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听障儿童家长的焦 虑21中缓解方法

来源:长沙开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2019-08-07 10:35 1184 0 0
从发现孩子有听力问题开始,作为听障儿童家长承受了太多压力。关于助听设备的安全、孩子的康复训练,到孩子康复毕业融入普校之后的融合教育和后续成长,各种问题迎面扑来,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反映了家长持续的焦虑心理。这些焦虑大致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心理焦虑”、“康复焦虑”、“安全焦虑”、“融合焦虑”、 “成长焦虑”。为了帮助家长有效缓解这五大焦虑,特别策划了今天的内容,只希望家长的焦虑越来越少,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从发现孩子有听力问题开始,作为听障儿童家长承受了太多压力。关于助听设备的安全、孩子的康复训练,到孩子康复毕业融入普校之后的融合教育和后续成长,各种问题迎面扑来,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反映了家长持续的焦虑心理。这些焦虑大致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心理焦虑”、“康复焦虑”、“安全焦虑”、“融合焦虑”、 “成长焦虑”。为了帮助家长有效缓解这五大焦虑,特别策划了今天的内容,只希望家长的焦虑越来越少,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写在前面的话: 

为了使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一线教师、听障儿童家长以及行业人士能更为便捷地获取资讯和康复教学内容,2013年11月份,我们开通了聋康网微信公众号。自微信公众号开通以来,每天都能收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问题留言。其中来自家长的留言多集中于以下一些问题:

  • 别人知道我的孩子有听力障碍会怎么看?

  •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能听会说?

  • 孩子发音不清楚有什么办法吗?

  • 在家怎么带孩子做康复呢?

  • 孩子戴着人工耳蜗可以玩滑滑梯之类的玩具吗?

  • 人工耳蜗的孩子摔着了如何应对?

  • 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上正常小学?

  • 孩子怎样才能健康成长?

    ……

这些都是我们家长渴盼解决的问题。

慢慢地,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困扰听障儿童家长普遍的共性问题。也就是说,作为听障儿童家长正面临着一连串的康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反映了他们持续的焦虑心理。这些焦虑大致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心理焦虑”、“康复焦虑”、“安全焦虑”、“融合焦虑”、 “成长焦虑”。虽然助听技术的进步和专业力量的支持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从绝望、沮丧、困惑中走出来,但实际上在孩子的康复和后续教育过程中,困扰家长的这些焦虑问题一直存在,或轻或重。或许这些焦虑我们不能完全消除,但至少我们有必要分析产生这些焦虑的源头,以及采取必要的方法来有效缓解,使我们再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时更加从容,更加有依可寻。

今天,我们之所以谈到家长焦虑的问题,是因为在孩子的康复及后续教育中,家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早期教育的课程中,家长才是主要的教学对象,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能够在日常的互动中为孩子创造倾听与语言输入的机会。父母最了解孩子,也需要提供与孩子相关的资讯以使康复计划更有效率,在孩子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仍将持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感谢我们咨询过的行业专家、资深康复教师,在此向大家一一致谢!


一、心理焦虑

当孩子被确诊为耳聋并由耳聋引起语言障碍时,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难免会产生焦虑、困惑、无所适从甚至怨天尤人等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持续几天、几周或者数月。如果了解到孩子失聪是由于基因或是妊娠期的问题造成的,他们将会自责、沮丧甚至产生罪恶感,然而这一切情绪表现却于事无补。在这个行业久了,我们发现家长这些心理焦虑问题会给孩子的康复和教育将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两种:

第一种:回避孩子的听力问题,总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听力障碍,自己也会带有自卑心理。于是,将自己和孩子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外界接触,错失了很多发展孩子社会性交往的机会;即使带孩子去公众场合时也总是遮遮掩掩,总担心别人另眼看待自己和孩子,在别人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这种负面情绪传染给了孩子,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二种:过度放纵或溺爱孩子。有些家长会有深深的自责内疚心理,总感觉孩子耳聋问题是自己造成的,觉得对不起孩子。表现为对孩子百依百顺,时时事事依着孩子的意愿,给予过分的照顾和迁就,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时间长了却发现对孩子的放纵和娇惯导致了孩子胆小、娇气、任性、依赖性强、不尊重他人,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这种不良的个性不仅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也加大了佩戴助听设备后进行康复训练的难度。

面对“心理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办?

1、要正视现实,勇敢说出来。

孩子的听力问题,我们只当是上天给我们和孩子的一个人生考验。我们大人首先要正视这个现实,把这一事实和自己悲痛的心情向亲人好友或医务人员倾诉出来,倾诉是排解忧伤、舒缓焦虑心理的有效方法,从中你会收获无限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获得坚强的支持。我们常常用视力问题和眼镜来比喻听力问题和助听设备,我们的视力有问题会佩戴眼镜,我们的听力有障碍很自然会用助听设备来辅助。所以,请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2、要积极应对,寻求专业支持。

孩子被确诊有听力损失后,家长要积极寻求专业力量的支持,认真听取专业医生、听力师、康复师的建议。目前,听力诊断技术、助听技术(助听器、人工耳蜗、FM系统、振动声桥等)已经非常成熟,在科学的康复和教育理念引导下,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康复最终能够学会聆听,能听会说,像健听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我们都知道0-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错过关键期,孩子的语言康复和发展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一定要尽早佩戴助听设备,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把握好关键期,孩子的康复效果会事半功倍。其实,在我们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啊,所以请相信科技和专业的力量,我们的孩子一样拥有美好未来。 

3、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

无论您的孩子听力损失多么严重,他也是一个孩子,遵循着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发展规律。所以,家长要耐心地鼓励孩子,像对待健全孩子一样来进行培养、教育,不要怕这怕那,过分地呵护孩子,而是要多想想孩子能干什么,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让他们走出家庭,与其他儿童交往、沟通,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康复焦虑

选配好助听设备之后,就要到专业机构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困扰家长的问题也纷纷而来,主要集中于孩子对声音没有反应、发音不清楚、语言不丰富、不知怎么教孩子。

在这里聊聊家长的几种表现: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或孩子的进步小时会变得焦虑;看到和自己的孩子同时开始康复的进步大效果好,更加着急羡慕;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还没完全康复,着急什么时候才能步入正常幼儿园或小学;只以能说多少个字,能发多少个音来衡量孩子的康复水平,而忽视了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其实,产生这些康复焦虑,个人认为主要因为对康复认识不够,康复方法缺乏所致,如果对康复有深入的学习和认识,掌握一些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能,这些康复焦虑是可以大大缓解的。

那么,面对“康复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办?

1、要树立正确的康复教育理念。

这里所说的正确康复教育理念是指: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特殊需求,在康复过程中以发展听能、言语为主,但是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培养不可忽视。我们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他学会有声语言,而是帮助他真正回归主流社会。所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健全心理与性格特征的孩子才是康复训练的真正目的,而不是只盯着孩子的某一方面。

2、要确保助听效果,做好听能管理。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我们订阅号发出的“康复问答”栏目的文章,专家在解答时首先都会提示要排除听的问题。因为听清楚才能说明白,孩子的听觉处于最佳状态才能为语言、沟通及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留心观察孩子的听觉行为表现,定期带孩子调机,与听力师、康复教师密切配合,做好孩子的听能管理。

3、要多利用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听力语言康复是一个需要家长、老师、听力师、孩子共同努力的事情,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康复老师身上,自己要变得强大起来。要积极参加家长培训,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比如耳聋的基本常识、助听设备的基础知识、听能管理的方法、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声母韵母的发音阶段、康复训练的技巧……我们还可以通过行业网站、微信订阅号、康复书籍来学习这些知识,还可以多和有经验的家长交流,从他们那获得经验。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自己变得越专业,对孩子的康复和成长越有帮助。

4、要建立合理期望值,对孩子有信心。

因为每个孩子的听力损失程度、聆听经验、家庭环境等因素都有差异,这就决定了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殊性,所以我们每个孩子康复所需的时间、康复进度、康复效果都有差异。有的孩子除了听力受损外还伴随其它多重障碍。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对自己的孩子保持合理的期望值,不要低估孩子也不能过高要求孩子。我们要拿孩子的现在与过去来纵向比较,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保持足够信心,才能有更多成功的体验。

5、要有足够的耐心,不焦不躁。

在和行业一位资深老师谈到家长工作时,老师提到非常关键的一点:“我觉得家长最需要的一点就是耐心。”其实,我们都知道,听力语言康复是一项具有抢救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程,我们首先要放慢脚步,不能急于求成,保持足够的耐心,然后静待“花”开。

三、安全焦虑

最近几年,我们身边发生了一些正常儿童被欺凌和迫害的新闻,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倍感愤怒也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其实,作为听障儿童的家长而言,除了这些安全焦虑以外还有一大部分的安全焦虑在于孩子的助听设备安全问题。比如孩子戴着人工耳蜗玩滑滑梯之类的玩具会担心静电问题,孩子戴着人工耳蜗摔着了会紧张不知所措。另外,我们会发现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丢失人工耳蜗的现象发生,不仅仅对于当事的家长,我们大部分家长都会对此产生恐慌和焦虑感。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产生这些焦虑的原因:

1.经济价值观影响,多数家庭因为给孩子配置助听设备倾家荡产甚至欠债累累,助听设备的昂贵价格使他们格外紧张会被损坏或出现问题;

2.对助听设备相关的知识了解少,如什么情况下会有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是不会存在的;

3.防范措施缺乏,问题解决能力欠缺。

面对“安全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办?

1、要了解孩子的助听产品。

比如有的品牌耳蜗是带有防静电功能的,完全可以玩塑料滑梯,但有的品牌耳蜗不行,所以家长要熟悉自己孩子的助听产品是什么品牌,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要认真看产品使用说明书,和耳蜗厂家做好咨询和沟通。

2、要加强听能管理,提高防范意识。

在与行业专家谈及这一点时,专家给出了一些方法:每日坚持检查孩子的助听设备及电池,注意防潮、防摔、防磁(耳蜗还要防静电);告诉孩子助听设备是他们的第二只耳朵,听不到声音时要立即反馈给大人,帮助孩子学习自行感知助听设备工作状况和自行反馈助听效果的能力;冬天孩子会穿厚外套、戴围巾、戴帽子,注意先把外套穿好后再佩戴设备,当衣服穿好,围巾、帽子戴好后再检查一遍设备是否已戴好;对于大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症的孩子,注意避免参与转圈、翻跟斗、爬高等游戏,尽量规避头部外伤、震荡、感冒等听力下降的诱因。 

3、要放松心态,保持冷静。

助听设备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的确非常昂贵,一旦设备出现问题会使家长们倍感压力和焦虑,有的家长可能在平时的佩戴使用时也会格外紧张,我们首先要放松心态,过于紧张和担心反而会产生负效应。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些跌跌撞撞,我们要放松心态,不能因为过于担心这个问题而剥夺孩子自由玩耍或和其他孩子一起交往的机会,我们要做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孩子,有任何问题及时解决。

4、要有正确的应对方法。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位专家给出的方法:如果人工耳蜗的孩子摔着了,首先大人要保持冷静,轻轻拥抱安抚孩子,然后仔细检查植入体所在的位置及周边是否有肿胀、青紫、破损或出血。如果有明显的皮肤破损和出血,应马上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压住伤口,做好应急处理后及时送往医院;如果发现有皮下血肿,应立即与为您服务的人工耳蜗植入团队联系;如没有明显的血肿和伤口要观察孩子其他表现,有问题及时就医;如果一天观察下来没有受伤迹象要到耳蜗调试中心进行检测。

四、融合焦虑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孩子终于毕业啦,将享受和其他健听儿童一样受教育的环境和机会。在我们满心欢喜地迎接这一全新的人生同时,关于“融合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孩子入普是不是很困难?我要做哪些准备呢?小朋友们会不会歧视我的孩子?孩子会适应新环境吗?……

因为与其他健听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前一段人生都是在听障群体里度过,一旦融入到健听群体自然会引发家长一系列焦虑和不安。其实,无论是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会信心十足去克服它们。不是有一句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吗?就是这个意思。

面对“融合焦虑”,我们该怎么做?

1、要了解当地的政策。

北京听力协会康复教育专家在谈及这一点时指出:可以提前了解当地的教育环境。当地教委小学教育科有负责随班就读的工作人员,当地残联知道有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这种情况表明当地的教育环境相对较好,孩子入普小随班就读就相对容易一些。反之则需要家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2、要重视孩子的全面教育。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步入普通学校,我们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聆听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性格品质(如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承担、学会独立等)、礼貌的社会行为(如简单的礼貌用语)、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听能、语言、口语、认知、阅读各方面)等等。

3、要做好必要的沟通。

我们要和普校老师及时说明自己孩子的情况,协调好孩子的座位问题(尽量选择离噪声源远、靠前的位置),说明孩子目前的语言能力(最好可以拍一段孩子在家的视频,降低老师的压力),可以提前向老师要一份同学的名单,在家中练习并记住,有助于孩子更快学会新老师新同学的名字及建立熟悉感;另外,如果身边有普校的孩子,可以多多让孩子彼此熟悉交流,为孩子多创造一些社会性交往的机会。

4、要提前做好入学准备。

行业专家在谈及融合教育时提到一点,“入学准备要提前半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开始进行。可以通过图片、实地参观学校,让孩子提前了解、熟悉学校,使得他们对上普校有所期待。”

最后强调一点:无论是孩子的康复还是后续教育中,都要做好持续的听能管理,定期带孩子进行听力复查、调试助听设备,助听设备的完好工作状态是孩子听能及其他方面学习的重要物质保障。

五、成长焦虑

当孩子完成了一段康复旅程,踏上后续教育路程之时,就意味着已经融入了主流社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是教育和成长问题,孩子如何能够顺利地接受教育,在上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以及未来工作中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了每个家长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先和大家讲讲我身边的故事,在我身边不乏听力障碍人士。他们虽然有听力问题,但在听说、认知、社会性交往等方面和我们并无差距。他们有的学摄影,有的学设计,有的学动画,性格开朗、积极乐观,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一样很出色地完成工作。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中,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次抉择,充分尊重孩子,多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不要过于追求所谓的“成就”,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面对“成长焦虑”,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1、要尊重自己的孩子。

“想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相信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给孩子选择学校也要考量孩子的特长和自身情况。有的家长宁愿让孩子在班级里做“凤尾”也不考虑做“鸡头”的环境,最终可能会削减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厌学等心理,结果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所以要有合理期望值,尊重孩子的自身情况,最好是“蹦一蹦能够得着”的环境,既能保持孩子的自信心又能有所提高。

2、要挖掘孩子特长,以长补短。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我们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比如有的孩子对画画兴趣浓厚,有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我们可以考虑报个绘画班、舞蹈班等,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能够为未来的发展多一些选择,未来很可能会因为某一方面的特长而大放光彩呢。

3、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其实和普通孩子一样,我们的孩子首先是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可能会遇到与其他孩子同样都会面临的共性问题,比如学习感觉吃力、成绩下降、厌学心理、变得不爱说话……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遇到问题及时采取适宜措施规避。比如积极主动地和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用孩子过去的成功经验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适时给孩子一些奖励,增强孩子的动力。

4、要提升自己,帮助孩子应对不利环境。

从幼儿园踏入小学、小学升入中学、中学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大学到工作,这五个时间点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新挑战,孩子面临的环境也有所不同。陌生的环境总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影响,我们要及时关注孩子,及时采取应对新环境的对策,帮助孩子度过每一道关卡。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提升,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孩子,避免将错误的教育观、价值观转嫁给孩子。

5、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怎样的状态才是“幸福”?其实,很多人对“幸福”的定义和理解不再是那些所谓的“声名赫赫”、“财力丰满”,而是一份持久的快乐,一个健康的身体。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要过于看重成绩,也没有必要要求孩子一定做出什么大成就,只要孩子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快快乐乐的,自信、自立、自强,相信这就是一种值得喝彩的人生啊。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资讯平台,关注融合教育行业动态和政策,坚持为从业者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多项学习服务,促进融合教育传播和发展。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