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前段时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学习困难”门诊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称
“第一次听说这样的科室,长见识了”
还有网友表示相见恨晚
“要是自己小时候也有就好了”
还有一大波“大龄儿童”想问医生,我这年龄,还能看吗?
更有网友脑洞大开
“上班困难科室了解一下?”
从全国来看,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医院不在少数。公开报道显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等多家儿童医院均开办了“学习困难”门诊。
虽然网友们对“学习困难”表达了种种感同身受的调侃,但其背后的医学原因值得更加严肃的思考。
如此火爆的“学习困难”门诊真的像网友理解的那样神奇,能让学习成绩“一日千里”吗?
什么是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开始,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育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知处理过程的异常,由一组障碍构成,表现在阅读、书写、计算及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害。
也就是说第一,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其智力测试的分数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具体地说,在某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第二,学习障碍儿童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上有一定的缺陷;第三,这些能力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发育迟缓等)所造成的,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的;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是需要额外的辅导和训练。
不妨先听听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8岁男孩伊桑的故事。
他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他每一门功课都很差,英语3分,数学2分,甚至连踏步都不在节奏上。
他总是漫无边际的神游,对所有人的话充耳不闻,无法控制地破坏集体纪律。每天迟到、被罚站,作业错一大堆,还跟同学打架......面对父母老师的严厉指责,伊桑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
(主人公伊桑的作业本)
可谁也不知道,伊桑眼里的世界是那么不同:书上每个字母都在“跳舞”,数字会变成小章鱼溜走......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像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
(伊桑做题时的心理活动)
而央视出品的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则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孩子们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展现了家长、教师和孩子是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直面困惑、冲突与焦虑。
将目光聚焦这一群体,真实展现了三个孩子父母的行动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生动阐释了“爱和接纳是最好的解药”。
(《我不是笨小孩》中模拟阅读障碍患者眼中的世界)
“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的神经发育问题是造成“学习困难”最常见的因素,在医学诊断上大致包含以下4类:
1.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就是俗称的多动症;
3.精神发育迟缓:主要是现在认知、智力、言语、理解、模仿、社交等行为落后于同龄孩子;
4.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
这当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是最常见的,这些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特别容易分心、发呆、畏难,影响了学习成绩;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这些孩子会将字看反或颠倒,很容易跳行或漏字,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到考试和卷面成绩。
此外,还有一些更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比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我们通常又叫做自闭症,这些孩子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在本质上是有缺损的,这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和后天的家庭教养无关,如果能及早确诊并实行早期干预,也会有一定的收效。
“学习困难”门诊不卖“聪明药”
很多家长在刷到“学习困难”门诊的视频后,纷纷感叹自家的孩子“有救了”。仿佛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可以像感冒一样,吃上几颗药就可以痊愈,变成一个“小学霸”。
但实际上,很多“学习困难”的孩子,自身并没有太大困难,只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理或学习环境不合适,导致其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建议父母先在家进行一些调整和改变:
01
尽可能减少学习空间里的干扰因素
由于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外部刺激吸引,所以在孩子学习时,父母应最大限度地清除周围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除了其他家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看电视、玩手机、大声聊天喧哗外,还要注意把孩子的书桌清理得没有干扰物。
但凡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之类的,都要事先拿掉,平时给孩子买的笔、橡皮、尺子等文具也不要太花哨。
如果父母需要在旁边陪孩子,最好自己也能做到专心看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给孩子一个榜样。
02
帮孩子调整好学习状态
良好的身心状态是孩子保持专注的基础,所以,父母要确保孩子学习时,状态已经准备好。
如果孩子喜欢运动,放学后、做作业前,不妨先带他在外面活动一番,让他宣泄掉旺盛的精力再开始学习。
脑科学研究表明,运动之后的大脑,更容易保持专注。
如果大脑一直像上紧的发条一样不停运行,没有机会调整,孩子想保持专注可能也是有心无力。
所以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尽量不要把日程排得太满。
学习过程中,孩子如果有要吃东西、喝水、上卫生间等不良习惯,父母可以通过制定规则、做好时间管理等方式,有意识地帮孩子进行调整。
03
平时加强专注力的培养
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专注力,父母平时至少要做到两点:
一是孩子做事时不频繁打扰孩子,让孩子有机会养成专注的习惯;
二是少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以免孩子习惯了高强度刺激而难以安静地学习。
无论何时,父母给予孩子的充分、无条件的爱,都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