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这一类型患儿可以获得坐位能力,但因异常发育不能应用上肢。
一、治疗目标
坐位平衡的准备,两上肢的伸展及手的抓握功能,穿脱衣服的功能,摄食功能,发声,语言功能。
二、应抑制的模式
头部、颈部及躯干部的非对称性,肩胛带后退或被牵拉向上方,胸椎及腰椎部的过度伸展。
三、应促通的要素
控制与保持头的正中位,两肩胛带前方突出和拉向下方、颈部与躯干的对称性,在坐位上控制躯干部使之竖直,两上肢的分离与选择性运动、两手的正常感觉运动反馈。
四、手技操作范例介绍
(1)这类患儿在坐轮椅时,常常呈现全身向后方过伸展的状态,上半身倚在背架上,且呈非对称的扭转,这时可将患儿后头侧的上肢固定于轮椅的把手或背架的杆上,防止患儿向前方滑落..在治疗开始时,将患儿移到长凳上,修正他病态的坐位姿势(图10-67)。
(2)训练师站于患儿后方,两手从后向前固定患儿的两侧骨盆与腹部,同时要用两上臂顶住两肩胛带抑制其后退。用胸部固定患儿的后头部来抑制颈部的过伸展,然后使患儿稍向后方倾斜(图10-68)。
(3)在使患儿身体向后倾斜同时,训练师也坐于长凳上。一边保持其骨盆的正确位置,一边强制地使患儿头部前屈,抑制胸椎部和腰椎部的过伸展。训练师要用两上肢来修正患儿的上半身的非对称姿势使之呈对称状态(图10-69)。
(4) 为了拉长明显短缩一侧的躯干侧壁,训练师用一侧上肢与手来保持患儿一侧上肢的内收位,另一只手向下方压迫同侧骨盆。然后将被固定的两上肢向对侧回旋,使之发生体轴内回旋,同时破坏整体性的伸展模式(图10- 70)。
(5)根据患儿的反应,需要时诱导向相反侧的体轴回旋,改善体轴的可动性(图10-71)。
(6)训练师重新扶持患儿的两侧骨盆,调整躯干部的对称性。操作方法是将患儿两上肢上举,以防再度出现两侧躯干部的短缩(图10-72)。
(7)训练师一边扶持患儿两骨盆一边使之呈对称的状态下站起,让患儿呈两上肢在前方支撑的坐位。训练师的身体覆盖患儿的上半身,当过度的伸展被抑制后,训练师可改变位置,到患儿的侧方或前方(图10-73)。
(8)训练师在患儿前方用手扶持其两侧骨盆,并用腹部保持患儿前屈的头部,这样对颈部、躯干部的过度伸展和非对称性的抑制就更为彻底。这时若使患儿的重心向前方移动,可以使患儿学习用两手与两足支持体重(图10-74).
(9)继而,让患儿只用两足负荷体重,呈上半身屈曲的立位,训练师仍然用腹部保持患儿头部的前屈,这样就可以彻底抑制头部与躯干部的过伸展的痉挛性和两肩胛带的后退(图10-75).
(10)如果抑制的效果持续存在,训练师应将操作的关键点放在患儿的两手和腹部,减少协助的力量。用一只手扶持患儿向前伸展的两手,并使其上半身向前方倾斜。另一只手顶住患儿腹部并向后方推压,增加两膝关节的运动性(图10 -76)。
(11)让患儿缓慢坐下,在抑制伸肌痉挛的同时促通对称的坐位姿势和坐位平衡。之后可在患儿前方置一桌子,让他练习两只手的作业,或在促通坐位平衡同时控制头部使之保持中间位,同时也可练习正常的呼吸、发声、会话(图10-77)。
(12)当患儿从凳子上站起时,可能会出现腰椎的过伸展和再度出现伸肌痉挛,以此来取代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抗重力伸展活动。所以站起或坐下的动作要缓慢的反复进行,也必须学习正常的起立动作(图10-78)。
(13)若患儿的起立动作已接近正常,训练师就要站到患儿的前方,操作的关键点为两手与腹部,一手向前牵拉患儿的两只手,一只手向后推患儿的腹部,缓慢地练习迈步(图10-79)。