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沟通时多倾听。“自己的孩子,他心里想什么我还不清楚。”“那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大事呀!”如果家长带着这样的误区和孩子沟通,就很难真正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家长要保持一种好奇心,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表达的观点父母并不认同,也可以先听孩子说完,不要着急否认和打断。多问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或者说:“你这么想一定有你的理由,是什么呀?”孩子感受到安全与接纳之后,才会把内心深处的秘密、担忧、恐惧告诉家长,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关注孩子的沟通信号。孩子在遇到困难,或想要自杀之前,大多会尝试性和家长沟通,家长要对这类问题保持警觉,用倾听和理解的方式进行追问。比如因童年性侵犯而自杀的台湾作家林奕含,在她的小说《房思琪的失恋乐园》中有这样一段:房思琪在饭桌上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而妈妈却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那个时候思琪才明白,在性教育这个环节中,父母将永远缺席。父母多用一些心在孩子身上,发现孩子讨论一些敏感话题的时候,要多问一问孩子,能避免掉很多的悲剧。
用共情回应孩子的情感。抑郁的孩子表达情绪多以负面情绪为主,父母一定要首先与孩子共情,也就是试着先抛开事情的对错,多去体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回应的时候,父母可以直接说出孩子的感受。而指责、喋喋不休的说教,孩子会瞬间关上心门。家长若用共情,关注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感觉得到了理解,心理一下子就很温暖,觉得家长可以接纳他的感受。这样,孩子也会更愿意和家长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
设置家庭愉快时光。抑郁不会骚扰愉快家庭长大的孩子。每天抽出15分钟,作为家庭愉快时光、放下手机,放下工作,陪孩子聊聊学习之外的事情,千万不要什么事都扯到学习上。比如讲讲故事、下下棋、聊聊有趣的见闻、来个枕头大战、一起跑步等等,都是增进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氛围的好方法,孩子会在这种玩闹放松的过程中,学到了如何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会了自己快乐的方法。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说过:“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所以,建议家长在进家门前,先拍拍自己的身体,就像抖落掉一天的负面情绪一样,让笑脸进家门。面对家庭中的矛盾,如果父母能够互相体谅,停止相互指责,家庭的氛围也会变得温暖舒适。
修复夫妻关系,不让孩子做替罪羊。父母之间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不要把孩子拉入“战争”。比如夫妻吵架后,不要让孩子去传话,表达一些影响家庭和谐的负面态度,比如说:“你看你爸有没有一点良心,做了什么什么样的事情。你去告诉他,如果这件事不解决,我们就离婚。”这样的任务,会把孩子置于非常矛盾和痛苦的位置。而是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吵架了,但那是我们之间的事情,你不用担心,爸爸妈妈是成年人,我们会处理好的。”
抑郁的父母要给孩子设置安全界限。父母抑郁的时候,很难照顾好孩子的情绪,但是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责任做一个区隔,就像森林的防火带。比如告诉孩子说:“爸爸/妈妈现在情绪不好,是因为爸爸/妈妈自己有困难要处理。这个跟你没有关系,不是你的责任。即使我们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是一样很爱你的。”类似这样的话,就是给孩子设置了安全界限,会对孩子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孩子心安,并且让孩子能够允许父母的坏情绪,不会因为父母状态不好而感到不安和自责。
都说家是爱的港湾,但糟糕的家庭也会成为扼杀希望的摇篮,并不是这样的家庭没有爱,而是家庭里的人不懂怎样去爱。作为父母,一定要提高对孩子情绪状况的敏锐觉察。抑郁不是错误,更不是脆弱,每一个抑郁的孩子都更需要被理解,被关注,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