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零~六岁对语言的敏感(发展期1岁半-3岁)
此时孩子的听觉非常敏锐,可以分辨出声音细微的差异及发声的不同,所以学习语言又快又好,特别是母语。例如孩子在学会说「妈妈」之前,你自己要先说好几百遍给他听,他听多了就会了。这时孩子若有机会接触各国语言,听各国民谣的录音带,将来就比较容易讲出正确的发音和声调。
举例来说,我在美国的幼稚园实习时,他们很高兴有中国老师来,特别请我教小朋友讲中文。我设计了一些语文教具,又带领孩子们唱中国童谣,发现小朋友学得又快又好,我们唱童谣「呱呱呱呱呱呱呱,游来游去真快乐,就是母鸭带小鸭。」小朋友带动唱,玩得很高兴,在场唯一有问题的是两位老师,她们无法跟上孩子们的学习进度,直唱到第二十多遍,她们才终于跟上了,可是发音、腔调还是怪怪的。两位老师中,一位学得比较快的老师说,她在八岁前和祖父母同住,所以学会讲德语,之后和祖父母分开了,就把德语忘光光。只是这种儿时的训练,帮助她学外国语,比一般只会讲一种语言的美国人好多了。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听不同的外国语,像美国Wee Sing系列录音带,有一卷「We Sing Around the World」,里面有各国童谣,孩子多听多接触,对他们唇齿的构音发展更好,将来的外国语发音会更标准。
另外,有一个较悲哀的例子:两百多年前,在法国的丛林发现一个野男孩,十几岁前都生活在丛林里。教育界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教他,最后仍无法教会他讲话。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会专门讲到这个孩子的状况。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可能拿孩子来做实验,看看孩子错过语言敏感期会怎么样?我们只能就一些不幸的个案来研究。重要的是语言敏感期要好好把握,恐怕一错过就很难补救了。
二岁半~六岁对感官学习的敏感
感官是指我们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口、皮肤、手等,它们能接受各样的刺激而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孩子值此敏感期,有非常优秀的感官去吸收环境的讯息,此时若能把感官学习能力建立好,就不至于「视若无睹」、「听而不闻」。比方说,多听好的音乐,将来就能欣赏音乐的美,不会五音不全;多接触色彩,就能培养对颜色的敏感度,能分辨配色(如搭配衣服)的好坏及些微的色差。
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透过感官而来,因此若感官得到良好的启发,就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地基。在训练孩子的感官时,我们也很容易早期发现孩子的视觉或听觉异常,以便早期治疗。
史坦丁先生曾说,他有一位医师朋友,靠着嗅觉,一进病房就可诊断出疾病,因为这位医师说:「许多疾病都有一种特殊的异味。」我们不知道孩子以后的职业如何,但帮助孩子打好基础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岁半起对社交生活的敏感
有些孩子从2岁半,有些孩子从3岁起开始注意到其他孩子,想要跟别的孩子有互动,想要一起玩,或想去别人家,这就是社交敏感期。对有些个性较内向的孩子,趁此时让他习惯社交的环境是很重要的。例如我家的儿子是属于内向的孩子,我常想办法邀请客人来家里(如小组聚会)、带他去拜访邻居、亲友,再加上礼拜天上主日学,圣诞节、复活节或生日在家中举办特殊的聚会活动等,刻意为他安排机会,让他经常处于这样的环境,久了他会知道如何去适应及作恰当的应对。如果他不愿意与人接触或打招呼,我都会再给他一次机会。有些孩子从开始接触到愿意参与的时间拖得很长,也要耐心地等待他开花结果。
对于个性较活泼外向的孩子,此时更有社交生活的需要。我们在女儿四岁时,由美国搬回台湾,刚开始实行在家教育,半年后,发现女儿一直有种焦虑感,后来女儿自己说:「我好想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好想和他们一起玩!」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为她找到一所满意的蒙特梭利幼稚园,送她去上学,才第一天从学校回来时,她的焦虑感就不见了。
二岁半~六岁对学习良好行为的敏感
此时期的孩子有种要把事情做好的本能,只要有正确的指导方法,慢慢示范给他看,他可以做到很精确,很仔细。像如何拿剪刀、良好的餐桌礼仪、如何轻声开关门、倒水没声音、缝、剪、贴、切、揉、捏、挤压…等等各式各样的生活技能,都应在这个时期仔细教导他。通常我们给孩子适度的挑战,他就愈愿意表现。蒙特梭利曾说过,任何一个能掌握大场面的能手,也无法像孩子一般精确。
三岁半~四岁半对写字的敏感
这里所说的并非拿笔写字,而是孩子对已认识的字形,会用身边的东西像石头、树枝、沙子等表达或画出来,但他对字形较有兴趣,字的本身对他尚无意义。我的女儿四岁时,有一次外出吃饭,我忙于跟同桌的客人聊天,没想到一回头却看到她把牙签倒了一桌,我忍耐没责骂她,先看看她在做什么?原来她很用心地在排英文字母。后来我告诉她这样不行,这不是家里的牙签,若一定要用,那拿两根就好。结果她试了一下,说两根牙签排不出「A」来,我把牙签都折一半,变成四段给她,她就开开心心地继续工作去了。
四岁半~五岁半对阅读的敏感
此时孩子对字义产生兴趣,常常问这是什么字?想要认字。有些已经懂得注音符号的小朋友,甚至就开始读故事书了。所以蒙特梭利设计出很多教具,如神秘字条、指令卡、活动式字母等等,帮助孩子拼音、读字。我们在语文课程中会再详细介绍。
七~九岁对文法的敏感
孩子会阅读后,对文字的排列组合有一段敏感期。例如有一次吃面时,热热的蒸气冒上来,把我的眼镜薰得白雾一片,我告诉7岁的儿子:「好多烟喔!」结果儿子就兴致勃勃地说:「好多烟,烟好多,多烟好…」开始排列组合起来。蒙特梭利配合这个时期的孩子,设计了很多文法游戏,介绍名词、形容词、动词、句子的逻辑…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文法。
结语
介绍完儿童时期的敏感期,我们就要来看,如果错过敏感期会怎么样?我们可以比喻说,就像是错过了往目的地最后一班公车,要是赶不上,公车开走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又如老祖母织毛线袜,因视力不佳,常会漏一、两针,最后袜子织成了,虽然外观没什么影响,但可能结构就不太坚韧。这就像我们长大了,外表是大人,但仍有些缺陷。例如:动作笨拙、优柔寡断、不善交际、无法欣赏音乐、没有色感、五音不全、对艺术无知、碰到数学就头大、依赖他人…等,这都是少掉那几针的后遗症。
我的父母亲没有学过蒙特梭利,也没听过什么敏感期,因此我难免会漏了几针。今天我们了解造物主在孩子身上美妙的计画,就要尽量善用他们的敏感期,趁着潮水一波接一波,我们要顺势而上,掌握契机,帮助孩子完成生命的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