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1、对象
高功能自闭症儿童5例,中度自闭症5例,中度智力障碍1例。
2、方法
采用汉语版〈S-S〉(Sign-Significate re-lation)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及结合结构化评估结果制定语言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根据患儿所处的语言阶段和特征,其中主要采用兴趣法、模仿法、协助发音法、结构化游戏疗法、编儿歌法、听觉刺激及语言刺激、听理解能力训练法、故事法、表达能力训练法、情景模式等,实行一对一训练,训练时间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2.1 兴趣法
对注意力差,交流沟通能力差的儿童,我们选择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帮他们竖立一个偶像的形象,如巧虎、黑猫警长等;或是从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或物品吸引其注意,如:孩子喜欢动物则教其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物的跑、跳、飞等动作;孩子喜欢吃,让其咬、切、摘水果、喝等;孩子喜欢车,教其推,模仿车声;孩子喜欢球,教其拍、扔、滚动;孩子喜欢搭积木,教其叠、放置不同的形状;还有多媒体视频等一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拉近孩子与治疗师的距离。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讲解要简短、清楚,口型要较夸张,且语速要缓慢。当孩子被吸引并参与到游戏中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找到训练的切入点,尽快与孩子取得沟通,并且及时调整方式、方法,以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乐于跟着学习。
2.2 模仿法
训练时,我们采取首先导入手势语、幼儿语等象征性较高的符号,让孩子听、指认和模仿动作、发音。孩子模仿动作或模仿发音就应立即给予正性强化,如儿童最想要的食物或玩具、表扬、赞赏,拥抱等。对于不肯参与的孩子,一定要拉着他的手在放在治疗师的喉部,让其感受发音。当孩子掌握后,模仿内容应逐渐增加,且在模仿、教学的过程中,应多鼓励正性行为,暂时忽略负性行为。
2.3协助发音法
对于完全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可以用压声法,如让儿童平躺在床上,用双手交叉压在腹腔上,微用力下压,迫使其发声;或搔痒法,如用手或轻软物体搔儿童的手心、脚心、颈部、掖下等部位,使其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同时说“好痒”。
2.4结构化游戏疗法
结构化游戏治疗方法并不强调潜意识的分析,治疗师可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主动设计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有一定结构的游戏中发泄能量与释放压抑的情绪,进而达到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目的。如转圈圈、塑料袋、击掌、抛接球、划拳、猜中指、翻毛线等游戏。
2.5编儿歌法
将小朋友要学的知识,如拼音、量词等当成歌词,配上熟悉的音乐,如小星星、土豆丝、找朋友、两只老虎等,用儿歌的方式唱出来。
2.6听觉刺激及语言刺激
对于已有口语,但尚无主动语言的儿童,可以用旁白或提问的方法,对小朋友进行大量的听觉刺激和语言刺激,如,当小朋友对某些事物非常热衷或感兴趣时,可以站在他们的旁边和他们一起欣赏,并用语言替他们表达:“哇,窗户外面有瀑布哎,哇,好漂亮哦,真想用手摸一下!哇,瀑布旁边有好多人哦,还有好多汽车。人在走路,汽车在嘟嘟嘟开……呀,汽车停了,遇到红灯了,要等,等绿灯亮了才可以开。嗯,绿灯亮了,汽车以可以开了……”,或不停地跟他们说“这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我们正在做什么”等等。
2.7听理解能力训练
单词理解同一事物不同大小的两张图片并列出示,如[2]“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让患儿选择相应的图片。
单句理解:利用幻灯片播放图片并配上描述该图片的一句话,停顿数秒后对此语句进行简问,要求患儿回答,并复述原句。如“小河里,鸭宝宝跟着妈妈游啊游。”,问:“鸭宝宝和妈妈在哪里?”“鸭宝宝和谁在游泳?”“你会说这句话吗?请你说一遍。”;
故事理解:将故事情景制成若干张图片,且每张图片配上一句话。依次播放这些图片。待图片播放完毕后,可对该故事的内容进行提问。
2.8故事法
选取适合理解水平为0~4岁阶段的幼儿故事。在讲故事前,先和小朋友一起欣赏动画或幻灯片形式演绎出来的故事,让小朋友对故事先产生兴趣,并对故事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然后再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演绎一遍。看的过程中,讲解者应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去讲解故事内容,以突出重点为主。若患儿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应重复讲解多次。当小朋友对故事熟悉到一定程度后,治疗师应逐渐引导其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表达。
2.9表达能力训练法
积累词汇 掌握大量的名词、动词、副词、量词、连词,并通过看各类幼儿书籍和卡片(包括幼儿故事书及认物书),对旧的词汇加以巩固,和对新的词汇加以强化刺激。
扩充句子成分法 可在老师的提示下尝试使用句型,以及学习运用形容词和动词,如句型 “主语+介词+形容词+动词”,如:“我在开心的玩!”;“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如:“我今天在超市里和妈妈走散了!” “哇,今天有好多小朋友,他们在操场上玩游戏!”等语法形式,尽可能的增加句子的长度。
跟读法 根据小朋友现有的语言复述水平,让小朋友跟着治疗师进行跟读能力训练,治疗师应及时的讲解句子的组成形式及熟悉某些句型。
朗读法 让患儿独立朗读一个完整的故事,尽量要求患儿声音宏亮,不要出现漏字、跳字等现象。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帮助患儿积累一定的词汇量。此法建议每天至少2次,每次15-20 min。
填词法 治疗师唱儿童喜欢的儿歌或读儿童喜欢的文章,且故意留下一个字或词的空白,让小朋友主动用语言填补空白,培养小朋友主动表达的习惯。
造句法 让患儿听短篇故事,并要求其模仿故事中的句型进行造句。如: “…和…”;“有…有…还有”;“一边…一边”“因为…所以”等句型。
日历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天进行常规训练,如:时间(年、月、日;星期;)、天气、季节等;
节日法 以小朋友们熟悉的节日来作为切入点,如六一、元旦、圣诞、春节等,问 “节日里看到了些什么?”“这个节日不同与其它节日,特点在哪里?”,引导小朋友们进行表达。
日记法 每天以日记的方式,用1-2句话表达自己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事物,以及当天的心情或愿望等,如,“今天在幼儿园都吃了些什么?玩了些什么?上了些什么课?”“在幼儿园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今天去某地玩了?”,或将以往的记忆挖掘出来,以及回忆并复述游戏的过程或规则等,引导小朋友进行表达,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可利用视觉提示,如照片、画图等,帮助其回忆。
交流训练交流训练不需要特殊教材,主要是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选用合适的训练项目进行训练。必要时,可利用视觉提示,以及肢体语言与言语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去帮助儿童更好的理解事物。如聊天法,可以和儿童交流一些他们熟悉的寓言故事或动画片。或是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治疗师可以故意曲解故事愿意,让患儿们着急,刺激他们进行辩论或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创造情景对话。
自由发挥 给小朋友一张没有颜色的图画,让小朋友自由发挥的同时,引导或激发孩子的表达。
2.10强化认字训练
患儿普遍对文字比较敏感,治疗师可以从教汉字入手,来加强或提高他们的语言。如,把要教的内容和或他们正在做的事结合,写成句子:“我爸爸叫…… ”“我喜欢吃饼干”“我正在上课”等。
2.11情景模式
创设一个情境, 在情境中诱发儿童主动表达的能力,如,模拟买东西的场景。准备物品:样票钱、水果,糖、饼干等,告诉孩子一元能买到一块巧克力、五角能买一颗棒棒糖、一角能买一块饼干。在游戏过程中,教他们正确使用钱和如何表达想要买的东西如:“老师,这是五角钱,我想买糖!”“老师,这是一块钱,我买两块饼干!”等,诱发孩子的主动语言。
3、研究结果
通过对本训练方法的疗效观察发现,2名儿童对语言产生兴趣,并有主动模仿发音等意识;4名无语言儿童出现语言,并能运用语言与人进行日常简单的沟通交流;6名儿童从语句理解能力较差、表达混乱阶段,过渡到能较好的理解并运用语言清晰的表达个人意愿,但会使用灵活运用的词汇量较少,且缺乏关联词及修饰性的词语,但总的来说,其理解能力及主动言语表达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4、讨论
从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该儿童的语言有了一定的进步,这些进步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效可行,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讨论。
4.1 儿童个体差异性大,尤其是语言发展水平更是因人而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干预模式,因此干预者要学会分析每一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在干预计划制定之前,对于儿童的语言能力状况要做出详细的评估,了解儿童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干预计划与目标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而功倍。例如,研究者为了详细了解患儿的语言能力,在干预初期着重在自然情境中多与患儿交流,再将录音材料转录下来,以便具体分析患儿的实际语言能力,力图做到能全方位地了解患儿的语言现状,这样在制定干预计划时就能充分发挥患儿现有的优势,针对他的不足,确立合理的干预目标,采恰当的干预方法。
4.2 本研究训练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和环境的限制,本研究采取的都是一对一的训练,地点都是在同一间训练室,这给语言干预带来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也大大降低了学习的乐趣,损害了患儿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高度限制的环境中,使患儿逃避任务的行为难以控制,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拒绝行为。因此,交流训练不应仅仅只是在训练室中开展,还应泛化到家中、社会中等一切可以产生交往的地方,也可随时随地地进行,引导儿童极积、主动的去与人交流,我们甚至可以试着去分享儿童的一些哪怕是根本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他们虚拟的、想象的世界里的东西。这不仅能促进其交流的能力,更对其语言的发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儿童将来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作准备。
4.3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是艰巨而长期的工作,由于患儿的大脑功能不全,理解分析、接受、记忆能力极度低下,有些儿童还合并复杂的生理残疾和运动障碍,对这些患儿的治疗和训练应合理安排,因人而异。其目的是尽可能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语言交流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者。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选择让家长参与训练过程,分阶段对家长进行指导教育,将训练内容尽量在生活中对其孩子进行巩固并加以应用,让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4.4 通过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接触,治疗师发现,一些儿童语言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小朋友所生活的环境极其单调,接受的信息量较正常儿童少很多,主要的交流者大多只有母亲或保姆阿姨,谈论的话题也非常有限。研究显示,语言的发展与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刺激量的多少有关,接受外界信息刺激越多的孩子,其语言发展就明显快于其他儿童。因此,增加小朋友的信息量,丰富会话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治疗师力图从衣、食、住、行等多个角度增加被研究者的信息刺激量。例如,从ADL入手,用儿歌、图片、情景游戏等方式教授,并常建议家长周末多带孩子外出。出行前应先计划好所要教授的主题与目标,并要求家长一切以计划为准,其它不用过分苛求。方便时,希望家长能拍下外出的照片,回来后制作成幻灯片,再和孩子重温外出时的美好时光,并鼓励和引导孩子回忆出行时的经过或表达自己对此次出行的看法。另外,通过外出时孩子对外界的反应,如遇到陌生的小朋友后交际的过程以及处理事情的态度,来分析被研究者目前情况,后再制定出恰当的干预方法。
4.5 对于言语符号理解好但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即能完成图片指认,但不会使用语言表达的患儿,可以从加大词汇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出发(必要时可导入手势符号进行训练),及模仿发音,尽可能的扩大表达的范围。在训练中,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对图片理解达到一定量时,会出现言语行为或有意义的语言,甚至有的会出现双音节词语。当理解的词汇量达到100个左右时,会出现一个“词语爆发期”。此时,再通过反复讲解-指认-理解-模仿发音-表达等方法,不断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利用孩子的“词语爆发期”,去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模仿、表达的过程中,即使某些孩子的某些发音不准,也要鼓励他的发音行为。
4.6 游戏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易于被儿童接受,也利于与儿童进行交流。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常常局限于简单的操作,与相同智龄的非自闭症儿童相比,他们的游戏质量更低,而且缺乏(自发的)象征性游戏能力或该能力受损。另外, 一些自闭症儿童也表现出并不想与其他儿童共同游戏,而是更喜欢自己单独游戏。也有一些自闭症儿童想要与他人游戏,但是他们在表达这样的愿望时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语言或其他沟通技能的缺乏等。总之,自闭症儿童有着独特的游戏特点,他们缺乏象征性游戏的特点反映了他们心理理论的缺失,这也是需要我们做为游戏同行者们与他们进行游戏前时,需要设想与思考的地方。语言发育迟缓类儿童的语言训练,适当地加入些游戏,能吸引小朋友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并和同行者分享游戏所带来的欢乐,使训练更容易进行,但是不同的发育阶段应加入不同的游戏内容。对于语言符号尚未掌握阶段的儿童,需要通过游戏培养及提高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语言符号获得期的儿童,应通过游戏使其巩固、应用已学过的词汇和句子,并增加新词汇和句子,促进其交往行为的发展。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
4.7 孤独症儿童喜欢模仿语言,但在叙述过程中或特定的情境中,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去灵活运用这些语言,甚至经常出现“颠三倒四”或偏离主题的总说一些不相干话的情况,语言逻辑及泛化能力极差。比如某位患儿说到:“我去了正佳广场昨天,我和妈妈去玩风筝,风筝飞了,妈妈让我放风筝。我去吃饭,然后就到家了。”,剖析自闭症儿童的叙述内容,可以发现他对于事件发生的顺序记忆混乱,对事件主题把握有偏离(出现了公园建立年代等无关描述)。此外,自闭症儿童在描述事物,或概述活动主题和场景时,还经常出现关注细节忘整体的情况,比如看图说话过程中,问他:“图片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则回答说“有一个白色兔子”。实际上,自闭症儿童语言逻辑问题,与他对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件因果关系、对事物的整体与局部的观察、活动主题的理解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语言逻辑的训练时,需要利用图片、实物等各种辅助工具,对他的认知模式、理解事件的方式进行梳理。比如,在儿童叙说某个活动时,可以将他参与的活动过程拍摄成图片,先引导他正确按时间顺序排列图片,再引导他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在概括场景时,可以直接告诉他画面中呈现的主题是什么内容,而后,再给他呈现类似的画面,让他进行练习和巩固。需要提醒的是,图片在帮助儿童发展认知,发展恰当的语言叙述能力方面有很大帮助。教学中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各种场景,准备各种相关的语言训练材料。此外,提高儿童复述故事的能力,也有助于儿童语言逻辑的发展。因此,表达能力训练和情境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可以引导儿童学习如何如何叙述或在特定的环境下正确使用语言。
4.8 行为矫正与认知辅导相结合自闭症儿童往往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对该类儿童进行辅导时要注意将各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行为矫正行为矫正属于心理治疗的范畴,是依据心理学的原理,对行为进行客观系统地处理,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增强和培养良好行为,使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例如,许多自闭症儿童都存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些问题会使他们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进行认知辅导时要注意矫正该儿童此类会影响个人及他人学习效果的行为。在本研究中,某些患儿常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叛逆行为,其中有一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训练的进行,如非常高频率地玩鼻子或口水、自言自语、抑制不住的长时间的大笑, 热衷于蹦跳等强度较大的体力活动、经常用哭腔同老师讲话、稍有不顺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很夸张的拒绝训练或哭泣等,此类小朋友,在引导下有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依然会影响到注意力和学习的进度。因此,只有将行为矫正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才能确保干预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