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感觉统合,就是大脑统合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在内的不同感觉通路,并通过对信息处理作出相应的反应,使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否能有效完成将会对宝宝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专门讲一下本体感失调带来的危害,以及训练方法。
作为人类动作、行为的另一个基本的感觉是本体感。这是指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来自自己身体的一种感觉,人体依靠这种感觉进行动作和行为的调节,有目的地行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由此所产生的自身状态和运动,都是来自自己身体刺激信息经感觉处理的结果。
肌肉的收缩特别是对反抗阻力的收缩,是促进本体感受信息输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方法。由于最大的阻力源自地心引力对身体的作用,因此响音的活动包括让儿童俯卧或仰卧在滑行板上时,相当重的头会使颈肌产生强烈收缩。
如果本体感有障碍,就不能很好地解纽扣、取物、抓物,不能根据对象物的性质、掌握用力的轻重,常常将东西弄碎、弄坏。
本体感是指人对自己的身体的感受,例如,对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手-耳协调,身-协调,动作灵活和灵巧等等。
如果大脑对手指肌肉控制不好,孩子写作业当然要慢,写字写不好,容易出格;手-眼不协调的,看到的和写出的来的就会不同,常出现抄错数、写字颠倒等问题,难免家长要数落:怎么照着抄还会出错?
手-耳不协调,听到的和写出的不一致,听写就容易出问题;身-脑不协调的,大脑对身体控制不良,上课、写作业时身体老转来转去,不安的乱动,小动作多等。
本体感不足的孩子,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消极,没有上进行,缺乏自信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另外,因为控制小肌肉和手-脑协调的神经与控制舌头、嘴唇肌肉、呼吸和声带的神经是相同的,所以,本体感不足的孩子,大脑对舌头、嘴唇、声带的控制不灵活,容易造成语言障碍,如语言发展迟缓,发音不清,大舌头、口吃等。
现在孩子的活动空间、活动量比过去减少,家长要注意孩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一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
为了训练孩子的本体感,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体型较小的滑行板,目的是要通过较强的肌肉收缩为脑干部统合提供感觉输入。持续的肌肉收缩能够增进肌梭机能,肌梭产生的感觉输入往往导入小脑,可能对脑干部的统合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运动觉是意识到关节运动或位置的感觉,是从运动产生感觉反馈的重要来源。这些关节接收器没有其他感觉本体信息的接收器敏感,需要通过关节挤压或牵拉提供额外的运动刺激。也有的在脚踝或手腕加上铅锤,以产生牵拉的作用,增加肌肉收缩的阻力,促进本体感受信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输入。
此外,运动觉还可以让儿童接受以下训练,如游泳、摔跤、拔河、爬绳、搬运货物、骑车以及其他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肌肉收缩将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
家长注意的问题
本体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后天的训练。例如,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的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训练,对孩子本体感的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少家长怕孩子摔着,不让孩子到处爬;或过早的使用学步车,没让孩子爬就直接走路;老抱着孩子,而不让他自己活动;让孩子看电视、看书、学琴、学画多,运动少,结果阻碍了孩子本体感的发展,以至影响后天的学习能力。
口腔肌肉的训练与语言能力有关。家长不要一听到孩子哭就把孩子抱起来,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哭一哭,让孩子感受自己不同的音调、音量,使大脑神经与声带肌肉联系起来。如果是人工喂养,给孩子奶嘴的孔不要太大,让孩子通过嘬、吸、咬等动作训练口腔肌肉。小孩子都爱吃手,一开始吃自己的拳头,后来是手指,从4个手指吃到1个手指,这是孩子对自己身体感觉的分化,家长不要限制。
家长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习使用筷子,自己洗脸洗手,擦屁股,系鞋带。
有的家长看孩子手笨,老让孩子用勺吃饭,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替孩子擦屁股等等,更不会让孩子做家务。家长不认为这些与学习有什么关系,其实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能力的法制化。
越是手笨、动作慢的孩子,越应多锻炼。大脑指挥手干活的过程与大脑指挥手写字的过程是一样的,手笨、协调性差的孩子,写作业也会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