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最近不少朋友问起我关于“感统训练”方面的问题,觉得貌似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都过于的浅显,甚至“严重跑偏”,所以经过了复杂的心理斗争,还是决定今天把我对于感统的理解写出来,供大家讨论。
由于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开设感统课,所以,我这篇文章可能又会惹起不少的口水吧,这也是我之前迟迟不敢写的原因。不过,随着最近挨骂的越来越多,我的脸皮也是越加的肥厚了。
本文完全从技术层面来讨论,如果技术内容本身有问题,欢迎指正、拍砖。但若是其他方面的YY,就请免开尊口吧。(由于内容太多,将分三期来写)
仔仔所在机构的感统训练,在整个奉天城算是出类拔萃的。不过碍于场地和人数的限制,跟很多专门做感统的“工作室”还是没法比。不过,工作室的费用可要比机构高的多。奉天城的感统工作室,每小时收费基本都在150以上。
所以很多家庭,都买了很多感统的小型器械。比如大龙球、平衡台、羊角球、滑板、踏板车、大陀螺等。这些其实可以做很多很多的项目,再加上你家的床垫子,做上十几样的感统训练绝对没问题。
不过,问题来了。感统到底是个啥东东?我们的孩子为啥要做?怎么做?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看看你有没有掉坑里?
● 练了好一年的感统,除了数量增加了,其他的几乎没变化。
● 孩子不配合,就要跟他“死磕到底”,甚至不惜打骂。
● 孩子身子“软”,感统练力量?可他反抗的时候力气可不小啊?
● 感统练平衡?又不当杂技演员,要那么高平衡干嘛?
● 感统练注意力?可是练注意力最好的办法是DTT和游戏啊!
。。。。。。
。。。。
。。
所以,感统到底是干嘛的?坊间有很多传言,比如:
1、感统可以压制问题行为。
2、感统可以缓解自我刺激。
3、感统可以改善睡眠。
4、感统可以提高注意力。
5、感统可以调节肠道。
......
N、感统可以开天眼。
N+1、感统可以燃烧小宇宙。
弄得感统自己都蒙圈了。
好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到底啥是感统训练。
首先,我们人的5大感觉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就是“视、听、触、味、嗅”5种基础感觉,也是我们感知外界所用的最常用手段。
这里需要再引入两个概念:“前庭觉”,以及“本体觉”。
而我们感统训练的意义也就是在于解决“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这三个维度的问题。
啥叫“前庭觉”?
话说我们的内耳有三个互相垂直的“环”,掌管着我们身体的平衡感。其原理就跟手机里面“方向锁”的类似。而且前庭觉是唯一一个和小脑相连的感觉器官。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我们即便闭着眼睛也能感受到身体的位置(站着?躺着?倒立?)
前庭觉除了控制平衡感之外,还跟如下现象有关(包括但不仅限于):
● 眼球追视。
● “觉醒度”不足或过高。(觉醒度不足表现为注意力差,经常神游。觉醒度过高表现为多动、兴奋)
● 身体太软。(绝大多数“软”的孩子都是对肌肉的控制感不足,而不是没力量)
●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迟缓。
其中,眼球追视,和注意力欠缺都是自闭症的普遍障碍。而多动、兴奋也是可以通过感统训练得到改善的。所以我们的机构里才会开设感统课。
拿前庭为例,很多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可是这个“失调”指的是不足,以及过高。而这也是本文的第一个文眼。
就跟治疗肾虚一样,肾阴虚,和肾阳虚的治疗方向截然不同。弄反了就会越治越严重。
再打个比方,女生用的护肤品。对于“干性皮肤”和“油性皮肤”要用完全不同的套装,否则大家都知道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孩子到底是“不足”呢?还是“过高”呢?你孩子是不是在和别人做着“同质化”的训练呢?你的孩子“治反了”没?!
这里简单的说一说,所谓“觉醒不足”表现为干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拖拖拉拉,而且经常“不走心”,自我刺激(如尖叫、甩手、转圈等)。
所谓“觉醒过高”,主要体现为多动、兴奋。
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下“本体觉”。
你现在来做一个试验:很简单,闭上双眼,让你老婆(老公)把你的左手摆成一个姿势,然后你再用右手做一个同样的动作。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即便你不用看,也知道自己两只手做的动作是一样的。
为什么你会觉得简单?
因为你的“本体觉”没有问题。你见没见过这样的孩子,让他指自己身上看不见的器官时,比如指耳朵,他经常指偏?
或是孩子左右不分,握笔力度太大或太小,通过障碍物时有困难,吃饭勺子老是送不进嘴里。这些都是“本体觉”异常的表现。甚至有些孩子的情绪异常也与本体觉有关。
对于本体觉的训练,好多人都有混淆,认为大动作就是训练本体觉的方式。这个说法吧,也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不全面。比如蹲起,算是大运动了吧,但是真正刺激到本体觉的部分有多少呢?微乎其微!之前甚至听说某机构让孩子一天做上百个蹲起,导致孩子膝盖滑膜损伤。庸医误人,丧尽天良啊!
同样,本体觉也有着不同的治疗方向。就拿本体和前庭为例。
在我们的训练中,一般来说,头部位移越多,变化越频繁的就越偏重“前庭”;肢体动作越多,出力越多的,就越偏重“本体”。
而本体太多,反而会影响注意力。举个例子,你在跑步机上跑半小时,注意力能集中多久?
接下来在介绍一下“触觉”。
看似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感觉,但是里面的误区也是不少。同样的,触觉也分“敏感”,和“不足”之分。而治疗的方向也是截然不同的。
触觉敏感:
● 孩子“防御性”强,对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碰触很是不喜欢。
● 孩子不喜欢能“粘”在手上的东西,比如牙膏、泡泡、鼻涕、胶带等。
● 孩子对某些衣物特别的抵触。
......
触觉不足:
● 痛觉不敏感。(仔仔就是)
● 有“自残”行为。
......
说到触觉,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触觉刷”。可是对触觉的处理,远远不止这一种。按摩(尤其是葳尔巴格按摩)、豆袋、震动、胶带,甚至橡皮泥等都是很好的工具。
而即便是触觉刷,对于敏感和不足的孩子来说,其力度和位置都是不同的。
好了,上面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认识了感统训练需要针对的三大感觉。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聊聊,感统训练究竟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普通的感统训练,比如“蹦床”,提供了头部大量的位移,以及变化(上上下下)。这时前庭觉被激发出来了。然后呢?是不是没有然后了?你孩子在蹦床上跳了3分钟。孩子累的直喘,而大脑都不知道在干嘛?
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在前庭觉(或本体觉)被激发出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需要这个感觉处理的事情”,然后把这个事情丢到训练中!!!
而这也是本文的第二个文眼!!
比如,前庭觉影响“眼球追视”,那就在孩子跳蹦床的时候,拿着不同的东西在孩子面前大范围的移动,让他在“负重”的基础上训练眼球追视!(如果孩子追视有问题的话)
再比如,孩子在荡布秋千的时候,你可以在他对面墙上放一块色卡。让他每荡过去一次拍一块不同颜色的指定色卡。
总之就是一点,一定要在感统训练中,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
打个比方,感统训练就是健身房里的哑铃。我们常见的爬板、晃大陀螺、脚踏车、平衡台、羊角球、大龙球、秋千等等等等。这些训练就好比你把哑铃“拿”了起来,身体已经负重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训练目标肌肉,而不是拿着哑铃傻傻的站上5分钟。
如果练肩,我们可以做推举。如果练腿,我们可以做深蹲。如果练背,我们可以做硬拉。可是就是别拿着哑铃在那站着。
而我们不加入动脑的,纯粹动作的感统训练,就好比我们拿着哑铃在那站着。结果挺累不说,还没起到啥锻炼效果。
当然,也不是一点儿好处也没有,至少有氧运动提高了孩子的心肺功能;消耗体力让孩子晚上睡的更好;大运动量增强了孩子的食欲;一些运动还能增加孩子的平衡性。但若仅仅是这样,那确实买椟还珠了,失去了最重要的部分。
还有,感统训练永远不要太关注结果。你孩子能连续趴地推球200个,对于他以后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我活了三十多年也没用上趴地推球这个技能,但是训练过程本身却有着深远的意义。那就是通过“负重式”的刻意训练,让我们脑神经的“树突”,加快生长和链接。看下图:
上图来至于台湾邵玉珊老师的讲义。
我们脑细胞的数量不会增加,但是链接却可以大大增加。就像我们锻炼身体时,肌肉的数量不会增加(每人都是639块肌肉)。但是大力士和弱鸡之间的差距就太大了。
而几乎每个大力士都是通过负重训练的方式练出来的。
我们孩子也一样。说一千道一万,自闭症都是大脑的问题。身体方面的训练对于大脑来说,只是提供了“负重”,而不是训练本身。如果要训练到大脑,就必须在这个“负重”的状态下,让大脑“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工作起来。
否则,你的感统,就只完成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