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有部分家长反映,孩子上学总是闷闷不乐,究其原因,是孩子不会交朋友,下课后,小朋友们都在玩游戏,自己不知道如何融入进去,在人际关系上无法获得幸福感。除了课业成绩的关心、物质的供应外,父母在孩子的交友上,也要帮忙推一把!
交朋友是件很复杂的事,需要花时间学习、经营和维持,而孩子会出现人际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造成。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孩子出现人际障碍的一些原因,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哦!
因家庭结构小,失去过去大家族亲朋好友常往来及街坊邻居在外玩耍那样自然的环境,孩子的休闲时间常用在看电视、玩玩具上,没机会与同龄的小朋友互动,学习应对进与退、施与受,也不善于和他人分享。
人与人之间常常靠碰触来互动及传递情感,例如拥抱、握手或是亲吻等,触觉系统对于孩子人际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一般孩子很喜欢和同伴玩耍,或是利用下课10分钟的时间到人多的地方活动,而触觉敏感的孩子便会与别人保持距离,避免去人很多的地方,久而久之就会给人不合群、孤独、自我的负面印象,从而影响到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家长对孩子万事包办代替的方式,使得孩子锻炼机会少,无法从日常生活中获得自信心,在家以外的地方更是缺乏安全感。只有自信心强的孩子,才会勇于向外发散。所以,平时多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能让孩子做主的事情尽量让娃自己做决定,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高中的青少年显然不爱和小学的小不点一起玩,因为嫌弃他们什么也不懂,玩不到一起去。同理,能力相差悬殊的孩子们,是玩不到一起去的。哪怕你百般撮合,他们也无法融入彼此,想要交朋友,首先要有相似的能力。如果想要更好的朋友,就需要提升更高的能力。
社交是基于某些兴趣爱好主题的。不然,两个人就算坐在一起,也没有可供交流的内容呀。因家庭环境、父母要求的不同,孩子接触的兴趣也不一样,朋友间的话题便开始产生歧义,但孩子在求学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同伴肯定,最怕有“朋友会的我不会”、“朋友说的我不懂”的疏离感,这样的疏离,或多或少会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
个性绝对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主因,有的孩子害羞、没自信;有的希望获得肯定,却常看不到自己优点;有的小孩则太强势、不懂分享、不肯妥协,有的则个性太冲动、不能忍受挫折。
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在学校只和发小玩,不和其它小朋友玩,其实想想孩子和发小之前已经认识很久了,其他的同学都是刚认识的,孩子自然是和发小玩得多,等过一段时间和其他同学相处时间长了自然会有新的朋友。
父母想要帮助孩子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就要多为孩子营造交友的环境。
如何为孩子营造交友的环境?
1、寒暑假时,可安排孩子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在竞争的环境下,通过营队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相处,学习应对进退,与他人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团队合作。
2、可以与几位有相近年龄孩子的亲朋好友轮流组团,固定一个周期,例如每周或每月,带所有朋友的孩子一起出游,这么一来,孩子不但能学习跟父母以外的长辈相处,也有机会接触不同背景的小朋友,开启另一层结交朋友的机会,而家长间也有共同分享的话题,这方法对孩子及家长的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收益。
有的孩子感统失调,对触觉防御过当,害怕别人的触碰,会排斥集体活动,纠正的关键是提供有益而丰富的触觉刺激,家长可以陪孩子玩以下游戏:
玩泥巴
适用学员:胆小、粘人、爱哭、孤僻、怕与人接触、怕拥挤的孩子。
训练方法:准备一个盒子,倒进一些面粉,加上墨水或彩色颜料,加水和成泥巴状,让幼儿用手揉成各种形状,简单的圆球、方块,或香肠、面包、汉堡皆可。也可用橡皮泥,捏成各种样子,设置场景以增添趣味性。
延伸活动:让幼儿穿上工作袍,玩得尽兴些,即使弄脏衣服也没关系。
抱呀抱,亲呀亲
适用学员:焦躁、粘人、坏脾气、发音不准、偏食、动作慢的孩子。
训练方法:将幼儿抱在身上,妈妈用脸颊或额头摩擦幼儿的脸,或相互亲吻脸颊。妈妈也可用头发接触幼儿脸部,但要注意头发的清洁及幼儿的反应。爸爸可以用未刮除的胡须轻触幼儿的脸。
延伸活动:可以稍微用力紧抱幼儿,强化触觉和关节讯息。
上述这些方法,可以对孩子的触觉脱敏起到一定辅助作用,若想孩子的触觉敏感得到更好的改善和提升的话,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专业的感统机构。
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触觉脱敏训练,对孩子的全身及局部的皮肤神经细胞进行脱敏,降低孩子触觉敏感度,让孩子更好的适应与他人皮肤的接触,接受环境刺激的变化。
同时通过感统训练还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力、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语言表达、情绪管理、运动协调等各方面必备能力,提升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