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感觉统合依年龄以自然的次序发展。6岁之前是"感觉一一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在此阶段中与正常的感觉统合发展次序偏离,他日后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有麻烦。
小孩子在出生后的6年中,学习去感觉他的身体与周围的世界,在这世界中成长并有效活动。他学习各种不同的声音代表什么意思,以及怎么样说话;他学习如何顺利地用上各种自然界的为量,及何种家俱、衣服、鞋子、餐具、玩具、铅笔、书,当然还有形形色色的人。这些都提供了感觉的讯息,他必须发展感觉统合来运用这些讯息,并且有烈地相互调适。
感觉统合功能是以自然的次序发展,每个孩子依循着相同的基本次序,有些孩子发展快些,有些发展较慢,但是所经过的程序是相同的。孩子若与正常的感觉统合发展次序偏离甚远,日后在他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有麻烦。
这里,我们说明正常孩子感觉统合发展的各个主要步骤。你不需要专业知识,去明白孩子如何组织他的"感觉一一动作"过程,你只要每天观察他和其他的孩子,你自然无法看到大脑里面,但你可以看到大脑活动所反映出来的行为。
我们可以在每个孩子身上一再看到某些基本的原则,最基本的原则是组织能力。生命最初几年之中大部分的活动只是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就是神经系统内感觉的组织过程。
新生婴儿会看、会听、也有其他感觉,但他还没有能力把这些感觉组织的很好,所以大部分的感觉对他并没什么意义。他看不清楚东西离他有多远,什么声音是什么意思,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形状,或他自己跟别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当孩子经历到各种感觉后,他逐渐学习在大脑内把它们组织起来,了解它们是什么意思;也学习着把注意力集中在特殊感觉上,而忽略其他的感觉。婴儿时期笨拙的动作,到了大一点的时候,就会比较顺利而且准确。孩子藉着组织其感觉,也渐渐控制他自己的情绪,学着维持较长时间的有组织状态。这些事情中的一部分会使婴儿感到不舒服,却能使大一点的孩子得到知识与满足。
最重要的"感觉一一动作组织"能力,发生于对感觉采取顺应性皮应的过程中。这种反应,乃是人以创造性或有用的方式来应付他的身体与环境。我们听到声音,就回头看看是怎么回事;有人撞到我们,我们就调整姿势,平衡自己。把婴儿放在床上趴着睡,他会把头转到一边去,这样比较容易呼吸;至于大一点的孩子,在穿衣、玩玩具或骑脚踏车等,都需要许多顺应性反应。
在我们的身体采取顺应性反应之前,我们必须先把从身体和环境所获得的感觉组织起来,只有当我们的大脑明暸是怎么回事时,我们才能顺应当时的情形。看到一个小孩子能采取顺应性行动,我们就知道他的大脑具有统合或感觉的能力。
每一种顺应性反应,又会引起进一步的感觉统合;组织能力良好的顺应性反应,可使大脑保持在较有组织的状态中。为了要统合感觉,小孩子就试着去顺应那些感觉,如孩子在玩荡秋千的时候,会反应重力与摆动的感觉,而移动他的身体,他自己的移动也帮助了他的大脑去组织那些感觉。別人不可能代替这个孩子来做顺应性反应,他必须自己来。而非常幸运的,孩子们天性对于经历新的感觉与发展新的动作功能,乐此不疲;统合各种感觉并形成顺应性反应,是很有趣的。
观察孩子骑脚踏车,你可看到感觉的刺激如何导致顺应性反应, 顺应性反应又如何导致感觉统合。为了保持自己和脚踏车的平衡,孩子必须感觉重力与自己身体的摆动。每当他偏离重心,快要跌倒时,大脑就协调跌倒的感觉并形成顺应性反应;在这种情形之下,顺应性反应包括改变身体重心以保持平衡。如果不做这个顺应性反应,或者是反应太慢,这个孩子必定连人带车摔下来。如果他因为不能从自己的身体和重力的感觉中获得准确的讯息,而一再的无法做出顺应性反应,他可能就不再骑脚踏车了。
骑脚踏车还需要其他的顺应性反应,这样车子才会驶向孩子想要骑去的地方。为确知他和车子与前面那棵树是在一种什么状况之下,他的大脑必须协调视觉与身体的感觉、重力;大脑要运用这些感觉来计划一条绕过树的路,以免撞上树。脚踏车骑的愈快,感觉的刺激愈大,也就必须有更精确的顺应性反应。如果这个孩子骑车撞上了一棵树,表示他的大脑没有把各种感觉协调好,要不然就是协调的不够快。当孩子跳下脚踏车的时候,他的大脑也了解了更多有关重力、身体四周的空间, 以及身体如何配合摆动等,所以骑起来就一次比一次容易。这就是感觉统合发展的历程。
神秘的内驱力
人类和地球上的动植物,在生命的存在过程中,都担负着两项任务。一是发展生存能力,另一项是顺应环境条件而进化。这是基因进化的内驱力量。
每个孩子都需相当大的内驱力来发展感觉统合,这是为生存而应具备的必要发展过程,我们不必告诉他如何在地上爬、站起来或在往上爬,自然的天性会由体内指挥孩子去做。从观察一个孩子如何在其环境中找机会求发展,如何一再尝试,直到成功为止,我们便可明白,如果没有这种趋向感觉统合的内驱力,我们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发展。因为这种内驱力是如此之大,所以我们总以为大部分的"感觉一一动作"发展都是理所当然的,自然的天性会自动协调好它们。
基础砖块
在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用各种活动来发展"基础砖块",它们成为日后更复杂、更成熟发展的基础。对于一种活动,也会一再地练习,以便掌握第一项感觉和动作的要素。有时,也会回过头来,练习早先的一项发展步骤,然后再继续新的步骤。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小孩子走路之前的"基础砖块":先是把头撑直、坐好、手脚并用的爬然后才用两脚走路。虽然,感觉发展不容易像这样明显的看出,但感觉也是按照"堆砖块"的次序来发展的。首先,小孩子发展的感觉,使他明白自己的身体,及其与地球引力间的关系,然后这些作了基础砖块,帮助他发展视觉听觉,这可使他知道与他身体有相当距离的事情。视觉(包括阅读在内)是在婴儿与幼儿"感觉一一动作"活动中,所形成许多基础砖块的最终产品;一切学习能力、行为与情绪的成长也是同样的,每件事都要靠"感觉一一动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