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面临的困境
特殊教育学校,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言语-语言康复上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
一、介入较迟,导致康复效果不明显 有研究指出,语言干预训练对语言发育不良儿童很有效果,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现实的问题是,一些特殊儿童的父母,对于孩子早期的言语-语言干预治疗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错过了最佳干预期,从而导致后期干预治疗的效果不明显。 疗程越长,效果越稳定。当前我国的学前特殊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一项对江苏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都是近几年里创办的。在这些学前班任教的老师中,真正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懂得特殊儿童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大部分班级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活动安排也不够科学合理。 二、言语-语言康复资源的缺乏 其实,无论是特殊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还是其他的类型的康复,都是一项花费高昂的的教育种类,它需要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来提供支持,其中,外部资源具体指的是干预的场所和设备,包括一些语言矫正的康复治疗室、语言矫正仪等等,偏重于具体物质形态......而内部资源则是指言语-语言干预的课程,以及领域内专业的干预老师,偏重于心理层面。 1.康复场所和资金的缺乏 外部的硬件设施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干预中心以及干预设备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言语-语言康复的成效。其次,对于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的场所也具有严格的要求。特殊学校的康复用房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对象的特殊性。是指接受的对象都为一些言语—语言发音的患儿,他们不具备与正常人一样的学习能力。 2、干预训练的阶段性。任何的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按照计划和步骤来达到学习康复的效果,并且每个患儿都有其障碍的特殊性,需要进行个别康复教学。 3、特定康复器材的配置等。根据患者的语言障碍程度运用不同的器材,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由此,我们可知,一些现代化设备可以提高康复效率。但因为这些器材普遍比较昂贵,而学校的资金短缺,根本无法提供好的设备去让学生们运用、实践,这些现实的条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殊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课程的质量。 2.缺乏标准的言语-语言康复课程指导 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三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其中的一些亮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在课程内容上,一是要注意与普校生义务教育课程及门类的发展方向大体一致,二来,又要针对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增设一些特色课程。遗憾的是,此方案并未对各类障碍的康复提供详细的课程指导。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各培智学校普遍缺乏明确的、系统的语言康复内容,导致培智学生的语言康复内容一般照搬或截选语文课程里的内容。使得语言康复空有外壳,而难以收获实际的康复效果,体现不出康教思想的结合性。 3.专业化的言语-语言康复教师短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言语康复需求的人群和数量不断攀升,而康复人才却资源短缺,这样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专业的康复教师的缺乏,是制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重要因素。面对言语障碍人群这个庞大的群体,我国从事言听康复的人员仅0.45万。而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总数的一半左右。也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当前对言语-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我国语言治疗师的培养起步较晚,最早是由医疗院校的康复专业,发展到一些高校建立言语听力学专业,未成体系、规模太小,无法大量的输出更多优质言语康复师。 三、特殊儿童父母对言语-语言康复技能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