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我虽然生活在小城市,但还是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干预。”这是牛牛妈妈坚持带儿子去北京找机构的理由。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你会选择在老家给孩子做干预还是去外地?有72%的人都选择了“在老家”,只有28%的家长选择去外地干预。但依然有人坚定外出干预的决心。在这些少数的家长中,大多数,选择去北京。
北上广,总是对年轻人有着别样的吸引力,而对于这些“特殊的家庭”吸引力只增不减。当先进的医疗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一起,折射出的,是自闭症孩子未来的希望。
-01-
2018年10月,妈妈带着刚满2岁的小风在老家的医院做检查。“我本身是个护士,其实隐隐约约有发现孩子不太对劲,所以早早就去做了检查。我不明白自闭症诊断这些,只做了一个量表就下了诊断。”慌乱,是小风妈妈的第一反应,“想到以前看过的那些自闭症的新闻,我真的很害怕。但害怕有什么用,抓紧干预!”
诊断医生的建议是直接在医院做干预,“老家医疗水平还可以,但真的没有让我满意的康复机构。”小风妈妈带孩子去了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做康复。“每天上1个小时的课,打过鼠神经因子,做过经颅磁,医生还建议孩子做针灸。那时候孩子真的受了很多苦。”小风妈妈说,“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子,每天都在哭,揪心啊。小地方医生护士态度都不好,我能理解,我自己也是护士,每天要面对这样的环境肯定会烦躁。但他们会直接讲孩子是重度弱智,没救了。这真的给家长们很大打击。”
不忍心孩子受更多的苦,小风妈妈决定带孩子出来干预。结果跑遍了全省也没有找到满意的机构,最后,她决定带孩子去北京。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带孩子来过北京,做诊断的,做评估的,找机构的。虽然最后可能没留在北京,但肯定很多都走过这些流程。”小风妈妈说。“其实我来北京,也是想给孩子重新做个诊断,我不信我孩子没救了。”
“挂号难”是北京的一个标签,做自闭症诊断也是一样,懂的医生很少,“挂一个号要2500块”。在北京的生活也面临着重重困难,高额的学费、房租、生活费,这些都给小风一家带来了莫大的压力。“还被中介坑了一次呢哈哈,但是有点能力的北方家庭,最终还是会选择往北京走一走。没办法,教育水平跟不上是硬伤。”小风妈妈说。
对于来北京做干预的这件事,小风妈妈身边的家人朋友、以前一起做干预的家长,甚至医院的大夫和老师都不支持她,把她当异类。“去了就是烧钱”、“北京的机构能有多好?还能给你治好了?”大家都这样讲。“我不爱跟他们辩解,他们不明白,我争取的教育机会越好,我儿子就多一点希望。我看着孩子一天天进步,付出再多都值得。”
-02-
“我们家在老家的条件算还可以的了。爸妈都有退休金,我和丈夫的工作都还不错也很稳定。虽然是工薪阶层,但生活还可以,四个人养一个小孩子,真的不难。”牛牛妈妈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牛牛妈妈辞掉了工作,带着孩子去了北京。现在4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孩子一个月的各种费用,借钱干预,是牛牛一家目前的状态。
“我们在老家做过诊断,又来北京做了诊断。老家的机构看了一大圈,气氛压抑,老师和孩子都死气沉沉,我不能让孩子变成那样。我得把孩子送出去,找更好的机构去干预。孩子三岁半才诊断,我们接受这个事实也耽误了很长时间。看了不少书和资料,也咨询了很多专家。”牛牛妈妈说,“我本身就是做儿童教育的,我知道孩子的黄金干预期有多宝贵,我必须抓住孩子学习成长最快最好的这段时间。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未来我们才不会后悔。”
“虽然现在在借钱干预,很多亲戚朋友也说我们不理智,没必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量力就得了。但这些都是暂时的,说到底我们还是漂在北京,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是要回老家,到时候的压力会降低很多。牛牛每次叫我们,对着我们笑,我都觉得这样值得。所以趁着现在,把基础打好,以后也会轻松一些。”
-03-
小女儿需要密集的干预,娃娃妈一直留在北京陪着孩子,丈夫两头跑但也顾不完全。娃娃妈给大女儿找了几个家庭教师,虽然自己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但两个孩子的教育都不能马虎,“上小学的孩子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说到这里,娃娃妈顿了顿“其实我最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都不在身边,孩子一定会缺乏安全感。“大女儿的老师有打电话给我,让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她会有一点自卑倾向。”
“虽然现在小女儿在一点一点进步,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努努力把孩子送到小学?会缓解这种情况吗?我不知道,我也在找一个尽可能两全的办法。”
“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是所有选择北漂的家庭共同的出发点。医疗手段繁杂、教育手段欠缺、机构的水平跟不上、认识水平不足,周围人对孩子的态度微妙,这些是大多数小城镇的现状。
“其实我不太喜欢叫自己“北漂”,我们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才来的,我们来这也是在给未来铺路。这也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愿望。借助大都市的便捷,我相信能看到孩子更多的改变。”另一位留在北京的家长说。
“应该,也不是。”大家的回答出奇的统一。
你又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