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在新兴县新城镇州背华侨住宅区,坐落着一家鲜为人知的教育康复中心——新兴县星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这是一家专门针对自闭症及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教育的专业机构。
0—6岁是特殊儿童康复的黄金时期,其间儿童康复中心通过早期干预与康复教育,可以让更多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从首次招收10多个孩子,发展到30多个孩子,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这所学校成为大多数特殊家庭的“依靠”。
随报随读
抓住黄金干预期
新兴县星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有关负责人小卞介绍,目前蓝海豚设有广州市天河区蓝海豚儿童康复中心、英德市蓝海豚儿童康复中心、新兴县星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英德市海豚之家儿童康复中心、怀集县蓝海豚儿童康复中心5家机构。
蓝海豚始创于2006年,目前6年以上从业经验教师比例超过40%,多名教师的从业时间为18年左右,长期一线的康复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蓝海豚还积极外派老师参加行业交流和培训学习,汲取其他优秀机构和优秀专家学者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并优化教学模式,致力于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优质的康复干预服务及持续的家庭支援。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发展成为广东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中型以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为核心的品牌连锁康复训练机构。
她还说,该机构是新兴县残联定点帮扶机构,0到6周岁的特殊儿童可通过申请补助减免一部分学费。目前机构配备3个班,每班3至4名教师,全校共有教职工17人。“特教老师与普校老师,确实是不一样的。特教老师之‘特’,首先在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可表现为社交、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语言等方面,和普通儿童有着显著的不同。”小卞说。
目前,机构招收孤独症、脑瘫、智力等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每个人发展阶段的教育康复需求是不一样的。普通学校一个班几十人学一样的知识,而特教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都是不一样的。
而相比于普通学校,特殊教育机构还存在另外一个巨大的不同——特教机构是允许学生“随报随读”的,这意味着一旦家长发现孩子需要就读特教学校,即刻就能报名。
“为什么可以‘随报随读’?因为0至6岁是特殊儿童康复的黄金干预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多数特殊儿童情况能得到显著改善。”小卞说。
新兴县星光特殊儿童教育中心。资料图片
坚守岗位
用爱呵护每一个特殊的孩子
“一个普通孩子,不费吹灰之力能做好的事情。我们的孩子却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康复中心特教老师小沈以一个自闭症孩子为例。特教老师教一个孩子学习“1、2、3”,这样简单的数字,或许要教上百遍。
她还记得,有个学生叫小明(化名),2021年6月左右来到蓝海豚机构的,6岁多的他手里拿着一条汗巾,一直玩口水,把口水吐出来就拿汗巾擦,汗巾既擦口水也在擦鼻涕,反反复复地擦,经常把鼻子擦出血。
他很抗拒进入机构,基本每天都是由几个老师硬扛进来的,好不容易进来,他又躺在地上,椅子都不沾,用行动在抗议。学生上早操课他就躺在角落里,任凭老师怎么哄都不肯站起来,上美术课他就躲进桌子底下,完全是不听不问不理会的状态。平时的玩具是自己一个人独占,绝对不会跟小朋友分享的。
“不是”“不要”是他说得最多的,对不想要的就说“不是”,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弱,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近一年后,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例如会主动跟小朋友分享玩具、美食。看到老师没有椅子坐,他也会帮忙搬椅子给老师坐等。
普通孩子,一两岁时大多都会叫爸爸妈妈了。对于大部分孤独症的孩子而言,开口说出一句“爸爸”“妈妈”非常不容易。当孩子能开口叫爸妈时,特教老师或许承受了长时间的压力。
大部分特教学校老师的流动性较大。对比普通教育,特教老师面对的职业困难,可能超乎想象。“我们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小沈说。
作为一名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老师,小沈从幼儿园老师转行成为特教老师已有多年。这些年,她在特教这条道路上,长出了一颗“父母心”。面对那些“自己的孩子”,她选择一路坚守,不言后悔。
她说,她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父母、领路人。“当我们不觉得孩子特殊,孩子自己就不会将自己特殊化。”小沈说,希望社会能容纳和关爱这群孩子,让她们尽快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