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校长沙龙|怎么打通融合教育最后一公里?

融教之家融教之家
2020-12-29 15:17 1256 0 0
2020年江苏省特殊教育年会之校长沙龙

2020年江苏省特殊教育年会之校长沙龙

1

沙龙嘉宾: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盛永进教授、南通市海门区特教学校仇中辉校长、南京光华东街小学吴宁校长、南通市海门区树勋小学仇晓东校长、镇江市特教教研员赵庆


2

主题:

融合教育课程与教材调整策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定位和功能发挥


3

目的:

了解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探讨特教指导中心如何发挥作用、教育局如何推进融合教育、特教学校如何指导普通学校深入开展融合教育、特教教研员如何发挥作用、普通学校如何做课程与教材的调整等问题。

主要内容

嘉宾发言

镇江市特教教研员赵庆:

我们参与到了中残联的一个项目,它是关于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镇江草拟了一份指南,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地把这份指南的主要的内容和大家做一个介绍——我觉得对于广大的普通学校开展课程的调整和教学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部分:

这个指南它凸显了对于融合教育课程目标的深刻理解,要调整普通教育的课程,要促进我们孩子最大程度的融入。要增设特殊教育课程,来满足每一个特需学生的差异。

第二部分:

我们的指南清晰了普通课程加特需课程的课程结构,那么其中普通课程强调调整性,特需课程重视选择性,并且考虑到了9类特需学生的类型,以及课程设计的灵活性。

第三部分:

明确了具体的课程实施的过程,包括了探索教学调整、开展课程评价、建立设计流程等等。

最近这段时间指南初步地发布出来以后,我们各个区域都带动起来,我们现在想这个指南是一个死物,要让它活起来,必须要让它生长在我们广大的普通教育的课堂里面。所以最近我们在金口就有了这样一次研讨的活动,两节课是针对公立学校课程的调整,另外一节课就是我们在研讨如何用好我们普通学校的综合教育资源中心,把特需课程——尤其是我们现在力所能及地——把它做起来,这个也是真正的回应了我们教育部在2020年6月份发布的一个指导意见,叫调试课程教学、落实课程方案。

今后我们想利用几年的时间要丰富指南,积累更多的案例,让指南的精神,它所秉承的价值观能够真正地进入到每一所培训学校,让我们更多的孩子们能够收获最大程度的发展,就是我们研究这种指南的一些初衷。

南京光华东街小学吴宁校长:

学校经过这7年的普特的融合,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现在专家们越来越把这个融合往更专业的深度去推进了,现在我们到了做课程、到课堂中的细化,那么我们作为一线,在这几年中也有这样的一些想法:

第一,就是作为普通学校,要创建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这是第一位。

一个能够接纳和支持的环境是我们作为普通学校校长要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做的事情。因为尽管到现在我们做了7年,还是会遇到不和谐的声音。

今天上午我们在进行一场全市的研讨,突然五年级的一名自闭症儿童——他是低功能自闭症——突然他的情绪就爆发了。爆发之后他就大喊大叫,在操场上所有孩子都能看见。但是我们的孩子是怎么处理?他们班同学会跑过来安抚他。然后任课老师、不是他的老师的,都赶紧跑过来问。

第二,就是课程群。

因为在普通学校里面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有潜能都是有差异的,学校里面如果光是国家出的课程没有其他的课程补充,满足不了每个儿童的实际化发展。

所以在做融合教育这7年里,我们收获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老师的课程观——也就是儿童观——要改变,课程应该去适应学生,而不是需要学生去适应课程。所以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建设了一个系列的课程群,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英文课程,也有华文课程。

第三,就是课堂。

我们留校人员和我们的各个专家都来为我们研究这些特殊儿童,细化他们每一步在课堂中的表现目标,能够帮助他们每堂课都是有目标的,打破了以往随班就读中叫“随班就坐”,是吧?

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重要。我们普通老师这节课,所有孩子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对吧?他不再是整齐划的一个什么事,有什么是特别关注点没有?

但是有一点我想讲:人的潜能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刚才我说了一个大喊大叫的自闭症儿童,经过5年的学习之后,他有几个特征是我们想象不到的:第一,有的课,如果以前通过机制进行专业性评估,这样的活动不适合情绪会失控的孩子,但是我发现上了那个课却反而能够促进他的情绪进行控制;第二,像有些人他智力达到不了的,他可能在数学课上不行,但是他在编程课上或者是在3D打印技术上又能展现出一些超过常人的特长。而我们就发现,既要有他们的一个规定的目标,也不能局限于标准,也要放开来。

南通市海门区树勋小学仇晓东校长:

我想到了一个词,叫做“看见”。

之前我的一个感受,就是没有“看见”或者说漠视、无视我们的融合教育,因为之前大家都知道,我们作为普通学校,对那些特殊儿童的一种关怀度、接纳度,教学上的一种辅导和力度,说实话我们作为普教人都是知道的。

那么现在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我用一个词,就是“看见”。怎么看见?一,我们有了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我们有了个别化的教学计划、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我们有了针对特殊儿童的课程的调整,我们有了我们随班就读课堂当中对这一批孩子的一种关注。从目标的调整,从评价、从资源、从合作的方面进行,今天对儿童有一个全方面的课堂上的关注,我们正在摸索我们的课堂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我们这个也叫“看见”。

我们还有一个概念,是对课程的研发,尤其是让我们的每一个特殊儿童能够在我们学校有他们适合的课程,能适合他们发展的特点。我想这就是“看见”。

那么这仅仅是我们目前的一种状态:看见他,关注他。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看见”可能过于关注了,把他们特殊儿童就当做了特殊儿童。可能我们以后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看不见”,看不见特殊儿童——我们有800个孩子,每一个都是一样的孩子,或者说把融合教育去掉,它就是一个学校,它是一个真正能够实现孔子讲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一个学校,我们每一个孩子他都是一个特殊的儿童。

但是要实现这样的一个“看见”,更需要的是什么?

一,理论上的支撑。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有专业的、能够评估能够评测每一个儿童的特殊需求的能力。

二,我们要有信息技术。我们现在进行技术的一种支撑。如果还是按照原有的传统的一些东西来做,说实话,一个农村学校要有质量比较难做。 

三,特教中心。我们校长反正他一直是最支持我的。就是说它需要特教中心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我们这样一个普通学校的一个孩子的教育、特殊儿童的评估诊断及量身定制的那种计划,等等。那么由此才能够真正实现、最起码是我理想当中的一个学校的教育状态。

最后的理想就是把融合教育变成我们日常的普通的教育。

南通市海门区特教学校仇中辉校长:

大家看起来我们融合教育欢欣鼓舞、成果很多,但是离开我们心目中理想的融合教育距离还很远,困难还很多。

我们经常说我们要问题导向,怎么理解问题导向这个词?

“就是响应时代的召唤”。

我作为一个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副主任,一个特殊学校的校长,一个打通融合教育最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人物,能够响应时代号召,突然觉得我这个工作非常伟大,也非常有意义。

后来我想,什么才是响应时代的号召?第一就是响应国家,或者是坐在下面很多领导对我们、白院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响应他们的号召。

第二,我们还是要响应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期盼,响应残疾儿童的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期待。

我们一直觉得融合教育既然是以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为什么我们总是坐在第一线的?为什么什么事都拿我们说事呢?我们遇到的困难是非常之多的。

这个困难我是怎么度过的?我觉得首先我自己重视自己。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重视,应该关心。

第二个,就是用教育局的文件、用教育局的工资来执行我们融合教育推动的力度,那是争取领导重视的一个最重要的办法。其实你不需要他搞到里面怎么支持你怎么关心你,不可能,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

很多人讲普通学校校长不会理你的,你讲融合教育?但是我成功工作了一下,很多的校友愿意跟我搞融合教育。为什么?我要让他根植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融合教育不会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不会给你学校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负担,融合教育反而能打响你这个学校的品牌。

我突破这个难点:校长。我现在要发掘初中校长幼儿园的校长跟我一起干,我们海门要申报一个什么项目,很多项目要动员他们做。

第三就是怎么把老师动员起来。老师们工作很忙的,但是你要吸引他们做融合教育怎么办?我觉得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是指导中心,不要以为自己是好像教育局的一个部门,人人都跑到下面,不是。人家很多的工作,最后填了N多表,然后画很多勾,把人都累死了,谁给你干?

我是这么做:要给大家平台,给他搞教研活动,给他开课证书,给他开讲座证书,然后组织海门市的南通市的论文评比等等,然后盖政府的公章——我们教育局不给我盖公章我是清楚的。而且我们所有工作教育都要评比,获奖率达到100%。

一般来说我们获奖的比例是60%,为什么是100%?因为我要鼓动老师跟我一起写文章,我第一届才做了40篇文章,一到第4届做了150篇文章。

我们做指导中心其实就是不断地鼓动身边的校长局长老师们一起参与,当然还要我们学校老师的转型,很多事情就是非常难,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现在指导中心像三无产品,又没有编制,又没有人员,又没有经费,几乎什么都没有,无非就有一张融合教育的大旗而已。但是要做那么多事情,我没有专业的人我怎么做,这不是我能解决的。这是我面临的困难。

还有一个:要做宣传。我对融合教育的宣传是不遗余力的,比如说我今天刚刚提到一个就是今年我们海门区政协开会,大会要求我发言。我从来不推辞的,其实这个又没有稿费又累得要死,还要审来审去,写了N遍才能改完。但是我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为什么?我能够在全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里面谈融合教育,谈怎么推动融合教育,怎么推动扩大融合教育影响。

问答环节

Q:提问者

A: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盛永进教授

问答一

Q1:

盛教授您好,我是镇江科教中心的巫光远(音)老师,也是从事学科指导工作的。然后我有一个问题,我在巡回指导的过程当中,我自己是学了一些评估,我可以给孩子做能力评估,但是对于学业评估这一块,我不知道怎么样操作,这一块能不能盛教授给我方向指导一下?

还有就是说,我们做到学业评估了,我们了解孩子的学习起点了,我们知道我们的随班就读学生在普教当中他关注最多的可能就是学业,那么关于他的学业,我在课堂中给他的支持或者给他的方法策略这一块,也是觉得有点疑惑。普教的老师的这种压力还是蛮大的,在课堂中他们一个班有40个左右学生,怎么样给到随班就读孩子关注、关爱?虽然现在很多发达的城市在做影子老师,但是这种影子老师的代价还是比较高的,很多随班就读的孩子不一定有经济能力承受,那么有很多还是陪读的,但是陪读的家长一般都是老人,也给不到他们这些支持。

所以在这一块,我们在巡回指导当中也很想帮助他们,但是我们特教学会老师的师资力量也是很有限的,并不能给到他们每课时随时随地的这样一个帮助,所以我也蛮困惑的。

A:

第一个,我觉得你讲了一个大实话。按照目前我们现在的发展,真正要做到有质量的融合,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我想就课程做一个简短回应。

刚才我们仇校长讲了,什么叫问题导向?就是要跟这个时代结合起来。现在国家2035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也就意味着不管第一期第二期提升计划和基础教育还是整个国家的教育现代化,2035要全面推进,那么推进当中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关于课程的融合。

在整个融合教育当中,有三个层次的融合。

第一个就这个孩子进到这个班上,能够跑到我们普通学校普通班上来,我们把这个叫物理的融合,这点我们都能做到。

第二个在我们中国大部分的一些学校,大部分多大我们没有考证,肯定要打个问号,那么至少有1/3的学校能够做到第二个层次,就是除了物理的融合以外,我们有一个心理的——就是刚才我们吴宁校长讲了,你要创造一种接纳的校园文化——接纳,这是第二个。

但是这两个就是比较低的层次。真正有质量的融合是什么?第三个层次就是讲课、课程的东西。因为孩子到了普通学校普通班,他真正有所得的是在我们的课程当中学会很多东西。我们叫最大挑战,在中国尤其难的。在世界上公认的是第三个层次,课程的融合是最高的层次,也是最难的层次。

为什么?比如说我们中国,就结合你的学业评估来讲。

学业评估就意味着我们首先要对课程进行决策,课程决策就是:我到底要教孩子什么?我怎么教?就回答这两个问题。

课程决策本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国家的,就是教育部应该发布相关的文件。课程审判决策我们有一个随班就读管理办法,那也就是非常抽象的原则性的表述,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但是它不能具体地指导我们具体的教育教学。那么你自己需要什么呢?就需要在教育部、国家层面,它本来应该要组织我们一线的课程专家们、融合教育专家们做一个课程融合的指南,其中有包括你们讲的学业评估指南。

但是国家到目前为止都没做。我们的随班就读搞了30多年了,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存在大量“随班就坐”?就是这样。那么其中课程的融合是一个最难的。到现在为止这个保障体系,比如说刚才讲了作为课程政策资源的一个支撑体系,它有没有做到?

这不妨碍我们下面进行创新实践探索。比如说我们镇江,我们刚才赵庆主任讲到了,说“我能不能搞一个课程调整的指南?或者说同学服务指南?”当然需要我们一线来进行探索的。但是这也蛮难的,难在哪?就针对你的学业评估,我就想再问你一句话,你现在是怎么进行的?

Q1:

说实话,关于学业评估,之前我们在做IEP的时候,我们是参照了孩子最近的几次调研考试卷……

A:

什么叫调研考试卷?

Q1:

跟普通孩子一样的这种学科调研考试卷,然后我们从调研考试卷里面看他的一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最近我了解到上海在做一个学科的评估手册,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在探索是否能够结合我们江苏的实际把它本土化。

A:

好的,上海的我没看到,所以我现在不太好说上海的。但是你刚才讲的,如果我们的评估是按照他的普通学校普通班的学科考试来看的,因为我们的随班就读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比较难的就是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包含自闭症儿童智力功能有问题的,这里面就带来一个问题:你怎么能随便拿一个考卷来考他呢?对不对?

如果要进行统一的学习评价是可以的,但是你必须基于普通考卷的基础上、一定要按照普教的课程标准来进行调整。而这一块是我们极其缺乏的。

我们需要掌握这种技能,就是说如何在普教的课标基础上,基于这个标准来调到适合他的行为表现水平上。那么你的卷子就不能简单地用普教的卷子说,我发一张考,考到四十也没关系,我来测。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我们讲的一个学业评估,好多(包括我们培智学校的一些)老师,也掌握得很不够。大家都熟悉这个事,因为我们在座的大部分都是特教学校老师。我们的课程本位评估太弱了,打个比方,我要做课程本位评估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测试的话,我们两个机构都及格,但要达到中等以上蛮成问题的。

从我们自身来讲,我们的一些专业能力还要进一步地提升。更何况我们作为一个指导中心,如果要指导普通学校进行学业学习的话,非常关键的是要学习普通学校的课程标准,要学他们的教材。

问答二

Q2:

我是来自扬州特校的。我们在与普通学校的交流当中也发现了课程问题与课程教学问题。

比如说现在我们对有特殊需要孩子评估,给他们的课程安排这样的:上午是他们普教的课程,我们叫普通课程;下午给他们安排的是特殊课程。那么这也意味着孩子们包括老师们既要掌握普通教学课程的发展,还要学会对特殊课程进行发展。

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的使用。普通课程有他们本校的课程,那么下午像特殊课程他们就要需要调整,因为我们特殊教育里面课程教材不同,所以普通的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觉得压力特别大,或者困难特别多。

第二个是课程的问题。我们在培训的时候也跟他们讲过对普通课程如何进行调整。那么对于特殊的人,他们在操作的时候也有疑问,是不是特殊的人也需要调整?那么怎样有专业化的专业能力,更专业地进行特殊的这种调整?因为我们盛老师给他们解释的就是,特殊这门课程无非就是一要尊重差异,要差异化地来调整,第二就是要面对生活面向生活来进行调整。是不是盛教授能给我指点指点,还有其他专业的对特殊课程的调整方法?

A:

你提的问题非常专业,真的非常专业,但是也是一个瓶颈。但是我们要重新了解,第一个就是普通课程调整,普通课程调整一定要掌握一下——我们在座的都应该大部分都是特校的,我讲这个词大家应该很熟悉——一定要掌握通用设计的原则。我们在座的应该对这不陌生吧?如果你陌生就成问题了。

通用设计就是多样呈现、多样表达、多样参与,多样参与就包含着前面我们镇江那个老师提问的如何支持的问题,有多样参与里面本身就有多样的支持。这是第一个,要掌握这个原则。

第二个是什么?其实你想讲两个问题,就是他要学普通的,要学特殊的,然后他有些东西还要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吧?

普通课程是要跟着标准走的,但是这个标准要调。我们好多老师不会调。

调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光学抽象的那种处理,一定要跟生活连在一起——那么把这个叫什么?在我们课程调整当中一定要掌握,我们把它叫应用性技能教学,有的就把它叫功能性技能。我刚教2+2=4的时候,有些孩子可能就是教“买这个本子是4块钱,我会给什么?给两个一块和另外两个一块。”要把它结合起来,这个是要看孩子具体情况的,不是说这个孩子一个模块全部给他,而是按需来进行调整教学,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什么?讲到特殊课程,特殊课程要注意,有些孩子越复杂,他可能特殊课程越多,但是特殊课程不是一定非得专门安排某段时间、设定一个时段做科目的,应该有机地渗透介入,或者叫穿插到他的一日学习活动当中去,不一定要单独设一个课时,这样可以解决问题。

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 自闭症互助圈
    自闭症互助圈

    生命全程,互帮互助。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