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今年年初,我们报道过市二院儿童康复中心有一位叫孙梦婕的语言治疗师创新制作了图文卡片,并借由交流板强化患有脑瘫、自闭症等孩子的语言训练。
一年时间过去了,孙梦婕的交流板有了新的内涵,接受训练后,有孩子已经可以正常上幼儿园了。
“你喜欢哪一个?用小手点一点。”
“嗯,嗯……”轩轩(化名)的手拍拍印有小猪的卡片。轩轩奶奶在一旁笑了起来:
“他就喜欢小猪,睡觉的时候也有一只小猪要抱着的。”这是今年年初,孙梦婕“送康下乡”时的场景。
8岁的轩轩同时罹患唐氏综合征和脑瘫,不会开口说话,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无从表达。
对此,孙梦婕利用这类孩子视觉敏感的特点,创新制作了交流板和100多张可撕贴的图文卡片,让卡片代替孩子“发声”。
“我想上厕所了,就可以点一点上厕所的卡片;想吃点什么、喝点什么,也可以点相应的卡片。
这样一来,小朋友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同时也是对他认知和语言的一种训练。”孙梦婕说。
将近一年时间过去了,这种建立在视觉引导基础上的语言训练模式又有了新的发展。
起初,训练卡片的内容和应用场景比较单一,大多是最基础的名词、形容词等。
随着训练的深入,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卡片上的内容慢慢升级成为有逻辑性的生活场景。
豆豆是一名4岁的自闭症女孩,孙梦婕带领她到“超市”里“购物”。
孙梦婕把A4纸裁成小房子形状的“超市”,“超市”里分门别类地排布着:零食、玩具、水果、服饰……
“豆豆(化名),我们来逛超市啦!你要买什么?”“可乐。”豆豆认准卡片上的内容,清晰地说道,并随即撕下可乐卡片放进小篮子里。
“接着买什么?”豆豆不说话,直接伸手撕卡片。“豆豆,要说出来哦。”“还要海苔。”
孙梦婕还把图文卡片应用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我可以用交流板和卡片和孩子说,我们现在要上课了,接下去玩什么呢?可以玩拼图,可以画画……
这些都可以用卡片来表示,孩子们就很清楚这堂课自己要做什么。第二天再来的时候,他就能自己贴上去。
借由交流板和图文卡片,经过层层递进的语言训练后,不少孩子的语言和认知水平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今年9月,豆豆顺利上了幼儿园。“刚来康复治疗的时候只会说两三个字,人也是很懵的。现在可以说完整的话了,也知道买东西要到超市买,洗澡要去厕所洗……
幼儿园老师说在园表现还可以,只是语言表达上没其他小朋友这么快、这么好。”豆豆妈妈告诉记者。
看到孩子的进步,孙梦婕很是欣慰,她决心将利用交流板和撕贴卡片的训练课程继续深化到集体课当中。
“适时摒弃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挑选能力好的5、6个小朋友组成小班上课,让他们适应集体学习的氛围,为上幼儿园做铺垫。”孙梦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