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大开眼界, 她把丹佛模式用!活!了!

来源:暖星社区
2019-09-04 15:38 909 0 0
早期干预丹佛模式是被验证有效的主流自闭症干预方法之一。

丹佛模式概览

早期干预丹佛模式是被验证有效的主流自闭症干预方法之一。很适合学龄前儿童家长和治疗师使用,这里的早期指的是两三岁被确诊或者疑似自闭症的时间点,如果是大龄的心智能力很弱的孩子也可以参考使用。

这个流派是由美国加州大学mind研究所的萨利、罗杰斯教授和知名自闭症研究机构autism speaks自闭症之声的首席科学家杰拉尔丁、道森共同开发的早期综合行为干预方法。

丹佛模式不排斥其他的干预方法,实际上它是在应用行为分析ABA和关键反应训练PRT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了人际关系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的教学实践,可以说是家庭干预的经典之作了。

那么,丹佛模式究竟

大家除了可以通过书籍进行详细了解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丹佛模式》

还可以

听听我对丹佛模式的解读和应用心得体会。



本书篇幅很大,

以下是为大家精选的若干要点:

简练版

一. 孤独症干预要为什么要早期介入?

二、丹佛模式蕴含的重要理念:家庭干预+自然情境

三、丹佛模式介入的一些关键技巧

1.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做好玩的家长r做好玩的老师

3、排除干扰

4、搞清楚孩子的社交舒适地带

5、跟随孩子的引导以参与到活动中

第一步、就是要找到感觉社交常规的节奏

第二步、是要构建活动库

第三步、是优化孩子学习的能量水平

6、非言语沟通技巧

懒人如果不想往下看,扫一扫二维码,免费收听完整版解读哦~

详细版

1、孤独症干预要为什么要早期介入?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自闭症孩子的每周有效干预时间要达到至少20小时,也就是每天至少3个小时的干预,如果是严重的孩子,密集干预的时间会相应的要多很多,才能有很好的效果。

而越早干预,孩子的干预效果会越好。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婴儿在出生后大脑还在持续的发育,我们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持续地刺激孩子的社会性和沟通发展,就有可能引导孩子的大脑回归到正常的发育轨道上来。

美国权威的联邦卫生健康研究与质量机构,在2001年发布了一份自闭症早期干预研究表明,早期的密集干预能够改善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而如果父母能够学习且在家里使用早期干预技术,孩子的预后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

2、丹佛模式理念:家庭干预+自然情境

送到机构去,每周是可以达到20个小时的,如果再加上在家庭中的时间,干预时间甚至可以翻倍!

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邀请家庭参加父母干预课程的训练,每周只上一个小时,连续上12周,很奇妙的是,这些父母经过每周的训练之后,回家根据要求完成干预任务,孩子的注意力、沟通和社会性能力和游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个训练最核心的,就是基于父母与孩子普通的日常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参与、沟通和学习能力的。

一位家长说,我非常喜欢这个方法,因为它非常自然,我们学会了和孩子在一起做高质量的游戏,一旦我学会了这些基础技能,我就会把这些技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每件事情都变成有效干预孩子的机会。我不用再绞尽脑汁的制定计划,而是轻松地自然而然地把每天的日常活动都变成学习的机会。玩玩具和其他物品游戏、社交游戏、看书、吃饭、做家务、洗澡穿衣睡觉等日常照顾活动,都是我帮助孩子进步的重要机会。

也就是说,她和孩子相处的每时每刻,都能够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得到学习,而不仅仅是孩子在机构上干预课程的时候才能学的到知识和能力。

在清醒的时候,每时每刻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大家可能会想,每时每刻都学习,孩子岂不是很累?不累,其实每时每刻的学习贯穿了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清醒的每时每刻都在学习,甚至睡觉的时候都在学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

3、丹佛模式介入的一些关键技巧

1.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做好玩的家长r做好玩的老师

3、排除干扰

4、搞清楚孩子的社交舒适地带

5、跟随孩子的引导以参与到活动中

第一步、就是要找到感觉社交常规的节奏

第二步、是要构建活动库

第三步、是优化孩子学习的能量水平

6、非言语沟通技巧

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普通的婴儿在醒过来了,咿呀学语,玩自己的手和脚趾头,然后看到一个塑料摇铃玩具,她把摇铃拿起来扔出去了,玩具掉在地板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然后妈妈听到声响走过来,情绪紧张的查看她有没有事,并和她说话。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发生的事情,孩子就学习到了有关重力,因果,情绪和词语的知识。

然而自闭症的孩子,就有点不太一样了。他可能注意不到就在自己手边的玩具,而是被窗帘缝透过来的光感兴趣,并且对闪闪的光线如痴如醉。于是她花很长的时间来回地摇动自己的头,体验光线的变化。当妈妈走过来抱起他,和他说话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注意到妈妈,他不看妈妈、不关注妈妈的表情,也不会转向妈妈的声音。他对光线的注意力,已经阻碍了他本来应该要从环境当中学习的机会,也就错失了像上面提到的普通孩子学习到的那几个知识。

那如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在丹佛模式中,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是所有干预活动开始的前提条件。

而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有一个度的问题,要随着孩子的特点来做。在具备足够积极性和热情的基础上,我们就看孩子喜欢的什么样的刺激了,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对某些物品和玩具感兴趣,并且会花大量的时间反复摆弄和玩耍。如果你孩子有特别喜欢的玩具,那你就可以轻松的找到游戏的游戏素材了。


案例1

书里讲了一个2岁多的巴博的例子,巴博特别爱电视遥控器,对别的玩具都不感兴趣,醒着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电视机前,握着遥控器,让电视一直开着,然后他自己不停地换频道,如果你关掉电视或者拿走遥控器,他就会大发脾气。

她妈妈在学习了丹佛之后,怎么做呢?

妈妈注意到巴博在姐姐挠他痒痒的时候,会露出短暂的笑容。妈妈也尝试挠他痒痒,令她惊讶的是,巴博竟然大笑起来了,这是妈妈从来没有发现的情况。在巴博大笑之后,妈妈没有马上拿走遥控器,而是继续挠他痒痒。等到巴博放松之后,她轻松的拿掉遥控器,然后藏起来。继续和他玩。后面妈妈还发现巴博还喜欢妈妈在他脖子和肚子上吹出声音,巴博和妈妈一起探索越来越多的好玩的事情之后,他对电视的关注慢慢少下来了,情况越来越好了。

这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儿子就很喜欢手机,每次和他约定好看完一集就收手机,很少能够让他主动交回手机。于是我就在一集动画快结束的时候,开始抱着他和他一起看,并且告诉他,我们看完这集动画,就玩转圈圈或者蹦蹦床或拍篮球或者被子卷卷卷的游戏。这些都是他很喜欢的小游戏,他会自然而然的把手机交给我,因为他知道后面妈妈要和他玩了,妈妈比手机好玩多了。


案例2

如果孩子对任何物品都不感兴趣,一天到晚只爱背靠沙发,看窗外发呆不理人,这怎么办?

书中的马提亚就是这样的孩子。马提亚的爸爸在学习之后,开始有意识的想尽办法找到和马提亚互动的方式。爸爸尝试把马提亚从沙发上举起来,然后再丢到沙发上,只要爸爸把他抛到空中,马提亚就会发笑。爸爸不断重复这个游戏,马提亚开始明白了这个游戏规则。

在做了很多个回合以后,马提亚开始主动走到爸爸跟前,等着爸爸把他举起来再丢下来。后来爸爸发现了更多的好玩的游戏能让马提亚主动找爸爸玩。

比如早上起来的时候,爸爸会拿着玩具熊和他在床上玩闹,这是马提亚第一次对玩具感兴趣。然后洗澡和擦身体的时候,爸爸还学会了唱“头发肩膀膝盖脚”这样的歌,逗马提亚开心,马提亚甚至会讲出一些单词了。从孩子只会自己呆呆坐着,到开始主动找爸爸玩,然后玩出语言,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这两个案例的爸爸妈妈,都从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和孩子开始互动,到后面挖掘到了更多更好玩的互动游戏,从而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他们身上来。


做好玩的家长,做好玩的老师

那么我们完成了抓住孩子注意力这第一步之后,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第二步就是登台扮演你的角色。我们就要把自己扮演成幼儿园或者特教老师。当然这个老师要是那种好玩的老师。这时候,我们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让孩子能够看清我们的脸,表情和嘴形。

比如,你要和他玩很多的游戏,或者互动交流,甚至吃饭的时候也是,我们要调整自己的位置,让孩子完全看清楚我们的脸和眼睛。都尽量让他坐下来,我们坐在他的对面,这样有助于他集中注意力,并且有了椅子的支撑,他就不会轻易地跑开。

在孩子关注能力还比较弱的时候,和孩子说话我们要尽量站到孩子面前,蹲下和他保持同样的高度,让孩子注意我们的话语和表情。

当然到后面孩子能力比较好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在不看我们甚至我们在另一个房间说话的时候,她也能注意到并听懂我们说的话。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没有意识到坐在孩子对面吃饭有多么的重要。

作者说在孩子的碗里放很少他喜欢吃的食物,然后他很快就吃完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问他,你要吃什么?根据他的回答拿相应的食物给他。这期间的沟通也会有很多,比如,他很喜欢的西兰花,我就会说,西兰花像一棵树,一棵绿色的树,妈妈把小树放到你嘴巴里,啊呜真好吃。

比如,我家做饭很少放辣椒,但是有时候我会放辣椒酱,你拿起来吃,说好辣好辣,辣到我眼泪都出来了。孩子就会被逗乐了。我给他吃过一次辣椒,很辣,他后来就知道他不能吃辣椒,问他要不要吃辣椒,他就会回答不要。这个“不要”的否定回答,我们练习了很久才练出来的。

吃完饭之后,还可以让孩子帮忙把碗筷收拾进厨房。我儿子现在每次吃完饭,都要求自己把自己碗里的饭吃完,吃不完就会倒我碗里让我吃,然后自己登登登拿着他的空碗到厨房里自己洗。这个习惯主要是他爸培养的,让我们家受益良多啊。现在我们家孩子现在能力已经到了可以自己乖乖用筷子吃饭了。

排除干扰


为了能够持续的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进入学习的状态,接下来的第三步,我们还需要排除干扰。

像手机、电视机、散落在地上的玩具,这些都会成为影响我们抓住孩子注意力的敌人。当我们要和孩子玩一样玩具的时候,要把其他的玩具,都屏蔽掉。

另外,第三人的在场也会干扰到孩子的注意力。要先从一对一开始,让孩子的注意力先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我最喜欢和儿子的玩游戏的地方就是床上,我把两张床拼在一起,变成了一个超大的社交游戏空间,每天睡觉之前,讲故事,和妹妹一起互动,玩被子卷卷卷的游戏,甚至蹦跳,玩够了,躺下来的时候,我们四目相对,这时候,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干扰到我们俩,我和他唱歌,回顾一天发生的事,乐趣无穷。

搞清楚孩子的社交舒适地带

我们需要做一个小试验,了解孩子在什么位置看我们或者享受我们陪伴会是最舒适的。这个距离就是孩子的社交舒适地带。每个孩子都不同。

书里面讲到了马提亚的案例。他爸爸开始观察自己的位置的细微变化会对马提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玩飞翔的游戏时,爸爸有意把一会儿把脸拉远,一会儿把脸拉近。当爸爸把脸挨近时,马提亚会把爸爸的脸推开。当爸爸让马提亚坐沙发上,他自己往后靠离他远一些,马提亚的眼神会更容易跟随在爸爸身上。于是爸爸发现,在玩动作游戏时,他们之间的距离稍微大一些,效果就越好,因为这些距离,会激发马提亚更多的热情去寻找爸爸,然后继续游戏。

大多数父母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会和孩子的脸保持一个手臂以内的距离,这样我们总可以用手摸到他的脸,这是和孩子交谈互动的自然距离。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舒适的处理这种距离内的互动。而有的孩子,可能父母一碰到他就会大叫,脸距离的很近,会让他很难受,这就需要父母把握好合适的距离了,先从远到近,慢慢的通过改善亲子关系的距离来拉进和孩子的社交舒适带。

跟随孩子的引导以参与到活动中

常见的现象,孩子在玩自己的游戏,而父母不断的打断他的注意力,想让他玩新的游戏或者加入新的活动。这时候孩子会不理睬,甚至会变得愤怒和烦躁,搞得鸡飞蛋打的。看着孩子对新活动毫无兴趣,我们会有一种挫败感。这时候,妙招来了,就是不要试图主导孩子的注意力,而是跟随孩子注意力,加入他当前的活动,并跟随他一起游戏。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要学会积极倾听

下面我们来讲一个综合利用这些技巧的例子:

爸爸在和2岁的多米尼克在地板上玩积木。多米尼克把手伸进袋子里拿积木,这时候爸爸在耐心的看着多米尼克的行动,这是一个积极倾听的过程。

然后爸爸说:哦,这是积木,你喜欢这些积木啊。这是解说的过程,爸爸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积木说,给你。这是一个帮助的过程。

过了一会儿,爸爸问,多米尼克,能给爸爸拿一块积木吗?这是一个让孩子模仿爸爸给积木的一个过程。

多米尼克拿给了积木,爸爸说,谢谢,我们一起搭积木吧。他们一起搭积木,一块加一块,直到积木塌了,爸爸就会和多米尼克对视并大笑。过了一会,多米尼克又开始搭积木,爸爸又跟着玩,并且不停的解说、帮助和模仿。因为爸爸的跟随式的陪伴,多米尼克一直守在积木旁边,他的注意力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因为爸爸是一个很好的玩伴,他们一起创造了一个有趣的游戏。他们玩游戏的过程产生了很多互动,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学习机会。

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 加入孩子的游戏,有的孩子会很抗拒大人加入游戏带来的变化,不用灰心,让他习惯就好了,用有趣的陪伴帮助他接纳你进入他的社交舒适地带,他一定会接受的。

和一般的孩子不同,自闭症的孩子不觉得社交互动是值得做的事情,有时候孩子就是因为不够快乐,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学习,两个人都很快乐是极其重要的,港剧里面那句,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这句话一点没错。孩子玩的越开心,他参与互动的时间就越长。

第二步是要构建活动库

在机构里面,我观察了孩子在和PCI老师玩游戏的时候,他一开始很喜欢一些游戏,但是后来慢慢地不愿意配合了,甚至没有零食的诱惑就不愿意配合,其实就是孩子对这些活动玩腻了,他需要更多的新的刺激。这时候,就得把这些活动稍微暂停一段时间,开发一些新的社交游戏,也就是丰富我们的社交常规库了。

比如增加新的句子,新的音效,新的步骤,加入新的道具或者新的成员来给孩子惊喜,这些变化能让游戏更持久。

时不时地更换一些游戏来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参与感,这需要我们要多有创造性才行。

第三步是优化孩子学习的能量水平

只有当孩子注意力集中,有意识地参与并融入活动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那么,孩子过度活跃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你不需要马上停下来,只需要更温和、平缓、安静地继续,减少对他的刺激,他就能慢慢平静下来了。你也可以带他做能调节兴奋和活跃度的活动,比如深呼吸,比如轻饶的抚摸他的后背,反复的念“哦,好了好了,没事了,一会就好,没事的”这样的话,或者唱一首轻柔的歌让帮助他平静下来。

那我们该如何激活不够活跃的孩子呢?

比如,利用弹跳,晃动,旋转或者快节奏的动作和歌曲来让孩子先动起来。总结一句话,坐什么坐?站起来嗨。上课之前跳个舞,也是可以的。

比如,利用能够发出巨大声音的哨子之类的,吹一吹,叫醒孩子的耳朵。我曾经在群里看到有一个妈妈,就用那种餐厅点餐的那种按铃,每次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就先按按铃,然后他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也按按铃,按按铃这个已经变成强化他学习的动力了。

我们还可以用触摸的方法,来带动一个很不活跃的孩子。给他摩擦或者按压他的手脚,让他在垫子上滚来滚去,向他的手心或者肚子上吹泡泡。或者挠个痒痒也是可以的。

总之就是要找办法,让孩子带着平和快乐的笑容参与到学习当中来,这些社交场会的互动,能够增加我们和孩子互动的fq,也就是快乐指数,和孩子进行更长时间的社交互动,不断优化孩子参与学习的能量水平和活跃程度,增加沟通。

非言语沟通技巧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资讯平台,关注融合教育行业动态和政策,坚持为从业者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多项学习服务,促进融合教育传播和发展。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