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孩子缺乏安全感,心理上就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孤独症的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就会表现出躁动易怒的症状,这样十分不利患儿的康复。
所以家长们要注意了,一定要想办法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这不仅是为人父母的职责,也是帮助孩子尽早康复的有利条件。
安全感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孤独症儿童常常表现出的情绪反差甚至坐车极端行为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孤独症儿童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甚至有时父母老师也难以接近他们。因为孤独症,孩子往往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不安感常常会笼罩着他们。
比如当孤独症儿童渴了、身体出现不适或需要某样东西时,他们不知如何表达,就会常常使用哭闹,甚至自残的方式来表达。孤独症儿童如果安全感得不到满足,他们容易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恐惧、焦虑情绪,社会交往中往往会出现极端表现,比如会出现自残或攻击行为,在他们眼中这只是他们得到平静的方式之一。
(1)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应该从与父母的良好互动开始。如果我们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孩子会有比较放松的状态,自闭症症状也会有所缓解,而家长本身的心理状态也最为平和。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2)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需要有孩子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满足孩子心理上的安全踏实感。 不良的环境刺激会使孤独症儿童感到焦虑不安,比如环境中的嘈杂声、家长之间的争吵声、斥责声等不良刺激均会使孩子感到烦躁不安。 (3)学习时鼓励更重要 孤独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老师或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教导孩子合适的技能。 在孤独症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当无法完成教导的东西时,孩子们常会感到不安和恐惧。这时家长老师不能急,需要多鼓励支持孩子,同时循序渐进地来帮助孩子学习技能。
(1)针对性:
任何行为问题都有其原因,相同的行为表现也可能有不相同的原因,找出原因,有助于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
(2)预见性:
对孩子可能发生的问题行为进行预防性干预,比问题行为出现之后更容易处理。
(3)及时性:
当特殊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进行处理。
(4)奖罚分明:
家长对孩子的某些行为表现,应该进行一定的分析,对不良行为要进行矫正,对良好行为要及时肯定与赞赏,让孩子对奖罚与行为有明确的区分。
(1)消除诱因:
在问题行为出现前及时消除引发问题行为的原因。
比如,如果孩子听到某个电视节目的声音时会叫喊,就通过调低电视声音或转台等方式避免孩子叫喊。
(2)行为替代:
预知孩子即将出现问题行为时,可以引出其他良好的行为来替代不良行为。
比如,当孩子以拉扯的方式来表示与他人接近的时候,家长可以辅助孩子与对方握手;让孩子模仿两唇闭合,鼓起两腮,这样就不能大声叫喊了。
(3)提前预告:
如果自闭症儿童对新的环境或任务反应较大,而导致问题行为,父母可以预先告诉孩子转变的内容,或与孩子进行模拟练习。
比如,在上商场购物前,和孩子说好购物内容,达成“合约”,并坚持履行。
(4)指示辅助:
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是由于他们不明白要求而发生的,父母可以给予他们清晰的指示,示范恰当的行为,也可以在问题行为出现的初期给予及时的帮助,从而减低问题行为加强的机会。
总之,规则意识其实就是训练孩子具备一定的底线思维,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怎么做是对的,什么事情怎么做是错的;什么事情在什么情况下做会受表扬,什么事情在什么情况下做会得批评……具备一定规则意识的孩子融入任何组织,适应能力会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