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带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小孩的情绪大多不稳,其性子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遇事不顺就闹脾气,但大多通过“转移注意力”“讲道理”等手段哄哄就可以解决。但同样的情景对于自闭患儿的家长无疑是个难事。
用另外一个物质去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吗?可是在患儿的世界,也许你不知道对他来说什么是真正感兴趣的。
讲道理吗?且不说他是否能理解你所说的话,发脾气的患儿根本就听不进去。
不做处理,等他闹够了就能消停了吧?可自闭患儿的“闹”并不简单,一哭起来,1个小时可以不停歇,甚至有些孩子在着急的时候会用手拍打自己的头,让事情更趋于严重化。
那难道就只能顺着孩子的心意,要什么就只能给什么吗?
NO,顺着孩子的性子确实是一种缓解孩子情绪的方法,但却并非长久之计。在面对一些事情,该给予孩子引导的便要加以指导,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要开展这一步工作,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要正确看待自闭患儿发脾气的行为,就像我们到药房买药一样,先要知道自己对应的是什么症状,再对症买药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自闭患儿为什么更容易急?
和我们一样,无论是开心还是生气,都有一定的缘由所在,自闭患儿也如此。也拥有着丰富的思想情绪。只是他们表达出来的形式有所不同。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平和表达自己的不开心和生气。看到的往往就是我们看到的,想要吃饼干就要一定有饼干,想得到的模型一定要有,否则就大发脾气。
有些父母会将这个原因单纯归咎于“自闭症”导致的,但这个说法并不全对。并不否认,有大部分自闭症孩子由于大脑存在发育迟缓而致使孩子的注意力和控制力等方面比正常儿童都会弱一些,因此更不懂控制情绪,就像老旧的刹车带一样,有心而力不足。
另外,自闭症孩子的感官也较常人更为“敏感”,遇到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声音,温度等变化时,进而让他们身体感到不舒服时候,他们也会尖叫,哭闹。
再有一个便是要考虑是不是孩子的需求没有顾及到。自闭患儿因为没有足够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述求,和自己的心愿。而家长和父母因为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不够而容易忽略自闭患儿真正的想法,这也是导致孩子出现急脾气的原因之一。
小贴士:
当发现孩子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高的时候应该要考虑是否自己或是身边的人对孩子发脾气这行为进一步强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一时间吃不到小熊饼干,一哭就立马可以吃到;到了收玩具时间,但孩子还没玩够,你一收,他就开始尖叫,发脾气,为了不影响周边的邻居,你不得不让他继续玩;不想去幼儿园就一直闹到你同意等等。
这些默认型动作确实是可以一解燃眉之急,但星编要说的是,正是这些看似可以缓解的方法让星孩误以为发脾气等同于达成心愿,而致使孩子会一直想用让这个强有力的武器来完成自己的愿望。
找到孩子情绪过激的原因后,
我们再来看看该如何对症找方子?
在这世界上没有谁比父母更加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其中,父母亲的情绪更是影响孩子心态的重要因素。但多数的父母在心里总会有一把无形的秤,总会潜意识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一旦有这个想法,不但问题没能解决,反而使自己处于焦虑状态,甚至有些家长在着急情况下会打骂孩子。
事实上,要想好好处理这件事,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自身的心态,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优势,对于缺点也给予适当的提醒,先让自己的心态没那么着急。[1]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孩子为什么突然发脾气进行大概判断,如果是身体不适而导致发脾气,家长可以先进行肢体语言的安抚,例如拥抱,轻怕孩子的背部等,并看看孩子的情绪是否有所缓解,排查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当孩子情绪得以缓解后再来探究其发脾气的原因;对部分有语言能力的孩子,可以通过言语、手势等进一步了解患儿闹的原因,并引导孩子不舒服的时候该如何表达。一些没有语言能力的孩子,父母也不要着急,可以先记录孩子发脾气的可能因素,发脾气时间及持续时间多久等,这也是推测出患儿发脾气原因的方法之一。
相对的, 排除身体不适等主观原因引起患儿发脾气的因素,父母可以适当的给予注意力转移引导,比如:只要我数到5时,你不再哭闹的话,你可以得到一块糖果,这里要区分“有求必应”的情况;转移孩子注意力的选项不一定一定是孩子想要的,但一定有所关联,让孩子意识到听从指挥是有一定好处的。
当然,提前预防患儿发脾气最为很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父母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设置一些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又或者孩子在做了哪些事可以获得其相对应的奖励;比如跟小区的 孩子玩滑梯等活动,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排好队,轮流等待玩耍是正确的,插队是不可取的;再比如今天如果没有哭闹,晚上7点就可以去玩“游戏”半个小时等,让孩子知道他的愿望是有机会实现的。
写到最后
对于自闭患儿发脾气的干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且如同一般治疗一样,一定是越早开始干预,效果越好,否则随着孩子的生理发育,到了一定年龄,届时家长想要多做管理也很难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