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简称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发育障碍。目前,生物医学界尚未提供明确的病因学结论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手段,教育干预和康复治疗是促进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改善终生生命质量的主要途径。
星孩除了在机构或医院进行训练,家庭康复同样重要。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大部分家长逐渐对家庭康复引起重视,但如何在家进行康复训练仍欠缺相关经验,以致于在家庭干预中摸索的过程较长,常走弯路。
今天小希总结分享在康复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希望能帮助家长规避这些情况,让家庭训练更顺利、更有效。
一、指令冗长,孩子理解困难
“我们现在要把玩具装到袋子里面”,许多时候干预者可能无意间就会对孩子说出过长的句子。对于能力稍弱的自闭症孩子来说,句子越长,处理后剩下的信息反而越少,因为孩子无法过滤掉无用的信息,导致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要理解上面这句话,孩子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包括:主语“我们”、时间“现在”、名词“玩具”和“袋子”、动词“装”以及方位词“里面”。显然,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要掌握这些内容是有困难的,相比于上述冗长的指令, “收”这个指令就简洁明了许多。
在下指令时,应该做到尽可能简短,让孩子能清楚明白当下要做的事,不因处理不了过长的信息而出现走神的情况,“收”“过来”“坐下”等简短指令对于早期的认知训练中来说是较为合适的指令。
二、教学内容难度与孩子能力不匹配
数字、汉字,是上小学的基础,许多家长会把认知训练重点放在数学和语文上,但这两者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孩子在没有建立一定认知基础的情况下只是在机械记忆,并没有真正掌握。数学属于逻辑思维,在学习数学之前还需要建立空间、序列等概念。
三、教学进度太快,孩子学习吃力
提升星孩的认知能力,就像是盖房子,基础一定要打好,房子才能牢固。教学过程切勿操之过急,否则当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孩子容易出现混淆知识的情况。在认知训练中常出现的一个错误是孩子尚未完全掌握前一个知识点,就教孩子新的知识点。
举个例子,想教孩子颜色,一堂课中教了红色、绿色、蓝色,同时教三种颜色的结果可能是孩子一种颜色都没学会,或是三种颜色学习混乱。这是因为颜色不是具体的概念,既摸不着也没有气味,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常教孩子颜色时需要等孩子完全掌握后才教下一个颜色,完全掌握的标准是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各式各样的该色物品孩子均能正确指出。
四、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联系
在给孩子训练认知时常见的另一误区是教的内容常是零散的,没有联系,如孩子可能可以认识很多名词,也学会了动词,但说不出句子。如何联系起来呢?联系知识点前,先列出孩子已掌握了的内容,如常见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名词➕动词则可以组成双词句,如孩子认识了杯子,也学会了动词喝水,则可以将杯子和喝水联系起来:杯子用来喝水。同样的例子还有动物与食物,如:小猫吃鱼;相关联搭配:铅笔和橡皮搭配使用等等。
五、强化物使用不当
合理运用强化物不仅能让训练更高效,还能建立干预者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反之,若运用不当则容易诱发出许多行为问题。
常见的强化物使用误区为:
1、未管理好强化物,孩子在平时可轻松获得,导致强化物失去“强化”作用;
2、强化物给予的不及时,孩子因为想要获得强化物而出现哭闹等行为问题,结果强化物强化了问题行为;
3、强化物成了“贿赂”孩子的物品,孩子出现没有强化物就不听从指令的行为。
六、注重个训,忽略社交问题
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问题是社交障碍,认知能力的提升并不代表社交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早期干预中,不仅要提升孩子的认知,还要注重社交能力,多创造情境,让孩子习得社交技能。
七、弱化问题行为的原因
因星孩认知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常常伴随发生一些行为问题,想要某物不会表达便用抢的,或是不懂如何与他人交往出现推人的行为等等。熟悉孩子的照顾者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认为孩子能力较弱,是他人的原因。这是特别不可取的,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会因为忽视真正的原因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应当正视孩子出现的问题,分析出原因并正视问题,不为孩子的行为找借口,只有及时干预才不会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
在与自闭症儿童相处过程中,正确的干预能帮助改善孩子的行为与认知,错误的做法却对会影响孩子的进步。上述几个问题是小编平时与父母交流中常发生的误区,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家庭康复,避免训练中的常遇到的“陷阱”,从而使康复训练更有效,孩子进步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