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截至2021年年底,在全国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有46.85万名,在各类残障儿童中占比超过半数。
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包括肢体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等。
以孤独症儿童为例,有数据表明,近三成的孤独症患者同时患有多动症和焦虑症,超两成的孤独症患儿易激惹、有攻击性,可能会突然情绪爆发,攻击他人,伤害自己,或在课堂上离开座位,四处跑动。
这些都让他们难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
“林晴”一名特教助理,也称“影子老师”,2021年8月一位患有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找到了林晴,聘请林晴做他孩子“小依米”的影子老师,林晴了解了孩子的基本情况便答应了,每天陪小依米上幼儿园。
平时,林晴负责规范小依米在课堂上的行为,给小依米做评估,设计课程,推进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帮助小依米理解适应规则,让他能更好地融入集体。
林晴刚认识小依米时,小依米还没法独立完成这套“课前流程”,林晴得随时在旁提醒,“像一个木头,踢一下动一下”。陪护近一年,小依米才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学会自己叠被子、扣纽扣、吃饭。林晴逐步减少陪伴的时间——迟到一小时,或在远处看着。
据最新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有91.98万特殊教育在校生,其中, 像小依米一样在普通学校上学的特殊孩子有47.85万人,在所有特殊教育在校生中占比过半。
2016年,林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入职广州一家特殊教育机构。在这里,她初次接触到“影子老师”这个概念。
以前,林晴觉得,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像两条平行线,很难产生交集。“影子老师”的出现让她觉得,那个像“桥梁”一样的角色出现了。
目前林晴做影子老师已经有五年多时间了,林晴先后接触过近七十个特殊儿童。
见证了特殊孩子成长的同时,林晴和她的同行们也遭遇各种窘境:被当做“保姆”,收入波动大,不被学校老师理解,工作难以开展。
这些都让她意识到影子老师的局限: “有障碍的不只是学生。”搭桥之外,影子老师也和千万个特殊儿童家庭一样,等待真正被社会接纳的那一天。
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正在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为了让特殊孩子更好地融合进普通学校环境,“陪读”的影子老师应运而生。
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王红霞提到,在普通学校难以顾及特殊学生的情况下,影子老师不仅为特殊学生提供了支持辅助,也促进了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
过去,家庭、学校、社会被认为是支持孤独症儿接受教育的系统。在一些研究者看来,影子老师的出现,为这个系统增加了新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