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绘本故事书是亲子师生互动的好伙伴,家长老师可以藉由书上的题材、图片,跟孩子做很多交流,这样的交流非常自然而不矫揉造作。
看《三只小猪》的故事, 会自然地问:“你会想要用什么材料盖房子?”“你觉得大野狼会怎么做?”“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样的互动不仅仅是社交的对话, 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练习,同时也可以训练孩子对于书本与文字的概念。
但是,跟自闭症孩子一起读故事书,因为孩子本来就有的社交与沟通上的困难,这样的语言交流就不是可以”自然而然”出现的。
反过来说,同样读故事书,家长老师就可以更加“做作”一点。利用刻意制造的机会和事先设计的互动对话,来达到很好的沟通。
所以,该怎么做呢?八个小步骤,让我们一起来讲故事、读绘本!
这里的环境,同时指读书的时间与地点。我们不会选一个很吵闹,根本静不下来的时段来读书,除此之外,将读故事书这个活动变成孩子日常规律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特别是自闭症的孩子常对于常规有一种不容碰触的固执,撇开不知变通的问题,我们反倒可以拿这点来作为帮手。时间到了,孩子自然会到读书的环境去,开始跟我们一起读书。
不管是把它当成睡前的一个功课,还是当成每天固定的听故事时间,都会让孩子更容易进入状况。(附带一提:固定地点固定时段只做固定的事情,对于大人小孩建立常规,都是非常好用的策略。)
自闭症的孩子可能比较欠缺共同注意力。你说看书,孩子可不知道在看哪里。在“被动地”听故事之外,我们可以想想看在哪些地方可以给予额外的提示与辅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直接邀请孩子来看,或是指一下书上的内容或图片,甚至说几个孩子感兴趣的字眼(如果这本书是孩子感兴趣的题材,那么自然会有很多字词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得到孩子注意力,我们就成功一半了。
考虑到孩子社交语言上的困难点,这些对话、这些问题都需要事先设计过。千万不要一边讲故事一边想问题,常常我们临时想出来的问题或者太难或者太简单,不符合孩子的能力。而且边想边讲,会把故事拖慢,反而会让整个故事时间变得很僵化,搞得好像就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一点乐趣也没有了。
要问什么问题呢?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模式:
2、选择题:其实就是把一个是否对错的问题(这是稻草吗?), 延伸成为一个选择题(这是木头还是稻草呢?),这样一来就可以给孩子更多机会练习口语对话,扩展孩子对于语言的使用。
3、填空题:直接把关键字抹掉,让孩子自己来填空,这特别适合目前句式结构比较短,只能说一两个单词的孩子。家长可以说 “小猪在盖…” 让孩子来说“房子”。之后再配合肯定的反馈“对的!小猪在盖房子!”
5、开放式问题:问是谁,做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难度就比较高了,孩子的回答往往不是一两个的单词了,可以更有创意,也更近似一般我们跟孩子在读故事时候的交流方式。
等待时间
不是每次家长提了问题,孩子立刻就会回答。给孩子一点等待的时间 (3~5秒),不要立刻就帮孩子做答——这跟我们的无错教学是反过来的状态。
先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才给与辅助,别等得太短,孩子还来不及反应(特别是那种找找看什么在哪里,真得花些时间,跟桌面呈现图卡的单纯操作很不相同);可也别等太久,等太久了孩子的注意力早就不知道飘哪去了。
家长老师也可以不用那么拘泥一个固定的模式,主要还是要看孩子的情况给不同的提示。有时候不用直接给答案,用手远远指一下,或是说第一个字,让孩子把整个词汇完成,也是不错的方法。
这个回复可以是延伸孩子的语言(比如从单词延伸为完整的句子),或者是给予孩子新的讯息,做延伸的讨论,或者是给刚才孩子讲不清楚的地方做出澄清。从这里,可以制造更多互动的机会,让被动地听故事变成一个真正的社交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