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学前儿童游戏的发生和发展,首先始于家庭教养过程中的成人主要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交往,亲子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特殊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具有特殊意义。
情感性
为了共同游戏的娱乐需要,成人与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结成了横向的、对等的玩伴关系,又以共同生活积累的亲子感情作为纽带,因此这种感情带有明显的亲情性质。这个使得亲子游戏不同于其他的游戏。
成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影响孩子,因此成人与儿童游戏过程中还结成了纵向的、不对等的关系,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亲子游戏又具有明显的发展性特点。
亲子游戏的意义
一、亲子游戏有益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2005 年 8 月《光明日报》载文《情感交流要从婴儿开始》介绍了婴儿时期的早期情感、判断力的发展对未来身心健康的影响。指出人们只注意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孩子的思维活动。家长不能只在孩子的房间里摆满智力玩具,还要同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
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当今社会,年轻父母,大多是上班族,工作、学习、 家务、社会活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没有时间和孩子玩,家长与孩子沟通很少,造成了亲子关系紧张。
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手段,一起游戏可以增强亲子之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在亲子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流露着骨肉亲情。在游戏中多对话、多提问、多交流使气氛变得和谐活泼,一些孩子就不会与其父母保持“距离”,家长与孩子都能在情感和认知等诸多方面获得大丰收。
二、亲子游戏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游戏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能够让孩子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亲子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分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游戏铸造出来的。
丁海东在其《学前游戏论》中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儿童的生活需要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生活需要是生理性的
第二层次的生活需要是心理的
主要包括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其生理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什么是觉醒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活跃程度。
当外部环境刺激信息过于贫乏或单一就会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厌烦等消极反应。于是孩子有需求提高自己的觉醒水平,他们会在兴趣或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环境进行探究,或者去改变环境,从而使心理觉醒水平保持最佳的需要,这是高级的精神性或社会性需要。
第三层次的需要是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包括社会交往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敬认可的需要。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就开始显示出表现自我、获得成功和得到他人好评与认可的明显预期。
人是促使孩子运动最好的良方,有感情的动作可影响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对父母来说,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的良好情绪往往会冲淡自己在工作等方面原因而造成的不良情绪,也从中体味到童年的回忆和亲子之情,并能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特点,就此更好地引导孩子潜能的发挥,增强其亲情感、安全感和沟通欲。
心理学家格罗斯曾说过:“不是年轻而游戏,而是游戏而年轻”。当今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做“孙子疗法”。祖辈与小孙儿在一起 ,享受到天伦之乐,气氛活跃,老人心里高兴,因而身心疾病得到非药物治疗,且疗效好同样,小孩子也避免了因为缺少与成人交往、沟通而产生内向、冷漠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