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每天总是要记下一些事情,回顾一下一天的内容,才能更清楚。接和妈微信,和和目前在幼儿园上学,妈妈陪读。和和在幼儿园能听懂的老师集体指令已经不少了,别的同学在和他说话时他也能看着。妈妈在和孩子不在孩子是两个样,妈妈不在旁边时,孩子就很放松,跺脚什么的,起来跑走跺脚。这样会影响别人,我觉得没关系,只要别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由着孩子吧。澳洲有位家长说,那里的幼儿园是10点送去,2点接回,就是这样个环境,非常宽松。我觉得反而是我们对孩子苛刻太多,但目前就是这样的形势,我们该怎么做呢?尽可能地给孩子多一分宽松,少一分行为矫正吧。
妈妈在和妈妈不在两个样,透过这样的行为我看到了背后妈妈的压制。如果妈妈在和妈妈不在一个样,这个样子的行为水平不管高低,但都是孩子的行为孩子作主,说明妈妈的辅助不是强逼,我觉得就是在孩子的自由之路上就势给他一点点辅助,让他自主地走得更好。辅助孩子自己作好自己的主,而不是把孩子改造成家长所想的,想改造孩子成家长所想要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辅助孩子更好地成为孩子自己的,才是路。
孩子在课堂上起来跑开跺脚,别人看他他也能主动取消这样的行为,为什么孩子还在做呢?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凡行为必须在行为的原因上面着手。这样的行为影响课堂,家长关注的是如何去掉这个行为,但要去掉这个行为必须先找出行为的原因,而且我认为一个原因是环境对孩子太苛刻,不是孩子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我是由着孩子的,我过多地想到的是环境不容许他,不是他不容许环境。家长会想这样就无法上学呀,我觉得上学不是象汉普这样孤独症孩子的目标,汉普的目标是白领职业,这样的目标才是真正能帮助到他的。可以看到,面对孩子的行为,我更多的是考虑原因,更多的是由着孩子,因为他的理解力还不到。行为矫正第二,这是我的体会。
什么是第一呢?表达!孩子要起来跑去跺脚,这是孩子的主动行为,对于孩子的主动行为要做表达,此时的任务是教孩子表达这样的行为,比如跺脚。当孩子能先说跺脚时,家长可以说行,他听到后再去。后来,孩子说跺脚,家长说不,不让他去,还可以继续向后面塑造。孩子能听懂能说肯定和否定,孩子的表达就已经有全面突破的基础了,只有孩子表达出来了,只有孩子的表达越来越精细了,我们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就是行为矫正。所谓行为矫正是孩子表达出来后,对家长的行为进行了矫正,如果孩子表达不出来,家长的行为往往是不合适的行为。行为矫正,不只是家长矫正孩子,更多的是孩子矫正家长。行为矫正,就是沟通,是双向的。孩子处于弱势,老是受欺负被矫‘正’,这个正字加了引号,意思是非正。家长处于强势,只有孩子的表达准确和精细,才是对家长最好的行为矫正。
表达第一,矫正第二,表达就是最好的矫正。这些年来,我就是打通了孩子的表达通道,我才知道我做的差在什么地方,方向在哪里,如何做得更好,才能写出很多检查自己的文章。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越来深刻,那就是说明汉普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他在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孤独症和孤独症教育。
上学路上,汉普指着银行说进,我说不,汉普指着里面的坐椅说坐,我说好吧,坐五分钟。汉普表达出行为了,我不让他进,他于是就更进一层表达出目的了,我觉得坐一会也行的,于是汉普的准确表达就矫正了我的行为,于是孩子实现了他的目的。从行为表达到原因表达,这是孩子能表达出来后的一个伟大的跨越,行为表达到原因表达不知不常觉地慢慢在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被矫正的是我,汉普始终是要进的,他的行为没有改变,而是我的行为先是不同意,后来是同意,是我的行为被改变了。所以,是汉普矫正了我的行为,是汉普塑造了我的行为,是汉普差别强化了我的行为。当我们行为矫正孩子时,要换位思考,要给孩子矫正我们行为的能力,一边是我矫正他一边是他矫正我,于是有意义的双向商量就实现了。
汉普要买鸡肉卷,我不同意,一会汉普说大树,我说同意,汉普说买鸡肉卷,我们就去买了一个。汉普为什么说大树呢?因为不知道哪一次,我不同意买,他说大树,我说大树,结果又给他买上了,于是他现在是先和我说大树,我改成同间,汉普就说具体的事情了。理解力的层次递进,是用鸡肉卷来强化的。只说鸡肉卷那是不给你吃的,于是,汉普就说第二个层次的说法--大树,这和同意是一个意思,于是我给他买了,这就是差别强化。原来你说鸡肉卷,就给你买,是强化你的说出来,后来就是不强化你这样的说出来,你得说更进一层的我才给你买,这就是差别强化。同样的一个行为,原来得到强化,后来不再得到强化,而是另一个代替原来行为的行为得到强化,这就是差别强化,差别强化就是塑造。我塑造的是语言阶梯,更是思维阶梯。
生活中处处是差别强化。汉普买了四个气球,放飞一个他不喜欢的。家里的三个气球原来都是顶着天花板的,现在是一个还顶着天花板,一个掉在地上,一个浮在半空中,这样的行为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汉普希望所有的气球都能上去,他往上吹一下气球又落下来,刚才在屋里哭。我告诉他空气漏了,气球瘪了,飞不上去了,因为你把线解开了,空气跑了,气球就上不去了,明天再买三个回来。三个气球的气不饱和度不一样,于是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一样,这与人没关系,自然界也是差别强化。汉普呢,他希望这样的自然现象得以改变,变成都顶在天花板上,这就是人有改造自然的意愿,意愿通过行为表达出来了,而且汉普的行为是分化的,他把掉在地上的拿起来向上吹,说明其它那两个在空中的他是满意的,这还是差别强化。差别强化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法则。
可以看出,我和汉普是双向塑造,我更看重的是让他来塑造我。我要干的事情,让汉普来干,我思考的事情,让汉普思考,这就是我教汉普的目标。就是这样不是内容的内容,才能提升汉普的主动思考能力的。
今天出北大街地铁站时,一直好着的扶梯停了,扶梯口摆着一个架子挡住了路,我们只好用脚走楼梯上去。上去后,发现扶梯口摆着停用标志,三个工人在维修机器,我分别在不同的点上拍了照片。扶梯停了,一个架子挡住了路,原来是机器坏了,三个工人在维修。下午放学回家时,扶梯已经正常运行了,我拍了照片。我指扶梯说扶梯运行,指维修的地方说修好了。我要教给孩子的作文就是这样的,好的作文来源于好的生活观察的深度,让汉普作文,其实是让他养成观察生活和深度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这直接针对他的孤独症状。
汉普的嘴唇干裂,他出现舔和张大口的行为,我拍照片进行对比描述,所有的要教的都是汉普需要的,汉普不需要的我现在不教,把汉普需要的教好就足够了。这样的教法,就是告诉孩子做有用的,不要做无用的,这依然是差别强化。
在肯德基里,汉普买了一个鸡肉卷,坐在里面吃,原来都是拿上走的,为什么呢?我让汉普去洗手,他乖乖听话很乖,我很难受,这吃是应该的,洗手也是应该的,现在因为想吃就受人要挟还只能乖乖就范,他就是胡抹一下过来了,我一摸手背是光的,带着回去把手冲搓干净直到发涩,才算干净。吃完了,汉普还要买一个,这就是他为什么这次坐在里面吃的原因。他买鸡肉卷时,对排队不怎么清楚,着急就跑到前面指着鸡肉卷说老北京鸡肉卷,别人也不理他,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轮到他买里,服务员问,要什么?汉普说老北京鸡肉卷。打包还是在这里吃?汉普说五块钱。服务员没听明白疑问啊,汉普不吭气。买几个?1个。套餐还是单点?汉普说套餐,我说单点。我在想,何时汉普能彻底明白这整个过程和原因呢?他才不再迷茫和不再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人矫正来矫正去,他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也不明白应该怎么做?就知道一点,如果一不小心,就没吃的了,所以他小心翼翼地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他很可怜。你想吃你明白,他想吃他不明白,于是他被惩罚所威胁,没有什么能威胁你,所以他可怜。买和吃的整个过程,我态度不好,不说了,光说不改不是好人。
我正在写这些文字,汉宇来了,画了游戏里的凹凸不平的路和上面的长长火车,要再画一个,要让我画,我陪着玩一下让他不要打扰我,他要和我玩坐我腿上,一不小心把电脑关了,写的文字可能会丢,我抱怨让他走开,我的通道分为零,即使整个文字都丢了,也不值孩子一点点啊。我怎么老是改良不了自己呢,光说不改不是好人。只有做得差的人、只有在做上不上阶梯的人,才会有说不完的话,才会有说不完的不上阶梯的话、重复的话。我不能原地打圈圈,我应该坚决地走得更远,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