教上门、学前特教设点布局与管理、依托三大研究基地开展康复训练等市、区级综合改革项目及重点课题等的研究,为学校及市、区特殊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资讯平台,关注融合教育行业动态和政策,坚持为从业者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多项学习服务,促进融合教育传播和发展。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